"两帝三朝"并非空白期(上)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陶瓷学界普遍认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瓷器陷于衰退期,而三朝官窑瓷器由于不书年款,其面貌模糊不清,陶瓷史上称其为『空白期』或『黑暗期』。但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所谓的『空白期』并非完全空白,其时官窑烧造还是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本刊特别邀请到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为您讲述历史上真实的『空白期』。
  “两帝三朝”乱世现
  这是明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明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年仅38岁的宣宗殁于乾清宫,其子朱祁镇年仅9岁继位,是为正统朝(1436年至1449年)。幼帝英宗登上大宝,幸赖张太皇太后抚帝听政,又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正统有国14年,前7年,一遵仁、宣之政,号称治平之世。而后7年则因张太皇太后病逝,三杨也先后离去,英宗虽已长大,却倚赖太监王振如父师,朝中大权落入王振之手,形成明代历史上第一次宦官专权局面,“土木之灾”又让英宗成了蒙古人的俘虏。国难间皇位由英宗之弟朱祁钰继承,是为景泰朝(1450年至1457年)。而“夺门之变”,英宗又从其弟手中夺回皇位宝座,改年号为天顺(1457年至1464年)。明代这两帝三朝的28年时间里,可谓多事之秋。
  历史上的“空白期”
  如果考察有关记载三朝窑事的相关文献,可获得以下信息:
  第一,《明史》载,英宗于宣德十年正月登基便下达了减免征役、造作的诏令。《明英宗实录》载:“正统元年九月乙卯,江西浮梁民陆子顺进瓷器五万余件,上令送光禄寺充用,赐焯偿其直。”这揭示了正统初年官窑曾一度停烧,而民窑可能承担了官窑向朝廷贡瓷的任务。
  第二,正统三年禁民窑“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违者正处死,全家谪戍口处”(《明英宗实录》)。正统六年北京重建三大殿(谨身、华盖、奉天)工程完成“命造九龙九凤膳案诸器,既又造青龙白地花缸”(《明史·食货志》);又,“行在光禄寺奏……其金龙金凤白瓷罐等件,令江西饶州府造”(《明英宗实录》)。由此可见,正统初期民窑生产相当活跃,而官窑于正统六年之后似也全面恢复了生产。
  第三,《明英宗实录》载,正统十二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这反映了当时民窑盛产彩瓷的情况。
  第四,明郭子章《豫章大事记》载:“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之一。”可见,景泰一朝虽短暂,但也有官窑生产,只是量比前代锐减。
  第五,天顺元年“仍委中官烧造”(《浮梁县志》),天顺三年,“光禄寺奏请于江西饶州府烧造瓷器共十三万三千有余,工部以饶州民艰难,奏减八万,从之”(《江西大志·陶书》);又,天顺八年正月“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家”(《明史》卷八十二)。由此可见,天顺官窑似一直未辍烧。
  如果我们结合上述文献,综合考察近年景德镇地区出土“空白期”遗物与传世品可知,所谓“空白期”,并非完全空白,其时的官窑烧造有一定规模,产品也有较高的水平。
  正统官窑出御窑
  1988年11月,珠山明御厂西墙一带发现一正统官窑遗存(图1),出土瓷器有:青花云龙纹大缸,腹径达88厘米,器型硕大,似为明朝最大的一件瓷器(图2-1);青花海马四辅首器座(图2-2),内外两面彩,器足底亦饰有青花卷草纹,十分罕见;青花双耳球花纹瓶(图3),其颈部之小双耳,似为“空白期”富有特色且流行的样式,如景德镇陶瓷馆藏景泰四年墓出土民窑青花折枝牡丹纹双耳瓶,具有与该器相似的特征。另外还有青花缠枝宝相花纹葫芦瓶、青花海水纹靶盏与碗盘(图4)、青花八宝纹碗、青花海浪海怪纹缸(图5)、青花莲池纹盘(图6)、青花海水白龙纹碗和青花刻白龙纹盘(图7)、青花龙纹填红直壁碗、青花斗彩莲池鸳鸯纹碗等。
  以上出土瓷器的主要特征:首先,其青花色調与宣德青花相似,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测试,宣德青花所用的青花色料都含有较低的Fe2O3和较高的MnO,应是国产料,故色调呈现深沉浓丽的特色。其次,器型方面:同类的器型(如靶盏、碗、盘)和宣德的相似,而龙纹大缸、海怪缸、器座、双耳瓶则既不见早于它的宣德,也不见晚于它的成化官窑,属该期特有的器型,其中青花龙纹大缸可与上述《明史》关于太监王振令景德镇为三大殿(奉天、谨身、华盖)烧造青龙白地花缸的记载相印证,说明其烧造年代在正统六年左右。再次,纹饰方面:龙纹、缠枝花卉、边饰纹样与宣德相近,其汹涌海潮、海兽、云气、福海仙山和球花纹等为正统独特纹样。而八宝纹中之“鱼”纹,画成“单鱼”,其八宝排列顺序是:轮、螺、伞、盖、罐、花、鱼、肠,与宣德和成化八宝排序“轮、螺、伞、盖、花、鱼、罐、肠”稍有不同,且鱼为双鱼纹。斗彩莲池鸳鸯纹中的小鸟般鸳鸯和花大而叶小的莲荷纹样均富正统特色,成化官窑有仿正统斗彩莲池鸳鸯纹作品,而这类制品源自于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纹盘(图8)。
  此次出土的正统官窑遗物,以青花龙纹大缸为代表,该器无款,但胎釉、纹样与宣德官窑遗物非常相似,尤其是大缸上所绘竖发龙纹、莲瓣纹,既有宣德意味,又有正统特点,似可定为正统早期官窑器,可作为正统官窑瓷器重要参照器。大量的海水纹装饰也是此次出土正统官窑瓷器的一大特色,可视之为正统官窑瓷器典型纹样(图9)。
  1995年,珠山明御厂西侧东司岭基建,在有宣德纪年瓷片地层的上层,出土几块青花八仙人物大罐瓷片。这类无款青花瓷片的胎、釉和青花料与宣德器相近,但纹饰至为特殊:其人物周围有弥漫的云气,与1983年珠山中路出土的“空白期”青花瓷片上的缭绕云气和宽服大袖人物纹风格相近,与湖田窑出土的民窑空白期青花人物云气纹也极为相似,该大罐当属正统官窑器无疑。上述特殊纹样,日本陶瓷界习称为“云堂手”,可视为正统的纹饰特征。
  2014年,为了配合龙珠阁北麓保护房改扩建工程,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保护房改扩建区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面积约500平方米,出土遗物有明宣德、空白期、成化、弘治、正德以及清同治、光绪等各时期的官窑瓷片,其中以空白期的瓷片为主。该窑业遗存堆积丰富,层位清晰,以空白期窑业堆积最为丰厚和重要。   经室内整理,其空白期瓷器品种有青花、青花矾红彩、斗彩、红绿彩、青釉、白釉瓷等;器型主要以碗、盘、靶盏为主,以及罐、大花盆、梅瓶、长颈瓶、花觚、绣墩、瓷枕、山子等,其中的大花盆、绣墩、各式长颈瓶、匜(图10)、山子(图11)等为罕见之物,不见有传世品。有的出土瓷器纹饰非常特殊,如青花、红绿彩绣墩镂空花纹,青花绣墩面上狮子绣球纹、松竹梅纹、方胜等三种不同纹饰(图12),青花大花盆上饰多种海怪瑞兽,青花大盘盘心所绘海浪松竹梅纹、莲花山石等,还有团花(球形花卉)、海水纹、海浪山石纹等,在瓶、碗、盘、靶盏上均有装饰。
  此次发掘清理由于是配合施工,发掘条件有限,故在龙珠阁北麓布一探沟进行清理,因该区域地层堆积较厚,窑业遗物堆积疏松,清理全深约5米处便无法向下发掘。发掘的探沟南壁地层共有8层,其中第7层厚约60厘米至90厘米,距地表深约210厘米至420厘米,为红褐色土,土质较为疏松,内含大块匣钵,空心砖、砖块、垫饼等。出土多带有成化款的瓷片,及部分无款瓷片,该层为明代成化地层。第8层距地表约285厘米全420厘米,红烧土块夹杂红烧土颗粒,土质疏松,包含大量瓷片、窑具等,出土的瓷器均无款,除青花瓷外,还有仿龙泉釉,红绿彩等,该层为明代空白期地层。
  从第7层出土的瓷片来看,主要以带成化款瓷器为主,少量与成化款器物略有不同的无款瓷器,这部分无款瓷器有可能是略早于成化时期的空白期瓷器。第8层出土遗物较为单纯,瓷器均无款,但种类丰富,出土器物有的与宣德相似,但与宣德和成化相比却又有差异,且均无款,根据地层和类型学分析,可知第8层出土瓷器应为明正统至天顺时期遗物(图13、图14)。
  链接
  TIPS
  “空白期”露真容
  近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这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一个大型瓷器展,也是国内外首次举办以“空白期”瓷器为主题的展览。据了解,该展览共展出215件(组)瓷器,其中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器修复品共计138件(组),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麓出土的100件(组),旨在将最新考古成果和学术前沿展示给公众。
  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闻名天下,知名品种有永乐、宣德朝青花、祭蓝釉、鲜红釉瓷,成化朝斗彩瓷,弘治朝浇黄釉瓷,正德朝孔雀绿釉、素三彩瓷,嘉靖、隆庆、万历朝五彩瓷等,而对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认识则比较模糊。而随着对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这三朝御窑瓷器的真实面貌被逐渐揭开。
  本次展览中有很多展品使入耳目一新。如一组青花云龙纹大缸残片,修复后龙缸口径70多厘米,高80多厘米,形体之大,在明代绝无仅有。再如,2014年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出土的六件青花大花盆,外壁绘有云龙纹、海兽、麒麟等,体形硕大,颇有气势,即使在明代御窑瓷器烧造取得最高成就的永乐、宣德时期也未见有类似作品。
  除考古发掘品外,故宫博物院还利用收藏明代御窑瓷器较为丰富的优势,展出一批宣德、成化朝御窑瓷器精品。因为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上承宣德、下启成化,所以在瓷器面貌上有承前启后之处。通过对比,观众可以领略到正统朝御窑瓷器风格明显带有宣德遗风,而正统到天顺朝的御窑瓷器风格又明显影响了成化瓷器。
  展览对于明代御窑瓷器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以往人们囿于考古资料限制,将一些不署年款却具有宣德、成化御窑瓷器风格的传世瓷器年代分别定为宣德、成化。而今天,大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展出,对于重新认识这些御窑瓷器提供了新的资料。据悉,此展览将于今年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再次展出。
  (文/惠楠睎 圖/曹星)
其他文献
近现代的上海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范例,而近现代上海美术正是这种交流的结晶。  1847年,一位西班牙传教士来到上海。他叫范廷佐,因其在建筑、雕塑、绘画方面的专长,被委派主持董家渡天主堂的设计。抵沪后,他立即投入教堂的建设,除建筑设计外,还亲手绘制、雕塑圣像,指导木工制作祭台等宗教用品。  范廷佐最初在董家渡设立工作室,指导董家渡天主堂的设计施工。1851年主持圣·依纳爵堂的设计施工
期刊
毛边书,“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用裁纸刀裁开。其起源于欧洲,盛行于法国,之后流传到我国。鲁迅爱毛边书,自诩“毛边党”。如今热衷收藏毛边书的藏书家,多半是民国书籍的追捧者。这其中,本文作者、喜欢西文书的藏书家潘小松,也有一份对毛边书的情怀与偏见。  毛边书是藏书领域的小众玩意儿。即便是爱好藏书的人,也有对书页不切口表示不解。理性地来讲,我们“毛边党”(鲁迅用词)人并不认为所
期刊
专家有话说  徐琳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这一日天气晴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琳与故宫养心殿前的玉璧拍下了这张合影。讲起乾隆爱玉,对她来说一天时间根本不够。  “乾隆对当时市场上的俗样厌恶至极,称之为‘玉厄’。”  “他的威严不可撼动,但他也有可爱与人情味儿的一面。”  “在对艺术的探索上,他平等待人,不耻下问,他很尊重他们。”  可以说,之所以想到要做这样一期策划,有着多年玉器保管研究经验的故宫博
期刊
近年来,但凡有黄宾虹巨幅山水画出现在拍场上,都会成为一时焦点。而黄宾虹所绘四条屏则在市场上极其少见,尤其是其创作于晚年风格成熟期、以南北四方景致为题、布局又如此精致滿密的就更为罕有。  回顾以往的拍卖历程,黄宾虹拍卖纪录的前三名一直由中国嘉德缔造并保持。而在今年中国嘉德秋拍上,一件黄宾虹山水四条屏《山水四绝》将一露真容,相信届时一定会受到各路藏家追捧。  据了解,此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历沧桑近70
期刊
经历了5天鏖战,佳士得香港2018年春拍于不久前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落幕。17大专场总成交额逾31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高达27%。共有三件艺术精品以过亿港元成交,分别是赵无极作于1959年的恢弘巨作《14.12.59》(成交價逾1.7亿港元)、Moussaieff设计8.01克拉梨形鲜彩蓝色IF钻石项链(成交价近1.6亿港元)以及清乾隆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成交价逾1.3亿港元)。 
期刊
清代和民国时期,在我国诸多省份中都有民间商号发行的钱票。这类民间钱票绝大部分是由我国印刷商家印刷的,外国商家印刷的民间钱票极其稀少,且难得一见。而国外印刷厂的钱票具有西方技术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民间钱票收藏爱好者十分关注和青睐的品种之一。  笔者曾集得两张清光绪年间湖南长沙南正街“乾镒泰”商号壹串文钱票,其图案风格别具一格,极为少见。该票采用近代铜凸版印刷技术印制而成,绘制精细,印
期刊
一场记录了香港半个多世纪社会风貌、生活百态和历史变迁的艺术特展,国庆节期间在位于香港中银大厦的天成国际公司举行。  这场名为“岁月笔迹——江启明的香港印象”特展,呈现了香港知名艺术家和教育家江启明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所创作的30幅香港写生,包括铅笔素描及水彩作品。每幅画作都流露出艺术家自身浓厚的香江情怀,同时也盛载着岁月的痕迹。据悉,这些作品可于现场洽购。  据了解,江启明先生精通钢笔及铅笔
期刊
北宋苏轼的诗词我们至今吟唱,书画作品却传世较少,而能出现在市场上的则更是凤毛麟角。近日,万众瞩目的苏轼《木石图》先后现身香港、南京等地,这一旷世之作的面市不仅引起艺术界、拍卖界的哗然,也让今秋的拍卖更有看头。  据了解,约1937年,苏轼《木石图》被日本人以超过万金的价格购藏,后证实进入到阿部房次郎爽籁馆。此后80余年的时间,并未能够证实有人见过《木石图》原作。也正是如此,这幅此前仅仅存在于研究文
期刊
中国书画向来是西泠拍卖的重头戏,今秋时节,西泠拍卖又有新收获,将于秋拍中隆重推出墨米堂藏中国书画同一上款及作品专场。其藏品来源可靠,均由上海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徐昌酩先生的同行好友相赠。京津派、海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大师作品琳琅满目,几乎涵盖了大江南北,收藏价值十分突出。  上海《文汇报》曾有段评论:上海画坛近几十年可谓是沧海桑田,从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时期,到今日钟鸣鼎食的百年盛世,这期间舞文弄
期刊
佳士得伦敦一夜收获近1.3亿英镑  日前,佳士得伦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圆满收官,成交总额近1.3亿英镑,约合13.2亿港元。本次拍卖汇聚44件珍罕杰作,其中76%的作品在过去20年内从未于拍场亮相,全场成交比率以件数计达84%,以金额计更高达96%。  其中,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作于1877年、以巴黎的大都会活力为题的重要作品《圣拉扎尔车站外景》以近2500万英镑成交,成为当晚成交价格最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