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了解上海虹口游泳学校水下蝶泳腿训练情况,探讨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最佳水下蝶泳打腿训练手段,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更好的掌握水下蝶泳腿技术。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水下蝶泳腿 训练现状
水下蝶泳腿技术是运动员在出发起跳入水后和转身后的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由于该技术符合流体力学规律,因而能够直接影响出发转身技术及比赛成绩,近年来在竞技游泳的所有比赛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世界游泳强国无不把“第五泳姿”当作训练核心来对待,国外一些泳坛强国在水下蝶泳腿训练方法处于领先地位,在该项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上都日臻成熟。由于我国运动科学的发展缓慢,在水下蝶泳腿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虹口游泳学校运动员水下蝶泳腿的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就水下蝶泳腿的训练情况,对上海虹口游泳学校部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3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有效问卷率91.11%。
2.数理统计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汇总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水下蝶泳腿技术概念的界定
不同选手的水下蝶泳腿技术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特点,一是符合减少游进阻力的原则,二是符合匀速游进的原则。因此,把符合上述两个原则的打腿技术称之为水下蝶泳打腿技术,亦即利用出发和转身后15m内的距离,采用两到三次蝶泳打腿给水一个向下的压力,依靠腰腿力量带动脚踝进行波浪式的水下鞭状打腿获得较大的推进力,具有攻角小与波浪阻力小的优势,符合流体力学规律。
(二)不同年龄运动员水下蝶泳腿的训练安排
结合TSC系统的训练内容,笔者认为,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不同年龄游泳运动员水下蝶泳腿技术的训练内容可以安排如下:
9-11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年龄较小,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宜采用25米池各种打腿的基础训练,如海豚跳、模仿海豚打腿、垂直海豚打腿等,要求运动员随着训练的加深,逐步增加每次在25米潜游中踢腿的次数,并在之后的训练中尽量保持最多次数的踢腿。
12-14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经过系统的水下蝶泳腿基础训练,可以在基础训练的水平上采取一定的进阶训练,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使用一体脚蹼训练、20×25码水下蝶泳腿训练和20×25码混合训练,其中使用一体脚蹼训练时要求运动员穿戴脚蹼,在1′30″-1′40″的时间内完成100米蝶泳腿,25米水下和25米水上交替进行,其中水下蝶泳腿和正常蝶泳腿各25次(每5次或者10次转换动作),回程阶段50次连续水下蝶泳腿;20×25码水下蝶泳腿训练要求选手在30秒时间内完成本组动作,在保持速度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每次踢腿的力量;20×25码混合训练中前25码出发时做一个水下15米小幅度蝶泳腿滑行,然后游完剩下10米,转身后一口气踢水下25码,再完成25米的回程匀速蝶泳腿后,在距壁一划远的地方开始转身,然后接一次水下15码的小幅度蝶泳腿滑行。
15-16岁年龄组的水下蝶泳腿技术基本已经成型,该阶段的训练目标是进一步促进水下蝶泳腿技术的动力定型,提高身体在水下的流线型,该阶段重点可采取的训练手段有蝶泳腿与全速游混合训练和垂直触低弹射、保持流线体位训练两种方法,前者20×15米或者40×15米,以30米为一单元,前15米计时潜游,然后或继续踢或直接游到对面;后者垂直触低弹射,保持流线体位,然后(在深度合适的水域中)站在从池底向水面垂直做蝶泳腿弹跳,用最大的力量。
(三)水下蝶泳腿技术的训练手段情况分析
整体上看,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运动员采用最多的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手段是海豚跳,比例为68.29%;其次是模仿海豚打腿和侧身海豚打腿,其比例分别63.41%和56.10%;此外垂直海豚打腿的比例也比较高,为51.22%,列第四位。从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手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层游泳选手水下蝶泳腿训练手段的层次由低至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其中,9-11岁年龄组和12-14岁年龄组选手主要是通过最基本的训练手段,掌握对水下蝶泳腿技术的基础,为之后的专项化训练奠定基础;而15-16岁被认为是游泳运动训练中专项化阶段和出成绩的年龄,因而水下蝶泳腿的技术训练主要是促进技术定型及保持身体的流线型。
三、结论
(一)不同年龄游泳运动员应当选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达到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二)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手段是海豚跳、模仿海豚打腿、侧身海豚打腿和垂直海豚打腿。不同年龄段游泳运动员水下蝶泳打腿训练层次根据年龄阶段由低至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
(三)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对腰部力量、腿部力量及脚踝柔韧性要求特别高,因此在游泳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上述三个身体部位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沈贵庆.水下蝶泳打腿技术动作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192-196.
[2] 吕洲翔.反蝶泳腿技术的训练与应用[J].游泳运动.2005(05):15-16.
[3] R.Ar ellano.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运动学特征,涡流的产生以及在出发、转身、划水过程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05.26(6):58-63.
[4] 陈雄山,李慧玲.“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发展途径相关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05):43-46.
摘 要 了解上海虹口游泳学校水下蝶泳腿训练情况,探讨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最佳水下蝶泳打腿训练手段,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更好的掌握水下蝶泳腿技术。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水下蝶泳腿 训练现状
水下蝶泳腿技术是运动员在出发起跳入水后和转身后的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由于该技术符合流体力学规律,因而能够直接影响出发转身技术及比赛成绩,近年来在竞技游泳的所有比赛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世界游泳强国无不把“第五泳姿”当作训练核心来对待,国外一些泳坛强国在水下蝶泳腿训练方法处于领先地位,在该项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上都日臻成熟。由于我国运动科学的发展缓慢,在水下蝶泳腿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虹口游泳学校运动员水下蝶泳腿的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就水下蝶泳腿的训练情况,对上海虹口游泳学校部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3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有效问卷率91.11%。
2.数理统计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汇总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水下蝶泳腿技术概念的界定
不同选手的水下蝶泳腿技术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特点,一是符合减少游进阻力的原则,二是符合匀速游进的原则。因此,把符合上述两个原则的打腿技术称之为水下蝶泳打腿技术,亦即利用出发和转身后15m内的距离,采用两到三次蝶泳打腿给水一个向下的压力,依靠腰腿力量带动脚踝进行波浪式的水下鞭状打腿获得较大的推进力,具有攻角小与波浪阻力小的优势,符合流体力学规律。
(二)不同年龄运动员水下蝶泳腿的训练安排
结合TSC系统的训练内容,笔者认为,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不同年龄游泳运动员水下蝶泳腿技术的训练内容可以安排如下:
9-11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年龄较小,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宜采用25米池各种打腿的基础训练,如海豚跳、模仿海豚打腿、垂直海豚打腿等,要求运动员随着训练的加深,逐步增加每次在25米潜游中踢腿的次数,并在之后的训练中尽量保持最多次数的踢腿。
12-14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经过系统的水下蝶泳腿基础训练,可以在基础训练的水平上采取一定的进阶训练,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使用一体脚蹼训练、20×25码水下蝶泳腿训练和20×25码混合训练,其中使用一体脚蹼训练时要求运动员穿戴脚蹼,在1′30″-1′40″的时间内完成100米蝶泳腿,25米水下和25米水上交替进行,其中水下蝶泳腿和正常蝶泳腿各25次(每5次或者10次转换动作),回程阶段50次连续水下蝶泳腿;20×25码水下蝶泳腿训练要求选手在30秒时间内完成本组动作,在保持速度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每次踢腿的力量;20×25码混合训练中前25码出发时做一个水下15米小幅度蝶泳腿滑行,然后游完剩下10米,转身后一口气踢水下25码,再完成25米的回程匀速蝶泳腿后,在距壁一划远的地方开始转身,然后接一次水下15码的小幅度蝶泳腿滑行。
15-16岁年龄组的水下蝶泳腿技术基本已经成型,该阶段的训练目标是进一步促进水下蝶泳腿技术的动力定型,提高身体在水下的流线型,该阶段重点可采取的训练手段有蝶泳腿与全速游混合训练和垂直触低弹射、保持流线体位训练两种方法,前者20×15米或者40×15米,以30米为一单元,前15米计时潜游,然后或继续踢或直接游到对面;后者垂直触低弹射,保持流线体位,然后(在深度合适的水域中)站在从池底向水面垂直做蝶泳腿弹跳,用最大的力量。
(三)水下蝶泳腿技术的训练手段情况分析
整体上看,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运动员采用最多的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手段是海豚跳,比例为68.29%;其次是模仿海豚打腿和侧身海豚打腿,其比例分别63.41%和56.10%;此外垂直海豚打腿的比例也比较高,为51.22%,列第四位。从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手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层游泳选手水下蝶泳腿训练手段的层次由低至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其中,9-11岁年龄组和12-14岁年龄组选手主要是通过最基本的训练手段,掌握对水下蝶泳腿技术的基础,为之后的专项化训练奠定基础;而15-16岁被认为是游泳运动训练中专项化阶段和出成绩的年龄,因而水下蝶泳腿的技术训练主要是促进技术定型及保持身体的流线型。
三、结论
(一)不同年龄游泳运动员应当选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达到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二)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手段是海豚跳、模仿海豚打腿、侧身海豚打腿和垂直海豚打腿。不同年龄段游泳运动员水下蝶泳打腿训练层次根据年龄阶段由低至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
(三)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对腰部力量、腿部力量及脚踝柔韧性要求特别高,因此在游泳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水下蝶泳腿技术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上述三个身体部位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沈贵庆.水下蝶泳打腿技术动作分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192-196.
[2] 吕洲翔.反蝶泳腿技术的训练与应用[J].游泳运动.2005(05):15-16.
[3] R.Ar ellano.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运动学特征,涡流的产生以及在出发、转身、划水过程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05.26(6):58-63.
[4] 陈雄山,李慧玲.“水下蝶泳打腿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发展途径相关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0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