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中黑人女性成长之路剖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是极具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作家。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紫色》,通过描述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反映出了黑人女性在极度恶劣的困境中不断进行抗争的故事。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沃克具有的女权意识以及生命观,同时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剖析,可以探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核心主题。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 《紫色》 黑人女性
  黑人女性成长小说,是指黑人女性作家撰写的有关黑人女性成长的文学作品。从这类型小说的结构上来分析,可以总结出整个黑人女性成长之路是先从心理上对自己的种族身份进行治疗,并且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饱受磨难,再通过自我独立意识的不断激发,最终让其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这个类型的小说是在当时女权主义观念的感召下,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
  一 初级抗争的成长阶段
  在现有的许多的评论中,都把《紫色》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茜丽评价为是一名容易屈服的女性,事实上,这些评价所看到的是青年时期的茜丽。在这个成长阶段中,她总是表现出一种认命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幼年时期,她所承受到的那些悲惨的经历,让她认为自己总是处于一个较为弱势的地位当中。但是,我们通过小说中的其它描述就可以看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女性形象。茜丽虽然受到了悲惨的遭遇,但是她从来没有向悲惨的命运低头,她不断地在寻找着机会,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在小说描述中,茜丽给上帝写信,希望能够得到上帝的帮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这是一种不理性的做法,但是从这就可以看出,她的内心中并不是想向命运低头。在这个初级抗争的成长阶段,她不仅敢于用言语来表达对自己命运的不满,而且还用实际行来证明自己对命运的抗争。比如,继父不同意茜丽继续上学,但是茜丽照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又如,她与X先生结婚时,被X先生的儿子用石头打破了头,她依然能够包扎好伤口继续给两个女孩梳头。当X先生对其拳脚相加时,她忍住了眼泪,把自己想象成为是一棵树。小说中的女主人翁在非常悲惨的环境中成长,但是在其内心中依然保持着非常乐观的心态,她依然会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她想去听黑人歌手莎格·艾里弗唱歌;她依然在如此悲惨的成长环境中,坚持与妹妹一起学习知识,并且她一直都会用文字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记录。在小说中有许多情节的描述都表现出了茜丽内心其实是一个极为强大的女性。虽然她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坚强,被人认为是一种掘强,但是茜丽自己却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这样。在这个初级抗争的成长阶段,茜丽形成了一个自己特有的生存之道:“她斗,但是她死了,我不斗,我安分守己,可我活着。”从这个生存之道就可以看出,茜丽的目标就是为了活着,从更深的寓意来分析,应该是坚持就是胜利。
  从小说中所描述茜丽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茜丽其实是一个不会被轻易打倒的女性,而且她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积极与热情。就好比是生活在大沙漠中的仙人掌,她已经在与悲惨命运的抗争中练就了超强的抗打击能力,她具有非常强大的忍耐能力。这种种描述都是茜丽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现,她并不是一个屈服于命运的女性,她所具有的这些素质,为她在后续的成长中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美国社会,黑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而且当黑人男性在受到了其它种族的压迫时,就会把所受到的伤害转移到黑人女性的身上。可以说,美国的黑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处于一个最底层的地位。黑人男性为了能够挽回自己的男性尊严,只能通过奴役黑人女生来得到实现。这也说明了黑人男性的男权意识更加强大。沃克在小说中为后续的剧情发展设置了一个反衬角色——索菲亚。这是一个外形娇好的女性,而且想尽办法利用娇好的外形来接近男人。由于她的身材高大,在小说中把她的性格描述的具有敢做敢为的男性风范。比如:索菲亚在对自己的结婚对象的选择,以及当她在失败的婚姻之后敢于抛下丈夫另嫁他人。在小说中,所描写的索菲亚,对于丈夫的呵斥采取的是与其进行激烈的打斗,而且还一直都在双方的打斗中取得胜利。索菲亚的种种行为,为之后唤醒茜丽的自主地位意识提供了精神引导。甚至为索菲亚为了能够争取到自己的权益与丈夫打架而感到嫉妒。在索菲亚不断地为自己的平等地位进行抗争过程中,茜丽开始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进行了反思,从而让其从初级抗争的成长阶段进入到了下一个积极反抗的成长阶段。
  二 积极抗争的成长阶段
  茜丽在经历了初级抗争的成长阶段之后,已经在其内深入奠定了非常强的生命力以及抗打击能力。在索菲亚的刺激之下,茜丽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抗争意识,再加上其丈夫的情人艾里费的出现,让茜丽真正进入积极抗争的成长阶段。也就是艾里费的一个拥抱,让茜丽真正地意识到了生活应该具有自尊。茜丽的丈夫把耐蒂寄茜丽的信全部藏起来,但是艾里费却把信偷出来交给了茜丽,茜丽通过信了解到了许多外界的事,并且在信中也给茜丽鼓励,要让茜丽能够与自己的命运抗争,不要轻易地向命运屈服。通过耐蒂在信中对茜丽的话语,茜丽坚定了自己应该改变命运。在艾里费的帮助下,茜丽离开了她的丈夫,并且回到自己的家乡。她回到家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继父索回应该属于自己的财产。在经历了之前悲惨的生活之后,茜丽的内心渴望获得新的生活,而且她如此去做了。当茜丽回来家乡之后,小说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原来表面屈服于命运的茜丽,开始认真地规划起自己的新生活,并且把自己内心的倾诉对象从上帝转变成为了自己的妹妹。从某个层面上来理解,这也是茜丽重新点燃对生活的热情,她已经不需要上帝,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抗争来获取更美好的生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小说中,她敢于向白人大声地说出:“我穷,我是个黑人,我也许长得难看,还不会做饭……不过我就在这里。”她已经学会了反抗她的丈夫对她的欺负。甚至于丢下了自己丈夫,一同与几个姐妹买下了新的居所,为自己安置了一个新家。在这个积极抗争的成长阶段,茜丽已经抛开了之前的消极的生活态度,敢于脱下裙子像男人一样地穿上裤子,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茜丽在这个阶段中已经开始在开创新的生活。   三 实现自我的成长阶段
  法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西蒙·波娃曾说过,女性并不是天生就具有创造力的,女性创造力是女性所处的环境影响下所开展的。女性在以前的地位一直都处于社会的边缘,不可能像男性一样处于社会的中心,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许多女性都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无法实现经济独立权利。在这样的一种社会地位的驱使下,女性会表现出缺乏创造力,无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自主,如果一旦女性拥有了像男性一样的诸多权力,那么女性同样会具有超强的创造力。这个观点在《紫色》小说中就得到了体现。小说中的茜丽,她不仅丢下了丈夫,并且要回了属于自己的财产,实现了经济以及生活的独立。在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下,茜丽并没有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靠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想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这个实现自我的成长阶段,茜丽的创造力以及自主能力得到了体现。她发现自己的服装设计非常受喜爱,于是就雇佣了几个女性与其一起创立了裤子有限公司,并且在她的带领下,整个公司的发展非常成功。随后许多的黑人女性都投奔到茜丽的公司里,甚至她的丈夫也在其公司里面当雇工,和她一起来进行服装设计,而且在茜丽的裤子公司中,同样雇佣了不少的白人。从此,茜丽的生活开始变得美好,并且在这个实现自我的成长阶段,她的丈夫非常真诚地向她求婚。在这个阶段中,茜丽不仅体会到了创业的乐趣,同时也收获了真正的爱情。这点可以从茜丽的书信内容中得到诠释。她逐渐地开始改变对丈夫的称谓,并且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来享受她自己亲手所创造的生活。在这个阶段,茜丽真正地实现了自我价值,真正意义上地得到了身心的解放。
  四 小说名“紫色”所代表的寓意
  紫色从美术知识来进行认识,它是一种变化多端的颜色,而且紫色一直是西方国家贵族们所喜爱的颜色之一。甚至一些王室贵族会以“紫色”来表明自己的贵族出身。在西方国家的宗教中,天主教的主教色就是紫色。从诸多的记录中可以充分地说明,紫色是西方国家较为重要的一种颜色。而且在这部小说中,有两个章节里提及到了紫色。第一处是X先生的妹妹和小说的主角茜丽一起去商店购买布料时,要求购买的就是一块紫色的布料,但是没有按照她的要求购买到。这让她在心底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件紫色的衣服。第二处是茜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公司时,她为自己的姐妹设计了一条特殊的裤子,一条腿是紫色,一条腿是红色。从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茜丽心中充满着幻想,她对自己的命运并不屈服,她渴望在实现自己经济独立时,能够像上流社会的贵族一样,能够穿上紫色的衣服,可以说,紫色是一种在茜丽心中的崇高理想,同时也是希望能够像男性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好比作者所讲述的那样,紫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紫色所代表的是主权地位。作者采用紫色来作为小说名,所想要表达的是黑人女性渴望通过努力与命运进行抗争,所象征的是女性生活的一种完美幸福的境界。小说所想要表达的最终寓意是,女性不会因为在社会、生活中遭遇悲惨的生活而消极面对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女性的双手来创造奇迹、改变生活,提高女性的生命价值,让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能够自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幸福。
  五 结语
  《紫色》这部小说,是一部具有颠覆性的小说,整个小说没有延续传统的叙事风格。在小说的结尾处,是用茜丽和耐蒂以及儿女的大团圆为结尾。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尾,而且这种完美的结局并不是委曲求全所获得的结果,更不是向上帝的祈求所获得的,而是茜丽通过自己的双手以及许多人的帮助创造出来的。在这部小说中刻画出了黑人女性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亲手创造出了一条新兴女生的成长之路。在小说中,读者不仅体会到了姐妹感情的真挚,同时还表现出了超越种族以及阶级的温情。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在全文中还穿插着第二以及第三人称,这种特殊的叙事风格,给读者带来了新兴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 孙薇、程锡麟:《解读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2] 朱丽:《梦想、幻灭、再生——谈〈紫色〉中茜莉女性意识的觉醒》,《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3] Gates Henry LouisJr.The Signifying Monkey:A Theory of Afro-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1988:121-125.
  [4] 苏红莲:《论美国黑人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姐妹情谊——以〈秀拉〉和〈紫色〉为例》,《作家》(下半月),2013年第7期。
  [5] 赵素花:《女性意识的觉醒、回归、蔓延与超越——〈紫色〉中黑人女性独立过程解读》,《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朱莉琴,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有一个王国,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那里的人不会笑。  很久以前,有一代老国王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周围的人哄然大笑,老国王恼羞成怒,再也不允许他的子民发出笑声。  就这样代代相传,传到了现任国王,他已经不知笑为何物。  国王的脸一天到晚绷得紧紧的,王后也终日愁眉苦脸,而小王子,自他懂事起,每当他的嘴角微微翘起,便会被国王和王后按回去,并被告知,这样才能保持威严和高贵。渐渐地,小王子的嘴角也翘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