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的力量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0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墨香千里迎佳客,明溪轻入子牙河,棋盘纵横黑白子,妙音拨醉满城歌——这首藏头诗提到的“墨明棋妙”其全称是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被朋友们昵称为“墨村”。墨村的作品风格多样,但大部分都有相同的标记,那就是古风元素。墨村音乐是现代诗经的代表,在欧日韩文化交织浸染的今天,墨村用《家乡》《再逢明月照九州》《为龙》《永不放手》《木兰辞》《源头》等作品执着地诉说着老祖宗留下的家国之爱、手足之爱、大义之爱、自然之爱。本刊有幸采访到墨村的才子才女们,并从访谈中学习到:清调雅乐中传递的不止是中国风,华彩词章里寄托的不止是华夏情,歌声中真正要传达的,是用古今持续的正能量,真正来打动我们的心灵。
  记者:请您谈谈创作中国风歌曲的热爱之始,以及您在音乐创作中的经历心得。当墨村歌曲被多人传唱的时候,是否感到与数千年前《诗经》中各国风被吟唱时一样?
  丢子(作曲/编曲):80后的一代,从小接受古代背景或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的影响,对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对那些已融合现代元素改编的新民乐作品,充满着深刻的年代记忆。一曲经典回放,触动心底的不仅是美妙的音乐,更多的是种种熟悉的感觉,就像从小就向往的江湖侠客快意人生,一壶烧酒一碗牛肉的洒脱,又如儿女情长国仇家恨的情愫等等。能自己谱上一曲,描绘心中的古风,便成了我们享受的事,每当看到歌曲的积极评论,又或者偶尔在街边巷口听到自己的音乐片段,总会从心里获得极大的满足,知道有那么一群人和自己爱着同样的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喜欢古风音乐,借此把本属于我们老祖宗的传统音乐的魅力,通过年轻人的方式传达给更多年轻人——传承古风。
  记者:请问大家是如何爱上墨村、如何演唱的?在歌声中想传达给粉丝们的真正心意是什么?古风中的现今真情实感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檀烧(词作/歌手):和墨村结缘源自无意中听到墨宝《二十二桥枫别雨》,倾倒之下,不由自主地就来接近。对于我来说,中国古典文化内敛的浪漫,灵犀暗通的意会,诗意的狂放不羁,是最美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最吸引我的。而墨村的音乐以另一种直观的方式,带我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古典世界,以今日的视角去追求古典的浪漫,既传统,亦创新。每一次的合作,每一首的作品,都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是和心底血液里传承的中国式浪漫情怀的一次触碰。
  其实在写词和唱的过程中,并没有想着给粉丝们什么,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怀,意外的得到了很多的认同,真的感到很高兴,很感谢。
  如今的生活是快节奏的,常常伴随着烦躁和忐忑,但墨村音乐里的世界永远是安宁的,平静的。无论是豪放的或是婉约的作品,都是我在烦冗的工作之余,一份沉淀心灵的享受,帮我找回心底的自己,不会迷失于这个世界。
  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这种传统启发的音乐中体会到一样的美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想墨村的大家大概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清弄(歌手):因为老爹是个雅尼和神秘园的粉丝,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对New Age音乐非常迷恋,再加上我本身孩童起就是一个游戏狂,在那个时候就接触了各色的中国风的游戏音乐和歌曲。到后来长大了,看到公共论坛上别人推广古风音乐的帖子才知道,原来音乐还有这样的一种种类,原来歌曲还能这样玩,原来还有墨明棋妙这样一个以网络做媒介的志同道合的网友们一起组成的一个纯粹的音乐团队,甚是羡慕。
  于是在知道了墨村后,我加入了粉丝群,认识了墨村的成员,慢慢地也很荣幸地成为了这个曾经我仰望着的团队的一分子。虽然我加入墨村时间并不长,做出的贡献也并不多,但对于团队这些年的成绩也感到与有荣焉。
  其实我一直认为,现在所谓的古风音乐和真正的古代音乐是差距非常大的,只能算是更加中国风的中国风音乐。但是在现在这个凡事都崇洋媚外的时代,古风音乐在推广中国文化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很多古风音乐的创作人最开始只是为纯粹的兴趣爱好开始了创作,并没有想到这类型的音乐会引发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因为爱好古风音乐开始接触填词,开始了解以及运用古代那些美丽的词藻。唐诗宋词和古文不再只是教科书上让人头痛的背诵默写的课文,更多的人愿意去研究那些古时文化背景下的各种事物和典故,使得人们对于那些旧时代的东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当然,不仅仅是古风音乐,包括汉服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等等,每一种都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大家都希望老祖宗给我们后人留下的珍宝不被时代所遗忘或曲解。尽管现在古风已经拥有了一批拥戴者,但是事实上这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音乐类型,尤其是在这个满街伤不起、小白脸和电音的世界,以网络为平台的古风音乐还并没有走入普罗大众的视野。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坚持创作更好的大家喜爱的古风音乐,让更多人能够喜爱上这样类型的音乐。
  记者:在抗击风雪、震后寄心时,大家是如何集结起来对时事进行歌的鼓励的,平时又是如何将对祖国的热爱创作、唱出成颂的?
  TONY(作曲/编曲):可能是出于自己从小对于媒体工作的向往,以及现今作为一个广义上媒体人的职业本能,我非常关注一些热点话题、公共事件、公益活动,会对这些事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一点关注我微博的朋友们应该都会发现。这些貌似和我音乐制作人的另一个身份离的稍微远一点。但其实在我看来,这和我写歌同属一个链条。
  首先,艺术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闭门造车,它一定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艺术的载体,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艺术的作用就是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同时,艺术又高于生活。它并不是对于生活的原封不动地平铺直叙,而是生活碎片的集中表现。音乐、艺术寄托了我对于生活的思考,寄托了我对生活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通过艺术手段的表达,这些思想与情感得以充分释放。所以艺术给生活赋予了诗意,让生活充满了人性。
  这个所谓“生活”的范围既可以限于我们的身边,又可以扩大到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或正面、或负面,离我们都很近,都是我们共同评判的对象,自然也就少不了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
  《让爱回家》《永不放手》这两首歌是我的代表作,都是写于2008年。那一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受了巨大的考验。我们都爱自己的国家,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灾难,我们的同胞遭受了这么多的痛苦,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感同身受。在那紧张的时刻,我们这些并不在灾区的人们的确帮不上什么大忙,但我们并不是旁观者,我们的内心汹涌澎湃,我们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祝福。而这些充盈的情感用音乐来表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多么周密的策划。墨明棋妙和朋友们真挚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它告诉灾区的人们其实他们并不孤单,大家把视线都聚焦在他们身上,为他们加油打气,希望能给他们带去帮助、带去一丝温暖和安慰;同时对于全社会也是一种呼吁,呼吁大家尽自己的所能做一点事情。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传递“正能量”,这样的正能量,功德无量。
  这些年来,每当我看到这个国家发生了可喜的进步与变化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欢欣鼓舞;每当我看到这个国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时,我又会不由自主地怨叹、批判。但无论是颂扬,还是批判反思,都是对这个国家真诚的热爱。今后我的作品依然会记录、表达这种情感,透过歌声的传递,让它更具感染力、震撼力,更能打动自己、打动他人;反过来也更坚定自己对我们国家的理想与期待,希望她好,期待她进步,期许她充满温暖、充满人性的美好未来。
  墨明简介: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成立于2007年1月6日,由网络词人EDIQ和编曲达人丢子(小狮子丢丢)发起,聚集了一群在曲、词、唱、奏、混音、MV制作、美工等方面各有所长的网络人才,为网友奉献了一首又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
其他文献
不读《诗经》,不懂中国!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期刊
近来流行着一种将流行歌曲改编为“诗经体”的潮流,或有人斥责其为亵渎经典,或有人以其为传之大道。百家之论纷纷,而笔者窃以为不可一概而论之。  “诗经体”是对于《诗经》文体的改编模仿,那么它的模仿对象——《诗经》有何妙处呢?  《诗经》的美妙之处在于其抒发着一种纯真朴实的情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这种美好的文字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对纯真无邪的情感抒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期刊
人们说起“中庸”这个词,所指的是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是指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庸》不长,但被认为是儒家学说中最难懂最深奥的理论。正因它博大精深,“中庸”一词,就特指一种精妙的思想,这也就是“中庸”的第二个含义。  程颐解释,不偏不倚就是中,不变不更就是庸;朱熹进一步指出,中是既无不过也无不及,庸是平常,中道即为常道;郑玄注书认为,庸就是用。综述来讲,中庸,就是符合常道、落入常理,正中正好、恰如其
期刊
钟表匠被誉为修补时间漏洞的人,如今这一行业已慢慢从人们视线中淡出。很多地方对时间本身也怠慢了。“做一手好靴子”“把靴子的精髓都缝进去”的老鞋匠,他追求最高的品质。老钟表匠也是如此。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修表生涯里,除了技艺,还有他对时间的敬畏和一个手艺人的尊严。  曾经每一个上海人都梦想戴一块机械表,其中,有很多是上海产;手表坏了,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位老法师,捣鼓几下,手表恢复正常。然而此情此景如今似已很
期刊
我来自于一个古老时代,我行走在风中吟唱着风。我是王的采诗人,我活在所有人的歌声中。  每年春天,我摇着木铎走进人群,周游各国收集歌谣,把那些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的太师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春天,都城郊外的河边,有年轻的男子对着洗菜的姑娘高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我微笑看着那个低头不语却粉颊
期刊
喜爱唐诗,尤喜爱唐诗中的月。诗含月,月映诗,诗月交融,浑然一体。读诗赏月,赏月吟诗,常常令人心醉神迷。唐诗中有月隐约、闪烁,诗就显得灵秀、柔美、鲜活、靓丽,许多诗作便成了千古绝唱;而月一旦在唐诗中逡巡、游弋,便更加高远、深邃、洁雅、飘逸,让世人景仰无限。  唐朝诗人们当初是不是这么想的,尚不敢妄加揣测,但唐诗中月出现的频率,占据的分量都是举足轻重的。翻开《唐诗三百首》便会看到,无论是初唐、盛唐,还
期刊
在几十年的人生之旅中,书法,以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深吸引了我,使我一如既往地倾心投入。书法,渗透了历代贤哲的魂魄,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横竖撇捺的优美形态,那参差错落的和谐布局,那或清峻或雄浑的玄妙神韵,那或儒雅或朴拙的不凡造型……每当我面对气势夺人的大幅佳作时,仿佛看到阡陌无垠、征途纵横,惊涛澎湃、峰峦峥嵘,自然的千姿百态尽收眼底,人生的弘阔悠远蔚为壮观……  书法,与汉
期刊
我们一直都把“本性难移”作为一种贬义,等同于“劣性难改”,这实在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本性即人人本自具足的佛性,本性是先天具有,它不同于后天形成的习性、禀性。之所以说人人皆可成佛,那只是因为众生有成佛的基因。  明白“本性难移”,就会坚定自己修行的信心。不注重修行的,努力早日修行;已在修行的,理当正确地认识修行。当我们修行的时候,经常是有所期待的,我们认为修行功夫将逐渐增强,并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这
期刊
一天清晨,车停下,上来一位老年人,他六十左右的年龄,慈眉善目的笑模样儿,站在车门的台阶上,边投币边大声说:“今天太好了,刚出门不用等,就坐上了公交车!跟坐出租一样。”看他表情,仿佛一出门就能遇到公交车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车上的人都侧目微笑,微笑着看他神采奕奕的脸,是啊,一出门不用等就来了公交,等同于乘坐出租了。  过了两站,还是那位老年人,屁股刚在一空座上坐稳,又上来一位更老的老者,一看年龄就比他
期刊
杨亿早慧,聪明过人,《宋史》说他:“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国人一向喜欢追捧天才,尤其是那种一目成诵、下笔千言的天才,连阅人无数的皇帝也不例外。  少时聪慧,官运亨通  雍熙元年,杨亿年仅十一岁,宋太宗听说了他,特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专程护送杨亿至京,他要好好看看这天才少年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宋太宗连续三天面试杨亿,杨亿连写五篇诗赋,篇篇一蹴而就,意境俱佳,如《喜朝京阙》云:“七闽波渺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