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表达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蛋白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

来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原核表达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蛋白(RBD)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价。

方法

用大肠埃希菌表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RBD,进行纯化、透析复性,比较了RBD复性前后的结构表征和抗原活性变化,最后将制备所得重组RBD免疫Babl/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变化情况。

结果

完成了大肠埃希菌表达的新型冠状病毒重组RBD的制备。复性前后,RBD的自发荧光波长发生蓝移现象,从(363.33±0.47)nm蓝移至(333.00±0.82)nm,蛋白形状从无序状态折叠为(9.55±0.39)nm的颗粒,复性后RBD与ACE-2的结合活性是复性前的128倍。活病毒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对原型株的滴度几何平均数为136.70,对贝塔株为101.59,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41,P=0.700)。试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分泌特异性IFN-γ的效应T细胞为(308.50±144.11)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低于对照组[(3.75±3.11)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4.72,P=0.010)。

结论

成功制备原核表达的新型冠状病毒重组RBD,通过体外复性折叠,能够产生良好、全面的免疫原性。

其他文献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气道重塑可导致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增加、肺功能下降。气道上皮细胞可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分化为间质细胞,进而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该文对参与哮喘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信号通路,如TGF-β1介导的信号通路、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及声波刺猬蛋白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进一步阐述哮喘气道重塑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为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开发新型、有效、安全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骨钙素影响小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儿血清骨钙素水平和4岁时神经发育的潜在相关性。方法数据基于2008~2009年的2个瑞典出生队列,研究跟踪158例阴式分娩的健康足月儿(51%女孩),监测脐血及生后4月龄、12月龄和36月龄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探究其与4岁时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4月龄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后期的智商总量表相关。骨钙素水平最高四分位数者的智商总量表得分(118.8±8.8)比最低四分位数者(113.2±9.2)高5.6分,且他们的大运动技能得分更高(P
期刊
目的描述围生期窒息(PA)患儿连续神经系统检查、大运动评估(GM)和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方法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2020年在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围生期窒息足月儿,于2周龄行Hammersmith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查(HNNE)及头MRI检查,3月龄行Hammersmith婴儿神经系统检查(HINE)及大运动评估。结果研究共纳入50例PA患儿,其中33例未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例诊断为HIE1度,10例诊断为HIE2度。25例未患HIE的PA,有24例的HNNE检查
期刊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12岁时神经发育结局与围产期、新生儿期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评估先前研究关于产前激素使用对认知的改善是否会持续至12岁。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出生于2004~2007年胎龄为22.7~31.9周的78例极早产儿,在12岁时进行认知、运动和视觉运动整合测试,匹配50例年龄相仿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纳入的早产儿分成两个亚组:极早产儿(胎龄:28~31周,n=53)和超早产儿(胎龄:22~27周,n=25)。结果早产儿组在认知、运动和视觉运动整合测试中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个早产
期刊
目的新生儿肺出血(PH)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的急危重症,该文就PH管理作一系统综述。方法根据PRISMA指南,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提取研究设计及样本量、患者统计资料、主要及辅助治疗方法和治疗结局等相关数据。结果纳入16项研究共385例PH患儿,治疗方法存在显著异质性。主要治疗方法有:肺表面活性物质、高频振荡通气(HFOV)、肾上腺素、纠正凝血障碍、间歇正压通气、可卡因和托拉唑啉。辅助治疗方法有:血液制品、HFOV、提高呼气末正压(PEEP)、维生素K、肺表面活性物质
期刊
目的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乙型流感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混合感染病原,并探讨重度流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711例流感肺炎患儿中,甲、乙型分别占65.1%、32.9%;春季、夏季以乙型Victoria系占优势,秋季以甲型H3N2占优势,冬季以甲型H1N1占优势;
目的探讨MassARRAY技术在希特林蛋白缺乏症二阶段分子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两种筛查方法下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的检出率、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单独通过串联质技术对181459例新生儿进行瓜氨酸(citrulline,Cit)浓度检测;通过串联质技术对33156例新生儿检测瓜氨酸浓度,把瓜氨酸浓度截断值大于90百分位(Cit>20μmol/L),且小于99.5百分位(Cit
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始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然而,在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流感的防治措施较百年前有了质的飞跃,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依然维持在一定水平,并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此文对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变迁进行回顾和总结。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对缺少唾液酸残基巨噬细胞的侵染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对I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PR8、Memphis、Aichi三种甲型流感病毒株以相同的病毒滴度分别侵染MHS肺泡巨噬细胞,对照组(NC)加等量PBS,24h收集上清及细胞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实验组病毒的负载量;普通倒置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实验组及NC细胞病变;实时荧光定量RCR法检测实验组及NC巨噬细胞样本中IFN-β、IFN-γ及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HS巨噬细胞被3株甲型流感病毒株侵染后
目的评价国产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中国健康成人、儿童和婴幼儿中服用的安全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省疫苗临床研究基地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设计,纳入受试者为18岁以上成年人40名,2~6周岁儿童40名,6~12周龄婴儿120名,共计200名。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剂量共分为5个阶段组。每组按照2∶1∶1的比例分别口服我国国产的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安慰剂1或者安慰剂2。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28d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成年人中,试验组、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