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卵巢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类归属。

方法

收集14例卵巢移行细胞癌病例,复习临床资料,观察病理形态学特点,并与12例具有移行细胞癌样成分的浆液性癌、4例具有移行细胞癌样成分的子宫内膜样癌、20例单纯性高级别浆液性癌、15例单纯性子宫内膜样癌及6例Brenner肿瘤(2例恶性、4例良性)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照观察。

结果

14例卵巢移行细胞癌患者年龄36~63岁,中位年龄56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化疗采用TP方案(紫杉醇+卡铂)或CA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卡铂)。9例获得随访,2例死亡,7例存活。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移行细胞癌的特点,不伴有Brenner瘤结构。13例WT–1阳性,14例细胞角蛋白7、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A125阳性,Uroplakin Ⅲ、CK20阴性,与伴移行细胞癌成分的浆液性癌和单纯性高级别浆液性癌表达相似。部分移行细胞癌病例BRCA1广泛阳性,而伴移行细胞癌成分的浆液性癌和单纯性高级别浆液性癌显示WT–1弥漫阳性或异质性表达,异质性表达的病例中阳性和阴性表达成分呈鲜明对比。14例卵巢移行细胞癌均显示p53弥漫型强阳性表达,而高级别浆液性癌16例(16/20)呈高表达,4例(4/20)无表达,伴移行细胞癌成分的浆液性癌p53阳性比例为11/12。卵巢移行细胞癌WT–1表达阳性比例明显高于Brenner肿瘤、子宫内膜样癌和伴有移行细胞癌成分的子宫内膜样癌(P<0.01),而与伴有移行细胞癌成分的浆液性癌、单纯性高级别浆液性癌阳性率未见差异。BRCA1在卵巢移行细胞癌及伴有移行细胞癌成分的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有阳性表达,而在Brenner肿瘤和子宫内膜样癌未见表达。Brenner肿瘤Ki–67阳性指数率较低,而卵巢移行细胞癌、伴移行细胞癌成分的浆液性癌和单纯性高级别浆液性癌Ki–67阳性指数较高。Uroplakin Ⅲ只在Brenner肿瘤有表达。

结论

卵巢移行细胞癌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不同于Brenner肿瘤,而类似于浆液性癌,应看做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形态学变异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对母系表达基因3(MEG3)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的逆转作用,以及恢复MEG3表达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0、1、5、10、20 μmol/L的5-氮杂-2-脱氧胞苷作用上皮性卵巢癌OVCAR3细胞6 d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MEG3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EG3 mRNA的表
目的比较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447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印戒细胞癌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印戒细胞癌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6%和4
目的分析比较紫杉醇脂质体和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用药情况分为紫杉醇脂质体组(86例)和多西紫杉醇组(102例),两组患者均联合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即三药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每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行手术治疗,对其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紫杉醇脂质体组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的病理完
目的探讨影响N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比较分析意外性N1期(cN0~pN1)和临床性N1期(cN1~pN1) 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术后病理诊断为pT1~3N1M0期的183例NSCLC患者。其中意外性N1期78例,临床性N1期10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中位生存时间、5年生存率和转移复发情况。结果意外性N1
目的探讨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IFNAC)检查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91例胰腺病变患者,总结行IFNAC检查患者的临床特点、IFNAC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和IFNAC检查的相关并发症等。对影响穿刺准确的因素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91例胰腺病变患者均进行IFNAC检查,其中发现癌细胞(IFNAC阳性)434例,未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