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灾害治理中生物工程存在的问题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工程在山地灾害治理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其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却远落后于工程实践.根据生物工程的原理及其特点,对其在山地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生物工程在山地灾害治理中的应用范围不确定,工程设计和效益评估的标准不完善,植物根系研究的手段和设备有待改进,植物根系的"定向培育"开展的研究工作很少,植物枯枝落叶层的防灾、减灾作用研究不全面等.提出了生物工程在山地灾害治理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完善和发展生物工程在山地灾害治理中的理论
其他文献
在分析泥石流预报现状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对泥石流预报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和单沟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的问题.以泥石流发育的基础数据库、降水的动态预报与监测和泥石
青海南北二地寒冻雏形土分布区,由于海拔高度及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变化差异显著.但分析二地地温变化特征发现,青南青北地温分布趋势基本相似,差异不甚明显.这主要与二地土壤质
野外观测和实验模拟表明,泥石流堆积是通过若干阵流在保持相对完整的形态下叠加形成的.本文利用蒋家沟阵流的观测数据,根据阵流流深-流速关系和各自分布,并结合浊流的堆积分
小流域是大江大河的基本单元,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三峡库区小流域数量众多,其环境质量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危.石碗溪流域位于三峡库区开县境内,山地多平地少,人地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探讨了武夷山黄山松林8个主要种群沿小地形梯度的格局特征.结果显示:黄山松种群重要值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 550 m海拔梯度上显示出
景观生态学以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为着眼点,既注重景观系统的功能特征,又注重景观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以位于桂东南丘陵地区的广西横
2004—03—14凌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郊外19km的塔尔德布拉克村泥石流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中国人员)和巨大经济损失。该次泥石流体密度为1.5t/m^3,平均流速Vc为6.75m/s,流量Qc
分析了丁坝局部冲刷的过程和特征。以量纲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试验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不漫水丁坝清水冲刷的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公式考虑
测定了岷江上游四川茂县退化灌丛和退化草丛及5种人工恢复植被(连香树林、油松林、华山松林、日本落叶林和云南松林)的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灌、草丛生物量生产力采用样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