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主任医师运用补肾祛毒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探析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old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强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性属本虚标实,其本在肾亏,其制在脾虚,浊毒瘀阻乃成,治疗本病应以“补肾健脾、祛湿泻浊、活血化瘀”为主。吴强主任医师临床治疗本病,常应用补肾祛毒汤随证化裁处方,辅以补肾祛毒丸或祛毒灌肠液配合,疗效显著。补肾祛毒汤具有“填补肾精,健益脾气;利水祛湿,泄浊排毒;活血化瘀,消癥通络”之功,而达“脾肾同补、标本兼顾、祛邪安正”之效。
其他文献
淋巴囊肿是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其心理负担。通过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成因和临床特点,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提出: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以虚为本,水湿、血瘀、癌毒等内生之毒为标的病理特点。病机为脾虚湿盛,瘀毒阻滞经脉,湿毒下注少腹,凝积成块。据此以健脾利水、化瘀解毒为纲,方药随证加减运用于临床。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加味二仙汤治疗脾肾气虚证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在医院治疗的脾肾气虚证C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例)与对照组(n=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味二仙汤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针灸配合加味二仙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浮肿、食少纳呆)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清炎
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发病与头部位置相关,并可引发短暂眩晕的外周前庭性疾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该病案患者反复头晕3年余,加重3周,伴视物旋转,后躺时伴强烈恐惧感,颈部酸痛不适,有口苦、口干等症状,辨证属肝阳上亢证,临床治疗以手法复位联合针刺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主,疗效较好。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和知识面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音乐作品都感兴趣,喜欢的则听,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这样一来,音乐欣赏课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听、动、创、视”等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去感悟、理解、鉴赏
期刊
对含有不同倾角的预制裂隙类岩石试样进行单轴静载态压缩试验,研究裂隙倾角对于试样强度、破坏模式、破坏过程及裂纹起裂和扩展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含有预制裂隙的类岩石试样
《外科正宗》是为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所著,该书是一部影响力很大的明代外科医学著作。陈实功在《外科正宗·痔疮论第三十》详细阐述了痔疮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并附以医案六则,极富创新性及启发性。对《外科正宗·痔疮论第三十》进行探析,以期为痔疮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称为面部激素药毒,是长期不当使用激素造成的皮炎,由于医疗美容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错误使用,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医学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且不易复发。通过对近10年文献的回顾性研究,综述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中医诊治该病提供参考,同时指出该病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治疗不同病因所致咳嗽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等中文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查找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的热敏灸治疗或改善咳嗽症状的临床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6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其他中西医疗法改善咳嗽症状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单
溃疡性结肠炎是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西医治疗方法多样。通过检索近15年来,少数民族医药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献报道,总结民族特色内外治疗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建立葛根芩连胶囊的特征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10批葛根芩连胶囊的特征谱图,采用相似度计算、聚类分析对葛根芩连胶囊质量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建立了葛根芩连胶囊HPLC指纹图谱,并获得了10批样品的相似度(相似度均>0.9);确定共有峰11个,通过和对照品谱图比对分析,确定1号峰为3′-羟基葛根素,2号峰为葛根素,3号峰为3′-甲氧基葛根素,4号峰为葛根素木糖苷,5号峰为大豆苷,8号峰为盐酸小檗碱,9号峰为盐酸巴马汀,10号峰为黄芩苷。通过聚类分析,10批葛根芩连胶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