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生成 培育核心素养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23444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生成性学习作为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相当普遍的应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教学更是提倡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建议以及针对预设性问题的回答等生成性资源,助力学生成长。而学生的成长是全方面的,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知识层面的成长,还应包括品格、能力等层面的成长。归根结底,关注课堂生成就是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关键词]课堂生成;学生成长;核心素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现代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就要以丰富的教学智慧去开发、捕捉、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能力等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针对学生的发展,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科学精神等九个方面。这九个方面实质上对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以及知识目标进行了有机整合,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生成,还是教师的点拨,落脚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次旁听《成绩与成长》为主题的赛课经历,让我在实际的课堂上看到了关注课堂生成和核心素养的良好示范。下面,我就以部分赛课的亮点片段为契机,具体阐释精彩的课堂生成与核心素養培育之间的有机联系。
  一、道德二难。守护底线。树立良好品质
  教学片段一:
  师:小禹面对考试成绩多加了5分,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建议改还是不改?
  选择不改——
  生1:改了无非是道德上的安慰,难道老师会为了你的善意给你再加上10分吗?显然不可能。如果在高考中多加5分,就可以让你甩掉成千上万的对手,使你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平顺。
  师:“如果”这种情况几率大吗?一会儿其他同学可以反驳他的观点。
  生2:如果不改,小禹的分数高了,自信心也就上升了。
  师:我们的自信心应该来源于哪里?
  生:真实的成绩。
  选择改——
  生1:一个人的一生中到底是成绩重要,还是他的道德习惯重要?诚实会伴随你的一生,自己的实力才是真正的成绩。
  生2:如果你撒了谎,你需要用很多谎来圆这一个谎。其他同学知道了,就会远离你。
  生3:社会本身虽然是不公平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做不公平的事,那就更不可能使社会变公平了。
  教师总结:改与不改的利弊。
  学生选择:改回分数。
  现实生活中,诸如改与不改的道德二难问题很多。而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类似问题,学会正确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成为了中学生必备的能力素养。纵观该部分的教学过程:
  (一)设置道德二难问题利于正确道德判断的生成
  针对改与不改背后蕴含的现实利益与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往往会纠结,但纠结过后权衡利弊,是非对错一目了然,继而也就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二)善于捕捉、恰当引导
  教师的善于捕捉、恰当引导,为正确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有力条件。基于此,该部分中,学生的回答不仅句句说在点子上,还时时出乎意料,显得格外精彩。
  (三)正确昀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以及责任担当意识的树立为核心素养的养成、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这堂课上,这位老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通过课前预设提问题、课中捕捉引思考,帮助学生守护道德底线、将公平与诚信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图:
  二、善用辩论,明理悟道,提高理性思维教学片段二:
  课堂辩论赛——
  激烈的辩论引发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辩论作为一种课堂活动形式,往往在探寻真理、价值引导上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它不仅规避了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还不同于许多常规课上简单的问题预设。在辩论中,任何问题和答案都与预设无关,它们均来自于学生创造性的生成。
  围绕成绩对个人成长是否重要这一命题,正反方针锋相对,根据对方的反问发散思维,生成自己的理论观点。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虽然教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但学生通过自主辩论活动,就已经渐渐明晰了对于该问题的认识(成绩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但也并不代表着一切),从而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的。因此,通过思维的对弈,价值、知识以及能力得到自然而然的生成。这个生成的过程是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不仅如此,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而理性精神恰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可见,一场精彩的辩论在往往看似无形的思维碰撞和观点生成中给学生注入了有形的能量。
  三、创设情境,以情感人,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片段三:
  材料:15岁少年因成绩一般留遗书自杀:我不愿做社会上的败类。
  提问:“成绩不好就会沦为社会败类”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生:不赞成,他把成绩看得太重要了。
  播放视频:《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提问:同样面对一般的成绩,对比前后两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生1:有的人虽然成绩不好,但在其它方面非常优秀,也很不错。
  生2: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不讲成绩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过于看重成绩,又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成绩是提升我们的一种方式,但它不代表着一切。
  两则材料,一正一反,这位教师巧妙运用,将学生带入了一场关于成绩的哲思之中:成绩究竟是什么?它重要吗?有多重要?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敏感而难解,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提问方式,只会使答案显得苍白无力。而这两则材料则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透过别人的故事思考自我。尤其是第二则视频材料: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在现代社会,唯成绩论的老师、家长比比皆是,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将成绩看得过于重要。这段视频就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了成绩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最关键的。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让学生在观察中反思自身、在感悟中转变观念、在对比中找回正确人生路的效果。   由此可见,材料恰当选择基础上的情景合理创设,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生成,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而初中思品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往往是一堂课的重点。它的有效达成,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乃至身心健康的培养。所以,课堂生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有力途径。
  四、巧设疑问,循循善诱,真正学会学习
  教学片段四:
  材料:傅氏语录(我有这么快;生不如死;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很满意;没有要求;洪荒之力)
  提问:傅氏语录告诉我们,淼淼应该怎样获取好成绩?
  生1:我觉得,她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生2:淼淼应该更加努力,同时不要给自己那么高的要求,应该像傅园慧一样“没有要求”。
  师:没有要求是不是没有追求?
  生:不是,应该是要有恰當的期望。
  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结合了当下奥运红人傅园慧的经典语录进行设问。有了方法论上的参照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指向性就会比较明确,从而生成的答案也更丰富、清晰。因此,一个好的设问,往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探,回答问题的过程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学生探寻真理、得出真理的过程。
  动态生成的课堂不仅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的有力引导也必不可少。正如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得出“恰当期望”这个答案时,用一个巧妙的追问达到了想要的结果。事实上,任何一名教师,在课前都会针对问题进行各种各样的答案预设。但即便如此,我们不难发现,课上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可预测的突发回答。这时,教师的教学机智就会直接关系到课堂生成的好坏与否。因此,循循善诱,恰到好处的追问、引导,对自然生成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整个课堂氛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体就这部分的教学过程而言,通过设问、追问,也促进了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真正做到乐学善学、学会学习。
  总的来说,想要造就一堂好课,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所呈现出来的绝不是一味的灌输和死板、乏味的氛围,而是动态、有趣、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的良好局面。同时,以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基础,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聚焦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使思品课堂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科思维能力,掌握学科必备知识的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楹联引入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气质,感受到其精神之美。就语文教学而言,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层面、方法层面、情感和价值观层面,楹联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具文化韵味。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从课内知识和能力到课外的发散思维,秉持语文学科本位地位,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资源;语文素
期刊
[摘要]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正确深入个性化的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读者,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教学的模式化、板块化。而语言形式又是文本内容的载体,言语活动的工具,是文本内容表面呈现出的“字词句”。通过探讨言语形式,把握言语内容,品味言语运用之妙,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从而优化文本解读,让语文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立科之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解读;言语形式;方法  一、文本
期刊
[摘要]试卷讲评的四个探索之路:阅卷时要统计记录相关学生答题情况,为评讲做好数据支撑准备;评讲时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传授学生答题方法、技巧、引导探究;评讲后还要巩固强化、建立错题库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试卷;讲评;探索  试卷讲评一直是老师们教学的一个软肋,考前复习的每一个知识板块老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是政治教师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在活动中采用“师生互动,共评共议”的形式,围绕“贯彻性”“适应性”“弥补性”的目标,进行新闻播报,对于促使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播报;互动共评;目标;意义  在初中学段的政治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是很多老师进行时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是一份政治课堂的“保鲜剂”。  一、新闻播报的目标
期刊
[摘要]以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为背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阵地,结合教学实践,着重从激发兴趣、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课外延伸,开展多彩的深度学习活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阐述提高学生课堂内外深度学习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深度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经历了历次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但课堂教学始
期刊
[摘要]本文是笔者对延续十几年课改的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由起初的针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嬗变为对历史教育价值的追求,提出了“人文的、智慧的、生命的和科学的”历史教学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教育;历史教学;教育价值  一、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历史教学价值的认定  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历史教学价值”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对于何为历史教学的价值,却是众说纷纭、莫衷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些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合作探究;生活化;学法指导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面临许多新、旧挑战,如:教学内容抽象、脱离实际、教学策略单一、缺乏有质感的评价机制等。面对挑战本文主张以“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论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有与无”,通过这种辩证的、开放的、逆向的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有与无”  有学者评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看似“包罗万象”,但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一种价值观在学科课堂的传递引导,需要采取恰当的实践路径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云技术的运用让传统的价值观教学收获新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课;云技术;翻转课堂  “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这是出自马年
期刊
[摘要]李松林教授指出,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要具备“三力”,既要具有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具有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又要具有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核心问题的设计要新,要深,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要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解读文本;自主学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也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上有效的教学设计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