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中凿石声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乌蒙山深处的毕节,是中国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地方。迄今30年过去,毕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我曾到毕节地区作过一次比较深入的新闻采访,那些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虽已远去,但仍有一种激情和热度,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1986年的初春,党中央考察组深入到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地区,作了一次历时经月的深入调研,对毕节致力改变深度贫困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件大事,当时在贵州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广泛热议,给探索脱贫道路和奋力与贫困作斗争的全省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那时我刚加入电视记者行列,正密切关注着贵州农村问题,一直思考要制作一部电视政论片来反映贵州农村深刻的发展变化。有了中央考察组调研报告中的事例为线索,我信心满满地独自一人搭乘长途汽车,前往毕节地区各县去采访。乌蒙山区山高谷深,行路艰难,当时从贵阳到毕节,居然要十来个小时,奔波在“威纳赫”(即毕节最贫困落后的威宁、纳雍、赫章三个县)的山梁沟壑间,更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口号的内涵和力量。去各县采访一圈下来,虽已是疲惫不堪,但内心的感动和冲击,仍让我迫切希望趁热打铁,把热乎乎的第一手材料尽快变为电视片的拍摄台本。在大方县政府招待所,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很快撰写完成了电视片拍摄台本。时隔不久,我就从省电视台带着一支年轻的摄制团队,重返乌蒙山深处,完成了节目摄制任务。这部名为《西北角的热风》的电视片,是贵州第一部电视政论片,当年11月在省电视台播出后获得了很大反响和广泛好评,并在许多场合频频被提及。
  我们前往毕节的摄制组一共7个人,以刚出校门的青年学生为主,大家对工作将面临的艰苦自然预估不足。除行路艰难外,在毕节半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们仅遇到过三、四次晴天,其余的便是阴雨天气,工作条件是坚苦的,但毕节人的帮助却给了我们温暖。拍摄工作得到了时任地委书记、行署专员的重视和关心,使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毕节的发展经验,为什么会吸引中央考察组的目光,并得到肯定和赞扬?这些经验,在当时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的贵州又有哪些启示?摄制组循着这些问题,在采访中寻找着答案。在纳雍县沉睡千年的“黑石头”如何变成市场上紧俏的建材“纳墨玉”大理石的奇迹中;在边远的威宁县高坎子鞭炮厂和草海边的保家糖厂,一个个技能娴熟的农家小姑娘小伙子们拿到了计件工资的快乐中;在渭河铁厂、在岚头铁厂奔流的铁水、四溅的火花中……,摄制组不断得到启示,原因和答案就在其中。
  毕节地区在发展中不是等、靠、要,不是把眼光放在依赖上级的“救济”上面,而是广泛发动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在群众性的初级产品生产基础上,有计划地兴办骨干企业,把众多的小产品小企业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系列产业,并成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短短的几年时间,历来被人们认为边远、闭塞、落后的毕节地区,财政收入由原来的全省最后一位跃居到全省第三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九八六年春天,中央考察组在毕书地区考察后高兴地指出,昔日贫穷落后的毕节地区出现了十大新变化。
  在即将结束在毕节全部外景拍摄的一天,一处山坳里传出阵阵清脆的钢钎凿石声吸引了我们,循声赶过去后,只见一位精壮的汉子正在山腰一处绝壁上采石,他的脸上透着一种淳朴刚毅之气,正坚定地挥动大锤锤打着钢钎,去击碎那一块坚硬的大石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不正是能折射乌蒙山区人民不畏艰难、勇于向贫困抗争的像征吗!我让摄像师赶快拍下了他的一组近景和特写。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此后我有幸見证了毕节从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拉开了中国西部大开发序幕,到走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的进程。毕节的巨变,贵州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长期以来方方面面的扶持和指导。每当我看到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贵州人民始终不甘于贫困落后、锐意进取,以坚韧不拔、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创造出骄人成绩时,总会联想起遥远的乌蒙山中,当年那铮铮清脆的凿石声。
其他文献
166所中学、9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者,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在中国捐献了300多所学校,他就是田家炳。7月10日上午,这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百校之父”安详辞世,享年99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并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政局向前发展,1978年邓小平在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于9月13日至20日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理论界将这些重要谈话与邓小平1992年春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之为“北方谈话”。有专家认为,邓小平1978年东北之行讲话是开辟新道路的先声,集中反映了他在历史转折前夕和邓
期刊
军旅生涯五十六载,他征战大江南北,把心血与汗水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戎马一生一甲子,他从西北边陲到东南前线,从普通士兵到铁血将军,把生命与忠诚奉献给了他深爱的党和人民。  他就是曾感动无数人的抗洪老将军董万瑞。  担当如山:责任扛得起来关键豁得出去  1998年8月7日,长江九江城防大堤被撕开一个5米多宽的决口,很快就扩大到40米、60米,狂泻的洪水以4米高的落差直扑九江城,全城42万人民群众即将陷
期刊
从三大开始,对党章进行局部修改,成了一个惯例。党章修订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修正方向,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真理的过程。  最初的三次修订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经过热烈讨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任务。大会通过了七个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但三大不是重新制定
期刊
从邮差、电话、电报,到今天的手机、QQ、微信,我亲历的几个小故事,正好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通讯方式的飞速转变。  改革开放前的遵义,很多农村还处在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人力挖土、黄牛犁土、水牛犁田;没见过电、没用过电、没坐过汽车;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这“三转一响”,农村几乎没有……在我的记忆里,一切都是原始的。至于通讯,基本靠吼和走。  “山娃,出门没得?快点过来一起去上学哦。”我站在院
期刊
慢煮山泉溢古香,素心遥对菊花黄。淡然秋色入幽窗。  玉手持杯思倩影,芳津點化润柔肠。几回舒卷费思量。
期刊
投票啦!  投票啦!  “我与贵州改革开放40年”征文活动  开始投票啦!  投票时间:2018年7月12日-9月30日  “我与贵州改革开放40年”网络主题征文活动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  贵州省委改革办、  省委网信办主办。  当代贵州杂志社、  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  中国党刊網、  领导者客户端(中心组学习平台)、党建智库承办。  本次投票活动在“贵州改革”  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  
期刊
“华人船王”“航运巨子”赵锡成的6个女儿被称为“赵氏六金花”。长女赵小兰,哈佛大学,前美国劳工部部长,现为美国交通部部长,白宫“三朝元老”,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女性;次女赵小琴,威廉和玛丽学院,公司主管;三女赵小美,哈佛大学,前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女赵小甫,哥伦比亚大学,前通用电气高级副总裁,现为律师;五女赵小亭,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幺女赵安吉,哈佛大学,福茂集团副董事长
期刊
1955年9月27日,金秋时节的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陆海空三军首次授衔仪式在这里举行。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被授予军衔,佩戴勋章,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在这一瞬间绽放。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横空出世  1955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简称《军官服
期刊
忠城卫士 不屈的钢铁脊梁  军人,日夜充满着生机活力,永远蕴含着赤胆忠心。有人说,你的名字叫责任,你的别称是奉献。你是人民敬仰的忠诚卫士,你是不屈的钢铁脊梁。危险在哪里,军人冲锋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军人奉献在哪里。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一位96岁老军医的事迹感动全国亿万网友。这位被大家尊称为“吴老”的老军医名叫:吴孟超,今年96岁,现任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他是中国肝脏外科之父,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