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季节性冰冻区隧道服役数年后衬砌混凝土劣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以隧道温度场测试结果为基础,建立隧道衬砌渐进劣化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结构发生劣化后的工程影响.对甘肃省乌鞘岭隧道群3座不同长度的隧道,采用智能温度记录仪并以小时为监测频率对隧道温度场进行了测试,揭示了季冻区温度日周期正负温交替引起隧道衬砌混凝土经受非饱和冻融循环的现象.基于隧道纵向和横断面冻融循环次数的分布规律,建立衬砌渐进劣化荷载结构模型,分析其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衬砌结构经历的日周期冻融循环次数随距洞口的距离增加而
【机 构】
: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季节性冰冻区隧道服役数年后衬砌混凝土劣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以隧道温度场测试结果为基础,建立隧道衬砌渐进劣化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结构发生劣化后的工程影响.对甘肃省乌鞘岭隧道群3座不同长度的隧道,采用智能温度记录仪并以小时为监测频率对隧道温度场进行了测试,揭示了季冻区温度日周期正负温交替引起隧道衬砌混凝土经受非饱和冻融循环的现象.基于隧道纵向和横断面冻融循环次数的分布规律,建立衬砌渐进劣化荷载结构模型,分析其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衬砌结构经历的日周期冻融循环次数随距洞口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且1个年周期内隧道洞口段可经历上百次冻融循环作用;衬砌结构经历的冻融循环次数随隧道径向深度增加而减少,在衬砌表面经历138次冻融循环时,径向深度5 cm处可经历77次冻融循环;衬砌混凝土的劣化程度与其经受的非饱和冻融循环次数相关,呈现从衬砌表面到衬砌内部逐渐减弱的分布,从隧道洞口到隧道中部逐渐减弱的分布规律;衬砌混凝土随服役年限逐渐劣化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随服役年限增加,截面安全系数由混凝土抗压强度控制变为混凝土抗拉控制,拱顶截面的安全系数明显减小,拱顶受拉区宽度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P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大多与P有关.湿地关键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场所,且存在氮、碳、磷循环等多个子系统,彼此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P在湿地关键带中具有源和汇的功能,不断进行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其过程包括有机磷矿化、土壤磷吸附与解吸以及生物同化等.从湿地关键带中P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P在湿地关键带中的赋存形态,阐释了土壤磷的有效化过程、沉积物与水体之间P的迁移转化以及湿地关键带生物中P传输过程;在此基
柴达木盆地新近系背斜构造中的深层卤水含有较为丰富的Li、B、K等有益元素.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区内背斜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和盐类沉积特点,对于评价该类地区深层卤水锂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锂资源分布现状、锂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模型选取碱石山、鄂博梁背斜构造有利成矿区,利用地震、广域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识别背斜构造形态、分析水层分布、总结构造裂隙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推断背斜构造深部卤水矿层产出层位、赋存特征、品位和厚度等,综合研究钻孔孔位布设,为开展该区锂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钻探验证结
为了研究土工格室材料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选择多组不同尺寸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格室进行拉伸试验测试.首先,使用万能试验机分别对不同高度的条带进行拉伸试验,研究高度对条带强度的影响;然后,用节点拉伸试验机分别对不同高度土工格室节点进行拉伸,研究条带强度与节点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自主研发的双轴拉伸试验装置,以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和电镜试验为测试途径,开展了土工格室大型双轴拉伸试验,提出了整体强度与条带强度力学特性模型.结果 表明:HDPE土工格室整体变形包括节点变形和条带变形,土工格室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