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电影中剧作结构的组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的剧本离不开它的框架,只有了解剧本大体框架的构成,剧作者才能往里面充实人物、故事,这就是它的基本要素。而内容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能反映出真实的人物生活,又能表现出故事的戏剧性,这就需要人们多下功夫。影片剧作通过描绘人物性格,反映出某些时代特征,让观者不仅能从中得到娱乐,也会收获很多。受思想艺术性格转变的影响,影片的质量离不开剧本的质量。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要写什么,当知道了这一点后,一切便容易了很多,对于编剧来说,追根到底就是写作,这是件个人的事,写不写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微电影剧本结构的概述
  微电影剧本就是由画面讲述的故事,还包括语言和描述,而这些内容都发生在它的戏剧性结构之中。一部故事短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变得更加戏剧化,有明确的开端、中段、结尾,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节点。它的作用就像胶水一样,把结构的每一部分紧紧联合在一起。同样还有其他组成部分,如人物、冲突、场景、动作、情节、地点和事件等,这些和结构的关系就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样,就好比造汽车一样,结构就是整体框架,但是缺少了任何一个零件,汽车都不能发动成功,缺一不可,这就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让影片更有戏剧化,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剧作者必须明确他所创作的剧本不光是给别人阅读的,更重要的是它是要拍成影片的,因此写作时要考虑到剧本的画面感和整体性。另外,结构的不同很可能导致影片方向的不同,所以一定要把
  握好方向。
  二、剧作结构的基本要素
  (一)微电影剧本的开头
  短片的开始,需要由某个人物来引起某种事件,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出后面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一个好的开端就是可以吸引他们继续看下去。影片《平凡》开头,主要人物出现,生活节奏像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洗手间的小插曲无意间暴露了人物的性格,后來住进了新房子,认识了新室友。这一切组成了故事的开头。
  (二)微电影剧本的发展
  矛盾的推进和冲突的加剧形成了剧本的发展部分,这是剧作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之一。通常,故事都是曲折的,并且越曲折越好,引起连锁反应,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造成人物冲突从而导致后面故事的发生。影片《平凡》中,女主角平凡通过了解大学生初入社会所遭遇的困难以及妥当的处理办法,逐渐成长,人物性格变得更加完善,最后慢慢地融入社会。最后,通过和室友相处过程中的一系列事件,平凡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同时帮助室友脱离险境,人物性格得到了完美的补缺,最后褪去青涩变得成熟,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
  (三)微电影剧本的高潮
  影片达到最高潮时,其和观众的交流达到了顶点,通过剧中人物的造型形象触动观众的心灵,令人产生某种情感共鸣。剧作者就是通过彰显人物性格来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让观众通过人物联想到自己,进而更加容易记住剧中人物。
  《平凡》中,女主角的恋足癖就是当今社会衍生的一种不良嗜好,同居室友拍戏时会遇到潜规则,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利,生活窘迫时家人寒虚问暖,虽万般无奈,自己却要以苦为乐。这总会令一些人感同身受,想起自己同样或者类似的经历,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让影片更加富有感染力。
  矛盾发展到顶点,人物性格完成塑造,这就到了解决悬念的时刻。这时,要不断地给剧中人物施加压力,把人物逼入绝境,迫使他们做出改变从而不断地审视自我,变得更加完美。
  (四)微电影剧本的结局
  一个完整的情节着重强调串联情节,也就是其中的某个事件合理地引发另一个事件,这些事件通常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一部电影的最终观看效果永远不可能是使观众产生厌烦的心情,可能观众并不会从电影中学到些什么,但可以感到震撼、感动或感同身受。相对于外在形体动作,人物内心动作的情节更能使观众集中精神。
  三、剧作结构的原则
  (一)剧作结构的生活真实性
  剧作结构要从生活出发,并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符合客观事实。影片《平凡》女主角初入社会的窘迫、家里人问候时的无奈、恋足癖的暴露、爱美的性格以及室友的努力、工作中的不顺利组成了这部短片,反映出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刚毕业所面临的部分情况,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把控让故事在真实可信的情况下变得更具艺术性、戏剧性。
  (二)剧作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
  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塑造形象和突出主题,起着主导作用的必然是作品的主题,只有明确了主题,才能表现出完整的结构。譬如,影片《平凡》就是按照女主角的思想、性格的发展,以她为中心来安排剧中其他人物、事件的矛盾冲突,集中地刻画出她性格道路上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出当代部分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突出作品主题。
  (三)剧作结构必须服从塑造人物造型的需要
  剧作结构要围绕人物性格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故事的变化和发展离不开人物性格的导向,多种性格之间的碰撞导致不同的结局。影片《平凡》就是根据女主角的性格来构建故事脉络,工作时的碰壁、窘迫时家人的问候、性格的缺陷等等导致后来故事的发生,而室友的不同性格以及后来工作中所遭遇的困境也影响着女主角,导致其性格的转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故事的结局,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剧作结构。
  (四)剧作结构要保证剧情引人入胜
  剧本要具有生活真实性,根据大部分观众的现况来塑造形象,使之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共鸣,让剧情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要让情节尽可能地变得一波三折,变得更具戏剧性。同时,剧中的线索也是加深剧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结构应该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剧作内容应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所谓的有机整体就是把剧作结构当成一个整体去看待,剧中的人物、环境等这些可能单独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却是剧作结构中不可缺失的元素,缺少任何一个元素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结局的不同。另外,要根据人物性格、环境等的联系和关系,确定最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走向。
  影片《平凡》就是通过女主角的性格和状态来确定当前所处的环境,而通过室友的环境和遭遇来一步一步地改变女主角,最后变得完善,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六)需要借助蒙太奇构思
  所谓蒙太奇构思,就是对时空关系、画面运动、声音运动做出独特构思的特殊方式。影片《平凡》通过第三人称来叙述整个故事,让观众变得更像一个旁观者,通过观看来体会别人的成长经历,联想到自身的发展,使得观众能更加深入地观看。
  四、结语
  影片《平凡》是笔者参与拍摄的微电影,它反映出刚毕业的大学生踏入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其必须积极面对这些困境,实现成长蜕变。因为还没有踏入社会,笔者可能想的没有那么深刻,只是部分表现出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相契合的问题,并结合周围同学的生活经历,加以戏剧化地表现出来。初入社会,大学毕业生会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砥砺前行,逐渐成熟起来。
  (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简介:臧晓璐(1998-),女,山东青岛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影研究。
其他文献
《西游记》的人物刻画独具匠心,历来为人称道,尤其体现在对取经团队的人物形象塑造上,但是相较于善良固执的唐僧、自信超神的孙悟空、真实可爱的猪八戒,四人中“老好人”沙僧的形象则显得单薄,相关研究也较少。“老好人”在心理学上接近“讨好者”这一概念,本文则结合现代心理学“讨好者”相关理论对比分析沙僧形象,认为沙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好人”,旨在从心理分析角度探讨  沙僧形象。  在《西游记》中,个性鲜明
期刊
现代都市传说的产生与流传一直都是民俗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一个课题。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也为现代都市传说不断更新传播提供了牢固的媒介。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现代都市传说有不可割裂的联系,研究其产生和流传的自然与文化语境也就成为人们透过都市传说去认识和了解当今城市社会文化心理构建和发展的一扇窗户。  神话与传说一向是人类学领域研究人类社会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参照。而人类文化传播中叙事结构的发展也无处不体现着神话传说的影
期刊
中国纹章瓷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本文以纹章瓷的时代发展背景为基础,通过分析纹章瓷的发展历程、订烧演变以及在欧美不同国家的地域特征来解读纹章瓷的地域差异。  中国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精美,绘画艺术性强,不仅是理想的生活用品,还可以当作高级礼物、室内装饰品等,因而欧美许多国家的皇室、贵族和其他上层社会人士大量订购中国瓷器。中国的陶瓷文化与西方家族、身份、文化等观念的
期刊
周密的《癸辛杂识》和《齐东野语》两部笔记内容广泛,记载着众说纷纭的历史事件、美丑尊卑的历史人物、山川都城的盛况美景,作者秉持保存国史的自觉意识,造就其笔记著述极高的史实价值。其中关乎贾似道和宋末三学诸生活动的记载与评述,正是文人透过文字表达反思和控诉、追忆心声、深切眷恋家国的例证。  一、有关贾似道事的评述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有关贾似道的事迹20余条,分别是《贾母饰终》《施行韩震》《三学之横》
期刊
歌剧《再别康桥》以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唯美故事,打造出一部经典作品。其中,“双清重聚”一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幕在全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之力,人们可以由此以小见大,观察到中国歌剧创作中的审美诉求。此幕创作兼具艺术性和记叙性,还原史实,并将咏叹调《一首桃花》融入其中,充满中国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歌剧艺术缘起于几百年前的意大利弗洛伦萨,在经历了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创作变革之后,形成了具有
期刊
《红楼梦》这部作品不只有宝玉、黛玉这“双玉”,还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妙玉作为金陵十三钗中的一員,她在文中没有很多的描述,但文中的只言片语也为世人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妙玉形象。本文便通过《红楼梦》来简单地分析那个“世难容”的妙玉。  一、妙玉其人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排第六,作为一个与贾府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女子,却在贾府中占有一席之地,足以证明妙玉这个人物的特殊之处。《红楼梦》第十八回中
期刊
命运的悲凉乃是内心初始在生活中流动的轨迹,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二者都是真实的人性显现,人性的光是黯淡还是流溢取决于个体对心灵的守望,最后所有的光都落在了“废都”之上。贾平凹的《废都》描写了众多女性,她们拥有各自的性格特征、人生追求,却有着惊人相似的人生悲凉结局,要么家庭支离破碎,要么爱情被摧残,要么沦为低等的社会人,这些女性牺牲青春、精神,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学者惠静在《〈废都〉中女性悲剧的必然
期刊
《围城》是钱钟书极具个性魅力和独特人生体验的文学经典,借用西方解构主义重读《围城》,人们会发现“围城”困境可能恰好反映了钱钟书对人生万事的一种彻底的虚无主义思想。  钱钟书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人魅力的作家,他的创作与当时主流作家的文学风格有着巨大的区别。凭借着纯粹的个人化人生体验和学者型的人文素养,他的讽刺性文学风格不同于现代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他似乎洞悉了人生的虚
期刊
余华的《活着》深度表达了人活着的常态以及它所追寻的意义,在亲人的离去和生活苦难的超脱之下,福贵依旧能够坚强地活下去。他秉着生下来活下去的信念倔强地活着,历经父母的先后离去、妻子的重病而亡、儿女的死亡,更有甚者,连唯一的血脉传承者“苦根”也因多吃豆子撑死。在这样一系列的悲痛过后,主人公福贵没有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而是以隐忍坚强的态度一步一步地活下去。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超越,是越过自身所能承受之重超然地
期刊
浪漫主义是文学创作的基本传统之一,对中国文学影响至深。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毛泽东用指点江山的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在继承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条勃勃生机的浪漫主义诗词发展新路。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诗词进行深入分析,探求总结毛泽东诗词中浪漫主义的体现及其对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直以来是我国文学创作的基本传统。与现实主义不同的是,浪漫主义侧重从内心世界出发,常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