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干预作用和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共计156例,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共计78例患者,采用基本护理,观察组共计78例患者,在静脉注射过程中采取系统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的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输液质量和对医护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推广上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静脉输液 干预作用
静脉输液是较为普及的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方式,护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能够在治疗实施过程中得以体现。优质护理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是保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和普及护理工作的开展[1]。由于社会文明与卫生事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等原因,人们对自身机体健康治疗和护理服务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优质护理管理干预在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干预作用和治疗效果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共计156例,年龄11~62岁,输液时间为1~7d。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56例,肺炎患者47例,支气管炎患者37例,肠炎患者16例。本研究对象排除了患有严重先天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患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既往病史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疾病的基本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治疗患者采取基本的临床治疗的护理操作工作:对输液方式、针头、静脉注射位置的选择,对浓度较高或者对患者刺激性较强的注射药物进行护理。
针对观察组的治疗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输液心理护理: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和治疗状况、过敏史和进食情况,对患者进行情况了解和记录。耐心向病患及家属介绍药物功效和临床治疗作用,对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沟通和交流[2]。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对病患进行健康知识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及时排解患者的忧虑情绪,增强患者信心。
(2)输液操作护理:保证患者输液环境的安全和清洁工作,避免阳光直射液体,同时防止因环境问题造成污染情况的发生。输液穿刺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中相对粗直和血流量丰富的静脉血管。穿刺静脉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进针较缓慢,仔细观察病患血管的回血情况。输液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对出现的治疗问题和突发情况做出认真及时处理。
(3)输液后护理:拔针后按压穿刺点2~3min,停止出血后松开,做好护理操作,防止穿刺点感染。治疗过程结束后询问病患是否有身体不适等情况,给予鼓励和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首次穿刺成功的确定:在第1次穿刺结束一小时内患者没有进行第2次穿刺工作。
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等级分别设置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四种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检测结果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结果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72%,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7.44%。而治疗的对照组满意度为82.05%,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3.33%,两组患者间对结果进行横向比较,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治疗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1)。临床结果显示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的优质护理管理操作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文明与卫生事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等原因,人们对自身机体健康治疗和护理服务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门诊、急诊人数的迅速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医护人员工作量的繁重和病患的焦躁心理,在静脉的输液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医护纠纷[3],因此本文针对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输液质量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在常规门诊和急诊的静脉输液过程中,通过实施系统化的优质护理干预,临床上结果显示治疗满意度和首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提升治疗效果,表明优质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输液质量及满意程度,在临床推广上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身体不适,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护理帮助和临床指导。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病情和输液知识的理解,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焦虑情绪,建立对输液治疗过程的信心,提高治疗过程的配合程度,对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疾病恢复都起到积极影响作用[4]。此外,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湘君. 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5, 21(13): 91- 192.
[2]陈娇燕, 冯秀梅. 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4, 25 (18): 2797- 2798.
[3]吕静. 护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效果[J]. 求医问药, 2013, 11(11): 194-195.
[4]朱聪, 陈敏, 杨建伟, 等. 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质量的临床影响[J]. 医院管理论坛, 2015, 32(1): 42- 43,21.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静脉输液 干预作用
静脉输液是较为普及的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方式,护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能够在治疗实施过程中得以体现。优质护理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是保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和普及护理工作的开展[1]。由于社会文明与卫生事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等原因,人们对自身机体健康治疗和护理服务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优质护理管理干预在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干预作用和治疗效果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共计156例,年龄11~62岁,输液时间为1~7d。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56例,肺炎患者47例,支气管炎患者37例,肠炎患者16例。本研究对象排除了患有严重先天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患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既往病史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疾病的基本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治疗患者采取基本的临床治疗的护理操作工作:对输液方式、针头、静脉注射位置的选择,对浓度较高或者对患者刺激性较强的注射药物进行护理。
针对观察组的治疗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输液心理护理: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和治疗状况、过敏史和进食情况,对患者进行情况了解和记录。耐心向病患及家属介绍药物功效和临床治疗作用,对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沟通和交流[2]。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对病患进行健康知识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及时排解患者的忧虑情绪,增强患者信心。
(2)输液操作护理:保证患者输液环境的安全和清洁工作,避免阳光直射液体,同时防止因环境问题造成污染情况的发生。输液穿刺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中相对粗直和血流量丰富的静脉血管。穿刺静脉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进针较缓慢,仔细观察病患血管的回血情况。输液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对出现的治疗问题和突发情况做出认真及时处理。
(3)输液后护理:拔针后按压穿刺点2~3min,停止出血后松开,做好护理操作,防止穿刺点感染。治疗过程结束后询问病患是否有身体不适等情况,给予鼓励和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首次穿刺成功的确定:在第1次穿刺结束一小时内患者没有进行第2次穿刺工作。
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等级分别设置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四种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检测结果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结果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72%,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7.44%。而治疗的对照组满意度为82.05%,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3.33%,两组患者间对结果进行横向比较,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治疗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1)。临床结果显示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的优质护理管理操作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文明与卫生事业的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等原因,人们对自身机体健康治疗和护理服务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门诊、急诊人数的迅速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医护人员工作量的繁重和病患的焦躁心理,在静脉的输液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医护纠纷[3],因此本文针对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输液质量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在常规门诊和急诊的静脉输液过程中,通过实施系统化的优质护理干预,临床上结果显示治疗满意度和首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提升治疗效果,表明优质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输液质量及满意程度,在临床推广上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身体不适,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护理帮助和临床指导。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病情和输液知识的理解,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焦虑情绪,建立对输液治疗过程的信心,提高治疗过程的配合程度,对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疾病恢复都起到积极影响作用[4]。此外,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湘君. 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5, 21(13): 91- 192.
[2]陈娇燕, 冯秀梅. 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4, 25 (18): 2797- 2798.
[3]吕静. 护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效果[J]. 求医问药, 2013, 11(11): 194-195.
[4]朱聪, 陈敏, 杨建伟, 等. 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质量的临床影响[J]. 医院管理论坛, 2015, 32(1): 42- 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