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xiao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特级教师陈杰生老师说过:“一堂课,你是在重视知识,还是重视思维?成功的一堂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教懂学生如何去学会知识。”这句话让我想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之前我对“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是什么意思似懂非懂,但经过那么多年的教学,现在明白了。笔者以为,“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会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种下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然而对于长期在普通中学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来说,教学中更多的只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忽视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的三维目标很多学生并没有得以实现,无法达到预先的教学效果。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新课程教学实践,针对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因此,作为教师迫切需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学生观”,以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入教育教学中,要围绕这崇高的宗旨努力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头脑里种下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推进课堂教育自我改革和发展,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可是就目前来看,还是有不少中学教师把学生取得好成绩看成首要目标,把完成认知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钻研教材或设计教学过程也是以此为中心,课堂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分数中心,使学生和教师都成为分数的奴隶。这样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率低。例如:我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民族精神》,授课者只重视具体知识传授,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上的知识:什么是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教师上课只是按部就班执行教案,把本应是丰富多彩的爱国教育,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爱国教育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现成的论证,排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只凭听枯燥的讲授就能掌握知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和智慧的抹杀。教育活动应该是学生一段主要的生命历程,《民族精神》这样的内容可以通过汶川地震或钓鱼岛事件等时事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升华,体会到本课的精华。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从而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实现由书本位到以学生这一人本位的转变。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活跃学生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的生命个体。因此,在课堂上应当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体会思想品德学习的乐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在营造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的课堂氛围的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以下两种意识。
  1.学生主体意识:通过活动课,要解放学生的大脑
  初中各年级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一个很明显特点是用活动课替代了以往的课后练习。这是一种新型的更为别致的练习。因为中学生一般都呈现好奇、好动、爱玩的特点,他们对什么都想试一试、做一做。新教材这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而作出的重大改革,为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觉悟创造了实践机会和具体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应把自己看做是学生中的一员,同他们一起思维、一起讨论,教师还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利用活动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欣赏与赞美》一课时,组织学生开启慧眼,寻找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并写在卡片上,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亲手交予对方。反思这一活动,是本课授课时的一个亮点!因为八年级学生在评价他人时感情色彩较浓,易片面,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种倾向影响了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用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从行动上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别的同学赞美自己时泛红的双眼,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的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可通过活动的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人生,同时在学生的头脑里潜移默化种下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
  2.教师引导意识:要恰当评价、及时激励,让思维火花得以延续
  现代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恰当的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排斥学生的失败或错误,而应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鼓励学生有尝试的勇气,从而真正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思维火花得以延续。
  例如,在讲《欣赏与赞美》一课活动时,经常会碰到学生不愿意欣赏别人,不善于赞赏别人的情况。这时,教师在备课时得深入分析这当中的原因:有些学生对别人的欣赏敬佩之情不知道如何表达,担心说出赞赏的话被人误会为谄媚;而有些学生是因为害羞、自卑,不敢大方自然地赞美他人。另外,中学生有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就是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他们的所长所优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因此,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克服狭隘的心态和阴暗的心理。如果一个始终想着一己得失的人,一个总用戒备和提防的心理去对待别人的人,一个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去欣赏别人,更谈不去赞美别人的!最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切身感受和体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三、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和学生个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可以以启发式、讨论式、论辩交互式、活动式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形式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创新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创新知识方法的掌握,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去创造。这就是古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区别,也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教师的作用不单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头脑里种下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新知识。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根据教材和我们学生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明辨是非”的教学中,根据教材中“实践与评价”的内容:由于同学间产生纠纷,小昆和他的表哥找朋友小林帮忙打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续演事情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几种后果。几分钟的表演,小林的三种选择就马上展现在学生面前了:一是为了朋友义气,不分是非去帮着打架了;二是忍气吞声,不再吱声了;三是说服小昆不去打架,再进一步做调解工作。这时,再引导学生对同学间的行为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选择就立竿见影了。并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对长辈、亲朋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既紧密联系了学生实际,又加强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现实体验中思维得以发展。
  2.课堂延伸的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作为课堂延伸的作业,应该是能够起到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同时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扩展。而如今很多教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仅是对知识的再现,这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适当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练习作业,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原有知识为基础,但又要突破原有的知识局限,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发散,重新组合知识观念,找到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从实际动脑、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学习《孝敬父母》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回到家里给父母洗洗手,洗洗脚。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从行动上去提升本身的孝老爱亲的道德素质。对青少年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特殊心理变化历程,需要适当的形式予以修炼,而活动恰恰为青少年锻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会。再比如说学习《经济全球化》这课,设计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的问答。这并不是简单从好或坏这两个角度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多渠道、多种方法了解的信息,组合书本知识,作出了多种多样的回答,大大超出我的预料。这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强了自身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并熟练掌握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要合理有效组织开展
  新教材每一单元结束都有个“探究与实践”,但从现实的角度而言,每个探究都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是不现实的。因此,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应选取其中学生关注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认认真真组织开展。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这些活动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究针对性,讲究实效性。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能力和勇于实践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提高各种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总之,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才能让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并最终提高、优化政治课教学质量,实现政治课程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峰.创新才能求活[J].思想政治教学,2008(2).
  [2] 郭炳山.思想政治备注应把握好的几个关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4).
  [3] 蔡安平.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简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4]徐超.直面高考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六性[J].政治课教学,2004(4).
  [5]刘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1).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目的:不同时间静脉注射昂丹司琼在小儿斜视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2013-06/08在我院拟行斜视手术的患儿90例,ASAⅠ~Ⅱ级
目的:探讨眼外肌调整缝线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患儿术前为中度远视,且术前配戴足度镜
分析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交通科技所的形势和任务;简要地总结了湖南省交通科学民自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新机制,必须进一步深科技改
分析了目前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质量的办法,如:加大投入,进行优化设计,实行内部招投标;强化工程质量监控。
教师角色是一个复合体,它综合体现于教师的道德、学识和行为之中。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
以长常高速公路益常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加设传力杆的实践为依据,从缩缝加设传力杆的设置依据、设计、制作、安装、安装检验和质量管理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套新的施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治疗时,保留和摘除透明晶状体时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34例34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留透明晶状体组(15例):行玻璃体切除时保留透明晶状体;摘除透
目的:探讨激光共焦显微镜HRT3-RCM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2例32眼行HRT3-RCM检查,同时进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在32例患者中,24
总结了湖南省航海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几年来在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下届理事会的工作提出了有关建议。
10月18—21日,2017年第65届IFD(中文全称“国际屋面联合会”)大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索菲特酒店举行,来自25个国家的133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