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改变了他们的思维习惯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新媒体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这可以使他们在爱国主义情感的引领下,更勇敢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为国家、为人民而努力奋斗。本文以泰安市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分析高速发展的新媒体对当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提出的问题,并找出答案,以期为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09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新媒体发展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驻泰高校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20skx102;泰安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YB-043;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研究——以驻泰高校为例”成果,项目编号:18skx030
  爱国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爱国主义是每个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都应具备的情怀,在这种情怀的指引下,大学生会更有担当、更加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宣扬爱国主义的方式及形式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但无论在哪个时代,大学生的培养都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总基调,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爱人民,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1]。高校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基地,有义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断引领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在当前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无线网络和手机终端等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既为其带来了难度,也为其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新媒体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对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所呈现的开放性和覆盖面广等特点能够帮助他们及时并全面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热点新闻。然而,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也具有多而复杂的特点,再加之其开放性,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冲击,从而左右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的形成,同时爱国情感的培养时间、过程等也会受到影响,还有最终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也无法进行具体的判定。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2小时。”[2]通过以上数据,新媒体的接受者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影响范围之大可见一斑。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新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互联网庞大复杂、处于虚拟环境,其中推送的信息也是泥沙俱下,而大学生无法做到精准排查和辨识信息,这使得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应对起来左支右绌,也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处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出现,教育形式逐渐丰富,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教师讲解以及板书展示的弊端,新媒体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视频、APP、群聊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方式、平台等进行学习、交流。所以说,在网络信息化的驱动下,高校教育找到了新思路,但是也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3]。
  (三)新媒体时代,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也更加容易接收到各种信息及观念。例如,随着信息网络化形式的扩张和渗透,西方媒体的言论以及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入大学生的视野,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观念的选择以及形成,同时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因缺乏政治素养、辨别是非能力差等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造成大学生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的危机局面,也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四)新媒体给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未带来显著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态势迅猛,这也为信息流通提供了便利,因此多元文化的信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西方的一些片面概念也趁机而入,如极端个人主义等,从而造成大学生价值观选择的迷茫、道德认识的错误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缺失等。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各国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相互碰撞,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技术的主力军,再加之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极有可能会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出现思想上的偏移和价值观上的错误。尽管爱国主义教育一直在以各种形式开展,但是部分大学生仍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出现思想偏移,从而也就影响了教育效果[4]。
  二、新媒体时代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运行现状,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笔者设计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调查问卷》,并向泰安市的五所高等院校学生发放,采用了微信、QQ、邮件以及短信等问卷发放方式。本次调研共发放了980份调查问卷,收回9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51份,超过总问卷数的97%。同时,为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问卷发放考虑到了性别和政治面貌的不同,具体如下:
  第一,男女情況:男生286人,占30.07%;女生665人,占69.93%。
  第二,政治面貌分布:群众155人,占16.30%;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103人,占10.83%;共青团员693人,占72.87%。   (一)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使用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各高校都在采用新媒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尝试从全方位参与大学生的新媒体生活。关于“所在高校运用哪些新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选)”的问题,调研显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QQ群都有运用(如图1所示)。


  新媒体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微信、官方微博、QQ等社交软件在大学生当中应用范围较广,这些软件的使用方便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以及认知需求,而且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如手机软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
  (二)各新媒体种类在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情况
  各高校虽然已经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了新媒体平台,但调查显示在新媒体种类上还比较单一,因此,新媒体的运用在内容和种类上应该更丰富(如图2所示)。


  (三)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平台关注国家时事政治情况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关注外界信息的规模较大,且数量仍在持续增长中,社会新闻受关注程度最高,占82.64%;接着是娱乐新闻,占67.21%;然后是国内新闻,占65.24%;再者是国际新闻,占52.33%(如图3所示)。


  结果还显示,女同学更喜欢浏览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分别占比80.92%和77.50%。男同学关注的最多的是社会新闻,占比64.71%;其次是国内新闻,占比60.59%(如图4所示)。


  通过上图可明显发现,大学生对国家新闻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说明当今大学生基本能够做到主动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更进一步说明了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爱国认知的形成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然这也离不开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爱国情怀。
  (四)利用新媒体了解党的重要会议内容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内容的数据情况不一。
  其中,对于问题“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个明确( )个坚持”的回答,群众中有40.01%回答正确;有58.69%的中共党员正确回答了该问题;共青团员中有55.55%回答正确(如图5所示)。


  将资料收集汇总得出数据发现,大学生会利用APP、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了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各项会议等相关知识,但是主动性不强,整体学习也缺乏系统性、一贯性。这说明很多高校还未将新媒体技术系统地运用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因此,各高校需要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应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用新媒体平台,以发挥其引领作用。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高校既要充分发挥传统的校园媒体优势,又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5]各高校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广泛性特点,创建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教育平台,使大学生可以随时掌握新闻资讯,进而更加全面和清晰地了解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爱国主义事件。新媒体本身具有不断向用户更新推送热点新闻的后台功能,能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关注和认识,从而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例如,高校可以开办主题鲜明且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从多个维度向大学生展示爱国主义英雄光辉灿烂的一生,并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进行宣传,必定能引起高校大学生的兴趣和特别关注,进而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创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平台,丰富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创作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如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微电影创作、微视频创作等等。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不但能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在校园中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氛围。第二,高校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微平台,如微信小程序、APP、短视频账号等。如今,移动通信终端基本普及、应用软件崛起、大数据传输技术快速发展、短视频和直播等走入人们生活,更为大学生沟通学习、接触外界提供了重要渠道。因此,为紧跟时代步伐,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建设微平台,从而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便利。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有机衔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内容,如可以打造一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手机软件,或者开发一款小程序等,让大学生能够方便快捷且系统地学习爱国主义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三)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的监管机制
  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内容也是泥沙俱下。因此,高校在使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力度,以抵制不良和错误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避免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所以,高校对于信息的发布应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从根源上解决不良信息的滋生及传播问题。
  四、結语
  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的重要责任,更肩负着全心全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如今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改变了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式。因此,高校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掘并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以激发大学生对祖国更深刻的热爱,从而形成理智的爱国认知和高洁的爱国情感,作出爱国的行为,不断为国家富强而努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江晓晖.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2019(09):113-118.
  [2] 郭雨肠.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0):36-37.
  [3] 王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90):226-227.
  [4] 李世淳.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J].现代交际,2020(18):142-144.
  [5]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作者简介:梁莉芃(1980—),女,山东肥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露露(1992—),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国家安全方面,提出要“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构筑中美新型海洋安全关系,推进周边海洋外交,加强海洋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对于新时期维护海洋安全,构建美丽和谐滨海新城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安全既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海洋安全面临复杂多元安全威胁和挑战,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海区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文化需求水平的提升、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围绕公共阅读活动也产生了一系列新模态,集中表现为以各类新型实体书店为代表的复合阅读空间。新型实体书店应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实现特色化发展,培养专业店员,从而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更好地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复合阅读空间出现的背景  复合阅读空间较早出现于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新开张实体书店中,这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对于书店发展的大力扶持。在中
期刊
互联网时代,农村村民购物状况出现不少新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改善提升农村村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产业链,发展电子商务,提高智能手机普及率,建立网购的线上线下处理机制,建立便利店线上线下购物基地,还要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扩大消费市场、以此带动新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调研目的及意义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文化的塑造方式呈现出图像化的特征,对影像景观的符号消费成为人们新的消费指向。而Vlog作为新兴视频形式,正成为更受年轻群体欢迎的消费产物。然而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出发,当代视频创意者的收入却不够令人满足。因此,本文以消费社会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符号学方法对央视记者王冰冰的系列Vlog进行研究,探讨Vlog产品在生产、传播到消费过程中的符号元素,进一步总结出Vlog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任务,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提升建设质量,推动学校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树立高校教师党支部全面从严的理念  (一)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建设必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党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涉及的内容建设、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三个核心关键词组,为未来的媒体发展明确了方向。如何提升经营管理和协同创新能力,依托先进技
期刊
列斐伏尔、哈维及卡斯特共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传统。创立初期,该理论传统致力于对工业城市化进程予以批判性把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展开,三位理论家揭示了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动力机制及其新的不平衡秩序,发展了全球化视阈下的批判城市理论,但其理论侧重点有所区别。哈维依然侧重于探讨工业化在全球城市化中的作用,卡斯特则关注新技术影响下全球社会的整体转型,列斐伏尔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型中把握“星球城市化
期刊
摘要: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使7.5亿民众摆脱绝对贫困,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可以说,中国的减贫成就给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实践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
期刊
摘要: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进行补充和延续的实践性学习平台,以活动形态的文化张力来消解第一课堂面临的障碍,为第一课堂的深化拓展提供保障。高校为全方面培养人才,在第一课堂教学之余,应增设第二课堂实践平台达到多方位教育、全能力培养的目的。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搭建与时代接轨的多样性实践教学平台,合理调配资源,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对接行业与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第二课堂;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为此,本文通过对新华日报·思想周刊2017—2019年刊发的文章进行分析,考察其传播现状与传播特色,归纳总结媒体融合对党报思想理论宣传的新要求,并提出对应建议与策略,为做好党的理论宣传、思想舆论工作提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媒体融合;党报;理论宣传;话语;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