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旧事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段时间,我常到成都出差,在宾馆的花园里居然看到了木芙蓉,早上经过的时候还是淡粉色的,午饭再看已经是深红。在我家乡也有,是三醉芙蓉,又名千面女郎。因为它清晨初开时为白色或粉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傍晚时变为紫红色,越开越艳。所谓“晓妆如玉暮如霞”,就是指这个特色。
  看到深红的芙蓉,我忽然就想到了小时候家里给我订亲的女孩。
  娃娃亲这样的风俗现在是绝迹了,即使是我小时侯所在的乡村其实也已经不多见,但是居然给我赶上了。这件事从我上小学时已经在进行,只是由我的父亲和媒人去联络,媒人是我父亲少年时代的哥们,后来又是战友,联络的意思是每年初二都去一趟女方家里,算作替我去拜年。
  我小时侯是属于那种比较迟钝类型的,对这些乡风民俗毫不了解,又一直在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学,所以对整件事情的态度是无所谓。我和那个女孩子也见过几面,因为按照惯例,她每年的大年初六和六月六得到我家来拜见公婆。
  其实,大家彼此心里都知道,将来是要结婚的。好在,我们互不讨厌。她应该是农村里那种朴实的、充满田野气息的女孩子,健康、乐观、开朗、能干。这样的媳妇是家家都喜欢的。而我则是乡里乡亲都交口称赞的能文能武的好孩子,又能读书又能帮忙做事情。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在将来会成为那个闭塞小村庄里令人羡慕的一对。
  高二的那一年,人渐渐大了,终于由不得小时侯的放任自流,那年高二我不得不随着父亲提着酒拎着肉到她家去拜年。记得当时我穿了件劣质西服,很土的样子,大概是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郑昊的模样吧。那天喝了很多酒,劣质的白酒上头,我坐在隆冬午后的温煦阳光下昏昏欲睡。她就拉我去她的房间——一个小阁楼,把我扶到她的床上躺下,然后给我倒了杯茶,说:“你想听歌吗?”我点点头,她就用一个小录音机放了起来,我记得是吕方唱的《老情歌》。
  然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本来是浑浑噩噩的人,并不怎么用力读书的,不知怎么就考取了。于是,我到江南去读书。这个时候,虽然我没有感觉自己有什么不一样了,但是可能她家里觉得有了些差距,就几经努力让她考技校,她紧随其后,居然来到了我读书的城市学医疗美容。
  大一的时候,她来找过我两次。一次是周末的晚上,她说请我去看通宵电影。我那时刚从乡下来到都市,懵懂未开,在新环境里收起了高中时的顽皮,忽然被一心向学替代,就断然地拒绝了她。还有一次是一个周日的清晨,她忽然送来一个亲手编制的风铃,好大的风铃啊,紫色、粉色、黄色交叠了三层。那风铃后来一直挂在我的寝室里,直到2000年6月我大学毕业。
  我们之间的婚约实际上在1997年春节的时候就算结束了。那个春节人心惶惶,因为母亲怕她们家找人到我们家闹事——定亲的人家如果有一方毁约,就需要赔偿大笔的财物给对方。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因为我们家始终也没有提出毁约的事,倒是可能她家感觉无望了吧。总之,这桩事情里,自始至终我都迷迷糊糊的,没有办法自己做主,也没有想过自己做主。估计她也一样吧。
  有许多事情,可能回想起来都觉得挺美好的。就像汪曾祺回忆他四十年前的一个梦,那个大淖里的悲欢离合;沈从文回忆少时的凤凰和走过的沅湘。我在皖西丘陵地带的少年生活今天看来也已经是恍如隔世。我和她彼此其实并没有感情上的纠葛,只是因为一种传统孑留的风俗我们才会认识,又因为现实的变迁而分别。人生的际遇,生命的多变,大约就是如此吧。
  她早我一年离开那个江南小城,去了更南边的厦门。据说是在美容院里工作,后来模模糊糊听到一些她的消息,也不知道确切在做什么。
  三年后的一个冬天,春节前,我和弟弟回乡祭祖。在路边的小店买冥币,我低头找钱,弟弟碰了碰我,我抬起头来,看到了她。一袭黑衣,长筒皮靴,头发拉得直直的,染成了栗黄色——她比以前更漂亮了,俨然是个时尚丽人。她看到我了,但是做出没有看见的样子,拉着她的女伴走了。我那时候感到自己很落魄。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我从这样的小事出发,滔滔不绝地给小谢传授了很多经验。小谢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获得很大的启发,继续投入后续研究。可做着做着,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文献中的说法不一致,便觉得很沮丧,怀疑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实验全都报废了。  小谢是我和别的老师联合培养的硕士生。他从小学校考进来后,非常有科研激情,工作特别勤奋。从我的办公室窗口可以看到他晚上也在实验室挑灯夜战。想到有些研究生懒懒散散,每天来得晚,回得
胡启明,瘦瘦高高的,特别爱笑,很健谈,他自认是个“盲目乐观”的人,就是事情不管多么艰难,他都相信可以完成。说起胡启明,很多武大人都知道,那些他跟武大原创音乐有关的事。  复活的协会  胡启明学音乐完全是意外,4岁时,爸爸偶然发现他用一个手指在弹奏电视剧《包青天》的片尾曲《鸳鸯蝴蝶梦》,就决定送他学钢琴。高中时,胡启明迷上了吉他,研究和弦和声的进行,慢慢尝试写歌。  “我是个牛脾气,自己决定了的事情
在《科技创业》杂志(Technology Review)2012年TR35(全球35岁以下35位顶尖发明家)评选中,来自清华大学电机系的陈启鑫,因开发电力预测软件和优化电厂运行软件而当选。《科技创业》由麻省理工学院创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会开展TR35评选。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参加颁奖典礼的前一天晚上,陈启鑫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碳预测  《科技创业》介绍陈启鑫所取得的成就时,标题相当显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在大学从教15年,著有《我手画我心》、《心理画外音》、《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等多部著作。  当书和信息稀缺时,当书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大片空白的时间和空间就变得相对有意义了,因为可以任由想象力来填补。  书在我头脑里种下了想象力的种子。  要说我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多些什么,那是自由和散漫。父母对我没要求,随便我玩,随便我长大。要说我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少
北京大学:泊星地咖啡  百年讲堂地下一层  北京大学人气最旺的一家咖啡店,因为咖啡特便宜——当日咖啡只要七元,办卡打折后只需要五元,比起其他咖啡馆动辄二十来块的价格,真是实惠了不少。再加上喝过的同学普遍反映咖啡味道不错,久而久之便积累了大批粉丝。我们早上10点钟到达这里,就发现店内的人气不俗,外国留学生占了其中的一半。不过,也有同学反映这里的网络不太给力哦。  北京大学:大树咖啡  北大法学院一层
网络时代,进大学前“不选课,先选宿舍”早就不是新鲜事。不过在国外,宿舍自选系统已经进化到可以按挑酒店的标准来吹毛求疵了。婚恋网站一般的选舍友应用软件、别出心裁地房间布置,学生甚至可以选择在宿舍里摆哪位艺术家的大作作为装饰画。各种新奇的“自选服务”引得同学们心动不已,那么问题来了,选宿舍,哪家强?  美术馆的画作抱回家  这不是广告:  “只用付出低廉的租金,学生就能以深入、别出心裁的方式从艺术当中
我爱听故事,更爱听来自不同学校的师哥师姐跟我讲他们找工作时的那些故事。他们告诉我,不用过于担忧自己的“硬伤”,因为有时候,你的硬伤也是你的福气。  有一个师哥,上海某二本院校,学的不是学校强势的金融或者会计专业,而是市场营销。大四找工作时,他去面试了自己最喜欢的松下电器企业。第一轮群面,师哥就傻了眼。5人一组的群面,面试官大概有将近10个。先是自我介绍,第一个同学开口,师哥根本没听明白他在说什么。
十八大召开的11月,  北京刚经历了一场初雪,天气随之转凉。  我从美国回来不到三个月,  并且机缘巧合地来到了北京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我的单位就在长安街边上,远远眺望,  可以见到人民大会堂雄伟的身姿。  那里,2270名全国各地到来的党代表正在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方向。  对刚开始在北京生活的我来说,五年一次的全党大会从来没有那么鲜活过。这是全城上下人们口耳相谈的主题,也带来了京城所有地铁站
陈依林,1993年出生,今年大四,现在在中央戏剧学院读舞台美术设计,开古着店和工作室Nostalgia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她的店在离鼓楼不远的安定门大街,周边都是些卖日用杂货和食品的,依林的店独树一帜,椭圆型的木质门牌写着“Nostalgia”的字样,复古的欧式门脸,门前停着样式老旧的红色自行车,150平的店铺陈列着依林淘来的各种有20~40年历史的旧物:毛衣、裙子、皮鞋、首饰。除了卖古着,Nost
25岁德国女大学生格西娜·马韦德尔用画笔和想象力,把人体变画布,创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体彩绘作品。在她的作品中,人体化身成天鹅,变成卧虎、大蜥蜴、起伏的沙漠、夜幕下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