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综合防治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犊牛生长中,犊牛腹泻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轻则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则导致犊牛死亡,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犊牛腹泻的防治成为重点。该文探讨了犊牛腹泻的病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保障犊牛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犊牛;腹泻;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87
   0引言
   犊牛腹泻是一种多发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发于夏末秋初,临床症状为排稀便与水样便、呕吐、脱水、体重减轻。一旦发生犊牛腹泻,3周龄内的新生犊牛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在饲养哺乳期的犊牛时,全面了解可能导致犊牛腹泻的原因,并针对性进行防治,降低腹泻疾病的发生几率,保障犊牛健康成长,成为养牛户经济发展的重点。
   1病因
   1.1妊娠母牛饲养管理问题
   妊娠期母牛的健康与营养,直接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在母牛怀孕期间,若母牛营养不足,将直接影响胎牛的生长发育,该种情况下出生的犊牛,大多体质虚弱,吸收能力、抗病能力不足,极易患腹泻疾病,并快速死亡。妊娠期母牛的营养不良,还会影响母牛牛乳质量,牛乳作为犊牛获得免疫蛋白的主要来源,若牛乳质量不足,将影响犊牛免疫能力的提升,增大犊牛腹泻的几率。
   1.2病原菌感染
   病原菌感染是犊牛腹泻的常见因素,病原菌感染主要包含3种类型:细菌性、病毒性与寄生虫感染。细菌性感染导致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芽孢杆菌等,细菌性腹泻多是因致病细菌由消化道进人犊牛体内,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致病菌大量增殖,致使犊牛腹泻。病毒性腹泻则是由鼻气管炎病毒、轮状病毒、粘膜病病毒、冠状病毒等引发的腹泻疾病,一旦犊牛感染腹泻型病毒,其治愈率和存活率都很低。寄生虫导致的腹泻主要是由球虫、蛔虫、隐孢子虫、绦虫等引发,犊牛感染寄生虫导致腹泻,大多粪便带血、气味恶臭[1]。
   1.3外界环境影响
   犊牛腹泻除病原感染外,外界环境也是引起犊牛腹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不良环境会降低犊牛体质与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不良环境还会滋生病原菌等,增加犊牛发生腹泻几率。通常养殖密度过大、圈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光线不足,同时犊牛喂养不规律、奶汁变质、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增加犊牛腹泻的发生几率。
   1.4细菌性腹泻
   犊牛腹泻主要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芽孢杆菌以及弯曲杆菌等引起。如果犊牛单纯感染可能不会出现腹泻,但同时存在饲养环境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同时感染细菌,就会引起腹泻。引起犊牛腹泻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通常是小于20日龄易感染,排出混杂血液和炎性产物的粪便。
   1.5寄生虫性腹泻
   犊牛主要是由于感染隐孢子虫和球虫等寄生虫引起腹泻,蛔虫、绦虫也可导致腹泻。通常3~35日龄犊牛通常是感染隐孢子虫而出现腹泻,大于3周龄至1岁的牛通常是感染球虫发生腹泻[2]。
   2临床症状
   犊牛发生腹泻时,其粪便含水量高于正常粪便的5~10倍,粪便有异味,颜色为黄白色,或含有黏膜与血丝。随着腹泻的发展,犊牛食欲下降,粪便成水状,眼睛塌陷,皮肤无弹性,毛发粗糙,出现明显脱水状况,导致犊牛起立迟缓,站立困难。当腹泻较为严重时,粪便变为浅灰色.水样便,其中混杂血块、血丝与气泡,粪便恶臭,犊牛卧地不起。通常急性腹泻下,犊牛在1~4d内死亡,死亡率达到80%~100%。
   3综合防治
   3.1治疗措施
   当犊牛发生腹泻时,养殖户应将患病犊牛与母牛安置在温暖、干燥、干净的环境中,加强母牛的饲养,加强母牛的营养,保持母牛乳房的清洁,避免病原体再次进入犊牛体内。为缓解犊牛的胃肠道压力,应减少犊牛进食次数,若腹泻严重,应禁乳8~10h,以盐水溶液代替母乳,每日3次每次1000mL喂食犊牛,并添加胰酶、乳酶生、酵母等,帮助犊牛恢复肠胃功能。对于细菌性腹泻,应为犊牛进行肌肉注射,选择链霉素,用量为10mg/kg,也可选择氨苄青霉素,用量为7~10mg/kg,2次/d,连续3d,能达到抗菌效果。为避免犊牛出现脱水现象,应每日为患病犊牛准备生理盐水,500~1000mL/次,每日灌服5~8次,也可用浓度为1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2~3次/d,使用剂量为200~500mL/次即可。另外,为避免犊牛出现酸中毒,应采用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注射100~200mL即可,以此降低腹泻为犊牛带来的影响,保障犊牛治愈后能健康成长[3]。
   3.2重视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犊牛抗病能力
   在母牛怀孕中,应保障妊娠期母牛的营养充足,喂食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较高的优质饲料,保障胎牛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母牛产犊后的5~7d,其分泌的乳汁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镁盐矿物质、维生素A等,能帮助犊牛排胎便,提高犊牛免疫力。因此,新生犊牛尽早得到充足的初乳供养,能增强抗病能力。若采用人工喂养,应保证定时、定温、定量的喂养,提高犊牛免疫能力,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几率。
   3.3重视圈舍的卫生
   犊牛的抵抗力差,为避免犊牛的养殖环节不发生腹泻,最好单独饲养,为犊牛提供干净、干燥、宽敞的生长空间,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能降低病菌的滋生,預防犊牛腹泻。同时,应对犊牛所用水槽、母牛乳头等定期消毒,避免病菌感染犊牛。同时,保障圈舍的通风,补水充足,降低犊牛腹泻的可能[4]。
   4结束语
   在犊牛生长期间,常出现腹泻现象,影响犊牛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为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腹泻疾病的治疗,重视母牛饲养管理,重视犊牛圈舍卫生,有效降低病菌、寄生虫等的感染几率,提高犊牛免疫力,有效降低腹泻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袁立岗,李静,蒲敬伟,等.天山地区牦牛主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5(3):37-38.
   [2]石琴,袁立岗,蒲敬伟,等.天山牦牛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的血清学监测与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5(6):10-12.
   [3]袁立岗,李岩,蒲敬伟,等.天山牦牛5种呼吸道病血清学检测报告[D].畜牧兽医杂志,2015(4):16-18.
   [4]姚国强,赵树平,高鹏飞,等.乳酸菌微生态制剂防治犊牛腹泻应用研究[J].中国奶牛,2014(17):55-57.
其他文献
摘要:产蛋鸡肝脏损伤主要是因为饲料营养价值投入不平衡,机体内营养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肝脏出现脂肪性病变、出血的非传染性疾病。随着鸡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产蛋鸡肝脏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国内养殖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养殖场内产蛋鸡肝脏损伤一旦发生将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产蛋鸡肝脏损伤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  
和往年一样,2011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夕,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永道”)发布了其第十四期《全球CEO年度调查报告》。该报告向全球69个国家的1201名商界领袖进行
“新工科”是新时期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战略,它是我国新经济时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求。“互联网+”、“工业制造4.0”、“中国制造2050”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
摘要: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大多呈现浆膜炎与关节炎,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生猪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要高度重视,充分了解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章基于1998—2007年间广东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本公共投入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进行实证研究,考察政府部门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研究表明,广东省人力资本公共投资的总体差异呈现
科学考核评价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是彰显出版单位文化属性和出版产品精神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把握好出版业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文章对地方出版单位社会
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实质就是相互渗透,双向交流。在昆明举行的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院长论坛论坛上也提出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议题,在中日文化的双向交流中,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