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在种植业方面具有较快的发展,是世界上农业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小麦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小麦作为食物来源之一,在人们的生产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麦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高度重视小麦产量,提高小麦种植技术,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品质。主要分析了小麦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1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2;S512.1       文献标志码: B
  在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不具备有效的田间管理,未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及质量。做好小麦种植以及病虫害方面的防治工作,是小麦产量得以提高的最佳方法。
  1   小麦的种植条件
  小麦种植具有非常严格的条件,种植条件与小麦总产量有着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以下3点。
  第一,必须选择土地肥沃和水源充足的地区,才能保证小麦养分的摄取量,确保拥有足够的水源,不会出现因天气干旱对小麦生长产生影响。第二,小麦倒伏的出现,应时刻做好预防工作,通过调整播种时间、选择优良品种的小麦进行培养、有效控制小麦种植地的施肥情况等方式,对小麦可能发生的倒伏以及落穗现象进行预防。第三,有效预防病虫害,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所以在进行小麦种植时,需要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与防治工作,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浇灌时间,避免发生干热现象。
  2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2.1   选种
  小麦品种直接决定了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小麦具有较多的品种,由于小麦品种的差异,其生育期、适应能力、抗病虫害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人们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小麦的具体生育周期以及播种日期等因素进行科学选择。保证所选择的小麦品种适宜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类型及土壤酸碱度等。此外,确保由省级或国家级的种子单位进行审定,确保其纯度、净度以及发芽率等达到规定标准。在大范围推广新品种小麦前,需要在本地区建立广泛性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将示范种植3~5年,保证小麦品种在本地区的生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推广小麦新品种[1]。
  2.2   整地
  在有效优化小麦种植技术时,首先对土壤进行处理。在土壤处理工作开展时,需要深入研究小麦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养分以及水分的需求,根据所在地区拥有的自然环境合理控制各类参数。例如,在种植冬小麦时,将小麦籽粒栽培工作完成后需要控制好温度,尽可能地降低由低温环境因素对小麦减产造成的影响。在小麦发芽和出苗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证能够满足小麦品种的生长需求,降低自然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
  2.3   施肥
  小麦施肥可分为两个阶段。
  初期阶段,在小麦种植前完成施肥工作,此时应大量施肥,使土壤保持充足的养分,为小麦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阶段,在种植期施加肥料,小麦在种植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保持生长状态,所以土壤很容易出现养料供应不足的现象,这就要求种植户依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开展施肥工作。提升土壤品质,种植户可以施用农家肥及绿肥,如果土壤中缺乏大量的营养元素,种植户应适量施加钾肥及磷肥等类型的化学肥料[2]。
  3   小麦常见的病虫害
  3.1   白粉病
  白粉病是小麦最常见的病害。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均有发病,其症狀主要通过小麦的叶片体现。若小麦出现了较长的染病时间,则其叶梢、茎秆及麦穗等部位均会出现病变现象。小麦根茎一旦感染白粉病,则会严重影响小麦的平衡,甚至出现倒伏现象。在白粉病初期阶段,小麦叶片为黄色斑点,叶片上的斑点会扩大,进而转变为圆形病斑,病斑数量则逐渐增长,最后成片聚合,小麦叶片中储存的养分也被吸取完。在白粉病发病的后期,叶片表面会出现白色霉层,同时由白色向浅褐色转变。
  3.2   纹枯病
  在小麦种植中纹枯病也属于一种常见病害。纹枯病主要在小麦芽期发病,其胚芽会出现褐色病变,如病情严重,还会导致胚芽直接死亡。如果在苗期出现发病现象,会在小麦的叶梢浮现浅黄色斑点,随之转变为点状病斑。如果在中后期出现纹枯病,叶梢上的病斑会出现聚合现象,在小麦叶片的中间位置会逐渐变为灰白色或黄色[3]。
  3.3   麦芽虫
  麦芽虫往往会附着于小麦的叶片、茎秆以及麦穗等位置,这种虫害的发病高峰期是小麦灌浆期,需要在灌浆期有效防治麦芽虫。麦芽虫会导致小麦叶片发生黄色斑点病变,同时降低小麦麦粒饱满度,出现严重的营养流失。若病情比较严重,则会使叶片逐渐变为黑色,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其枯萎死亡。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基础防治措施
  在小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最基础的工作。农户要想有效控制田间病害,将大豆以及油菜等农作物在田间进行轮作;科学合理规划小麦的播种密度,有效提高小麦的通透性,阻断病毒大范围扩散;在小麦的种植期间,需要清除小麦田间杂草,并将田中积水及时排出,为小麦的生长发育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此外,将瓢虫等多种昆虫引入田间,在有效防治小麦蚜虫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将瓢虫以及小麦蚜虫的比例数量控制在1∶150。同时,不能忽视昆虫引进对小麦产生的影响。   4.2   药剂拌种
  在小麦种植期间,必须针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工作,药物拌种则是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方法。利用药物拌种,提高小麦种子对病虫害的抵御性能,同时降低小麦病虫害繁衍概率,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在小麦病虫害高发地区,利用药物拌种方式开展小麦种植工作,能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拌种过程中,需详细规定药物用量,拌种药剂必须具备较好的灭菌效果以及较长的药性等特点。
  例如,选择粉锈宁乳油,在防治虫害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其药性长达90 d。对于隐藏在地下的病虫害,则需有效进行整地。在处理纹枯病时,可以利用25%三唑酮乳剂15 kg/hm2,用水稀释后,均匀地喷洒地面。为有效处理地下虫害,选择50%辛硫磷毒土300 kg/hm2兑水,并在正式耕作前均匀铺设。
  除此之外,在正式播种前需要适当处理麦种,根据病虫害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包衣。
  4.3   返青期防治
  在小麥开始返青时,纹枯病以及吸浆虫等是常见的病虫害。纹枯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在对此病进行防治时,将纹枯净、禾果以及三唑酮乳油混合搅拌,按照所规定的比例加水搅拌形成药液,在小麦的茎基位置进行喷洒,首次需要15 d的喷洒量,接着展开下一次喷洒。在针对返青期虫害进行防治时,一般选择甲基异柳磷乳油,其方法主要是将甲基异柳磷乳油与土壤混合,并在耕地土壤中覆盖,避免小麦被吸浆虫破坏[4]。
  4.4   抽穗期防治
  小麦由孕穗期至扬花期阶段,必须重点防治白粉病以及锈病等多种病虫害。在有效预防白粉病以及锈病时,农民应时刻观察其发病情况,在锈病以及白粉病需要实施防治措施时,才能利用药物进行大范围喷洒从而达到防治效果。此药物主要成分为三唑酮乳油以及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4.5   灌浆期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灌浆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因此需要重点实施预防措施。由于灌浆期是病虫害发病高峰期,容易遭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最常见的是白粉病、锈病以及蚜虫病等。由于这3种病症具有相同的防治手段,因此,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均可选择上述药物混合方式。
  5   结语
  小麦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对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研究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进行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开展不同的管理模式,保证其生长发育阶段始终处于健康状态,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同时针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大研究力度,有效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技术方法的大胆创新,从而实现小麦种植技术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王立颖.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7):130.
  [ 2 ] 张利香.关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08-109.
  [ 3 ] 徐广花.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有效防治技术分析与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2):75.
  [ 4 ] 王冕,赵建本.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55-56.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玉米的种植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由此可见玉米的种植对我国北方农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要不断提高玉米栽培技术并加大玉米病虫害防治力度。主要分析了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证我国玉米的种植效果,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
摘 要:对乌龙头的生物学特性作了简单的介绍,重点探究了乌龙头的栽培技术,详细介绍了乌龙头的采收、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乌龙头;栽培技术;实用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6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47 文献标志码: B  乌龙头,即楤木的嫩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可被人体直接吸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基础的农作物之一,在其培育和种植方面要进行重点关注。近几年随着气候、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病虫害问题频繁出现,影响种植者的种植情况。所以在玉米种植时应用栽培新技术,对于玉米种植的整体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都有很好的作用,能够帮助种植者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以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开展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
摘 要: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特别关注的内容。在需求量递增、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的今天,小麦种植除了追求产量和效率的提升,更强调绿色环保,同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即通过小麦品种选择、种植、管理以及收获等关键环节的优化完善,使我国小麦既能达到高产量和高质量,同时也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主题,
摘 要:嘉优中科2号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合作,用嘉81A与中科2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7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福建省引种备案。介绍了嘉优中科2号及其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嘉优中科2号在松溪县的制种技术。  关键词:杂交稻;嘉优中科2号;制种技术;父母本;倒挂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
摘 要:作为棉花生产大国,我国要想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就要在两熟或者是多熟的种植制度下,选用更加轻简与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此来显著提升棉花栽培的机械化水平,减少用工。基于此,就早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早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2 文献标志码: B  长期
摘 要:秋亚家庭农场在长期的稻鸭米生产经营实践中,以稻鸭共作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基于稻鸭共作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稻鸭共作技术、频谱式太阳能杀虫灯技术,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秋亚牌稻鸭米特色品牌。  关键词:稻田综合种养;集成应用;技术;稻米品牌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4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慢慢地将目光投向农产品,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其营养价值较高,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也随之提高。从多方面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 1005-269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的发展,有效改善和美化了环境,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在园林绿化中合理搭配和应用草本花卉,可增强其美化彩化环境效果。主要对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草本花卉;园林绿化;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摘 要:超早熟大豆新品种佳豆2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10年以合丰51为母本、华疆2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2019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191002137),2020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200050)。该品种累加与聚合了母本合丰51的丰产、高油与抗逆等优良基因与性状,以及父本华疆2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