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科协创新社区科普大学模式 分校已达275所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在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中,沈阳市科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区科普工作新载体,在全市创办了社区科普大学这一科普工作新模式。10年来,沈阳市、区科协一直秉承“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科普特色,服务社会和谐”的办学理念,社区科普大学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明显,有力地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群众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全市社区科普大学分校已达275所,覆盖到全市社区总数的31%以上,现有在册学员1.3万人,已结业学员5.1万人。
  参与社会管理,推动了社区管理的不断深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中央赋予群团组织的新要求。社区科普大学在促进社区管理、加强居民自治等方面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作用。目前,沈阳全市275所分校校长全部由社区领导担任,分校工作均由校长或社区干部亲抓实管。社区通过科普大学平台,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增强了工作的互动性,也增加了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社区干部纷纷反映,过去,居民对社区工作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哪些职能,每次开展活动很难把居民集中起来。现在社区成立了科普大学,居民对社区工作逐渐理解支持,各项活动不请自来。以前对社区工作从不过问的居民,开始为社区出谋划策,帮社区做事,现在社区的计划生育、扶贫帮困、社区绿化、义务劳动等工作一呼百应,能够迅速得到落实。
  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战役中,全市社区科普大学学员骨干组成数百个小分队,深入楼栋进行科普宣传、消杀灭菌、防疫排查,发挥了表率作用;在支援汶川救灾和迎接北京奥运等活动中,成为了社区的中坚力量。人民里社区是一个无物业小区,原来居民家被盗,自行车丢失情况时有发生。自从社区成立了科普大学后,一支以科普大学学员为主体的义务巡逻队、义务看家网很快形成,社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平安示范社区。爱民社区分校学员自发组织了绿地养护队、社区环境监督队、公共设施维护队等多支队伍。很多社区干部对此深有感触:办科普大学,非但没有增加社区负担,相反感到压力减轻了,密切了干群关系,人心向上,人心思上。
  整合科普资源,构筑了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
  创办社区科普大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解决办学场所、购置教学设备、配备师资队伍、编写教学教材、完善教学管理、学员组织等方方面面。10年来,财政、教育、民政、组织人事和宣传部门始终关注和支持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市科协会同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创建“社区科普大学”的实施方案》,形成多部门联手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的工作格局。市科协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各区县(市),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协调各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帮助区县科协和各分校解决办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市残联和驻沈部队某部与市科协联合办学,驻沈高校和人才部门积极为科普大学推荐师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对科普大学视察指导,形成了浓厚的“共建”氛围。各区县也逐年加大财力投入,办学工作有了可靠的经费来源,同时,各区县科协以科普大学为平台,与相关部门合作开设课程,利用他们的资源为我所用,较好地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基础越来越坚实。
  传播科学知识,提升了社区群众的科学素质
  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社区群众科学素质是创办社区科普大学最直接的目的。围绕群众科普需求,科普大学教学内容贴近群众日常生活,10年间,社区科普大学先后开设了饮食营养、家庭教育、健康保健、科学健身、心理卫生等30多门专业课程,组织课堂教学10万多课时。编印系列教材6套26本和《身边科学》等辅助读物10多种类。数以万计的社区居民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也获取了大量前沿的科技信息,眼界得到开阔。学员鲁铭新深有感触地说:“从前不懂啥是健康、亚健康,现在不仅明白了,还知道了营养保健、心理健康的很多知识”。
  苏家屯区工人村分校学员刘俊,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医疗知识,合理买药用药,治愈了多年的肠胃病,尝到甜头后,劝说儿子也加入科普大学,通过学习其心脏病得到有效调治。现在,社区居民过去饮食对付,以口感、吃饱为主,现在讲究营养了;过去生活无规律、散漫懒动,现在注意运动保健了。社区科普大学在组织课堂教学外,还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员参加科普旅游、才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健身、文艺、读书剪报、书法绘画、科技发明、工艺编织等兴趣团组300多个。社区居民通过这些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活动,增添了生活情趣,有了精神依托,生活得到充实,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服务社会民生,促进了和谐社区的扎实开展
  社区科普大学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居民崇尚科学,破除陋习,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创办科普大学的社区,居民打牌赌博的少了,乱扔垃圾的少了,聚堆议论家长里短的少了。相反,读书看报的多了,栽花种草的多了,锻炼健身的多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交流科学小窍门的多了,邻里家庭和睦的多了,还有相当多居民自发地组织清扫垃圾、维护社区绿地等活动,带动了社区居民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
  皇姑区牡丹分校举办“百家宴”,加深邻里感情交流,社区人际关系不断融洽。苏家屯区桂花西分校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建文明社区”活动,设立“爱心捐款箱”,成立“爱心基金会”,该社区连年被市区授予“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等多项荣誉。沈河区药大分校、铁西区启工分校等不断拓展培训功能,根据劳务中介组织提出所需劳务人员专业技术条件,按需设置培训课程,开设月嫂、家政、电脑、厨师、工艺编织等技能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名学员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掌握了家政服务专业知识,就业上岗,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和平区电业分校、铁西区沈辽东路分校等把科普大学作为对“法轮功”习练者实行正面教育的主课堂,用科学抢占居民思想阵地,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主题,请专家上课,剖析“法轮功”歪理邪说,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图片展,并召开座谈会,组织文体活动来丰富学员生活,使社区内多名“法轮功”习练者得到转化。社区干部说,社区科普大学在促和谐、保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降压减负”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如今,成立科普大学的社区,文明市民、和谐家庭层出不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等现象蔚成风气。
  (编辑:扶勇华)
  
  (辽宁省科协)
其他文献
南极冰盖表面冰面湖的形成和变化是衡量南极冰盖表面融化的重要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和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光学数据,对2000—2017年间的东南极极记录冰川地区的冰面湖进行长时序的变化监测,分析其面积、深度和体积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并结合中
简爱是一位通俗与高雅兼容的女性形象。自《简爱》问世以来,简爱的魅力就一直不衰,秘密就在于她追求独立与自强,在于她执着的维护个人的身份与尊严,在于她不懈地争取两性之间的平
轴承是工业产品中的标准件之一,清洗是轴承清洁的关键工序。旨在设计一种基于 PLC 与 MCGS 触摸屏组态的全自动摇动式轴承清洗控制系统,提高轴承清洗的自动化程度、智能化程度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第二次至第九次北极科考中获取的走航船基图像数据对北极夏季太平洋扇区沿航线平整冰厚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扇区在夏季融冰期沿航线海冰厚度主要分布在10~280 cm区间,各航次存在一定差异但海冰厚度均近似呈正态分布。8月上旬和中旬沿航线平均冰厚均以-2 cm·a-1的梯度逐年减少。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和北冰洋中央海域等各个子区域沿航线平均冰厚随年份线性减少
目前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改造的薄弱环节是生产技术的改造,有必要将信息技术直接嵌入到采矿生产工艺与过程中去。在论述计算机在采矿工程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还将讨论计算机技术在采矿方面未来的实际应用及发展方向。最后,作为一个计算机技术在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应用案例,着重论述了潼关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矿山井下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环境监测监控等系统。
滨海采矿引起的突涌水灾害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计算巷道涌水的混合比,进一步分析其演化规律对于突涌水事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将幂律规则应用于三山岛金矿巷道
教育学研究式教学重在引导学习者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对所学的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并对所学的各种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方法进行有
"科考作业协同管理平台"以国家极地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为对象,按照科考破冰船的航行与科考作业要求,针对"科考协同作业"问题进行协同创新与应用研究,切实提高我国极地科考能力水平。通过分析科考航次计划执行与管理活动,提炼核心管理要素和业务流程,在充分调查与梳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业务化调查"历史文件的基础上,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
成立于1891年的Hecla矿业公司(Hecla Mining)在两次全球疫情大流行、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以及周期性金属市场的波峰和波谷中生存了下来。该公司取得长期成功的原因之一
有辛苦、有汗水、有快乐、有成长。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7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