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民,日均受贿49万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ly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8岁的赖小民站在被告席上,头发花白、脸色惨淡。
  2020年8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一案。
  起诉书中指控,2008年至2018年,被告人赖小民直接或通过他人索取、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余元,其中1.04亿余元尚未完成收受。2009年底至2018年1月,赖小民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资金共计人民币2513万余元。此外,赖小民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与他人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并育有二子。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重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上述指控,赖小民当庭表示认罪悔罪、绝不上诉,并向法庭深鞠一躬,表示谢罪。
  非法敛财17.88余亿元这一令人震惊的细节公开后,立刻在舆论场掀起巨大波澜。有网友算了一笔账:“这相当于他在10年里,平均每年受贿1.788亿元,平均每月受贿1490万元,平均每天受贿约49万元,平均每小时受贿约2万元!”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宋伟一直关注此案的进展,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人们如此关注赖小民案,是因为其贪腐之严重、数额之巨大、腐败情节之复杂,已达十八大以来新高。目前官方尚未公布他名下房产等其他财产的规模,但可想而知,也将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目。赖小民无疑是金融领域反腐的一个标志性‘硕鼠’,也是金融领域反腐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宋伟认为,赖小民案的特殊之处还在于,这是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委合署办公后,联合办理的第一个金融大案,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金融腐败案。中央纪委曾将赖小民案定性为“三个特别”,即“群众反映特别强烈、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曾先后召开赖小民案警示教育大会,措辞严厉,称“赖小民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教训极为惨痛”,给“国有金融资产造成重大损失,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影响极其恶劣,触目惊心、教训深刻”。

“超市”暗藏2亿多现金


  两年前,赖小民的落马,在外界看来十分突然。
  2018年4月17日上午,赖小民接到通知去银监会开会,当场被宣布调查。当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赖小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年10月15日,赖小民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18年,被“双开”后,赖小民在视频中现身说法,悔不当初。
2020年1月13日,《国家监察》专题片第二集《全面监督》在央视一套播出,曝光了赖小民敛财受贿的更多细节。(视频截图)
上图:赖小民的“超市”里面都是铁皮柜,装满现金。(视频截图)下图:赖小民收受大量房产、股权、名贵字画、高档汽车、黄金制品、名表等。图为他暗藏的金条。(视频截图)

  中央纪委的通报细数了赖小民的违法违纪行为——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背中央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盲目扩张、无序经营导致公司严重偏离主责主业,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造成恶劣政治影响;搞政治投机,为个人职务升迁拉关系,搞美化宣传个人,捞取政治资本,参加迷信活动,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讲排场、摆阔气;违反组织纪律,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任人唯权、任人唯利、任人唯圈;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亲友经营活动谋利,与多名女性搞权色交易……根据2018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这段话里提到所有的红线,赖小民都踩了个遍。
  2020年1月13日,《国家监察》专题片第二集《全面监督》在央视一套播出,曝光了赖小民敛财受贿的更多细节。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在北京某小区发现了赖小民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里面有多个保险柜,存放的现金达两个多亿。为了逃避调查,赖小民都是要求行贿人交付现金,然后他自己开车来到这处房子,亲手把钱放到保险柜里,路上还会特意多繞几圈,以防有人跟踪。他和一些关系密切的知情人之间,说到这处房子都是用暗语,叫作“超市”。
  “拿了就往那儿一放,就像经常会去超市嘛,(所以)把这个名字叫超市。都放在铁柜里了,一分钱都没有花,最后组织上都收了。所以我说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最后又不敢花又不敢用,还提心吊胆的。”落马后的赖小民对着镜头说。他本想给孩子留钱,可最终只是做了一个临时的“财物保管员”。
  “超市”里的巨额现金只是冰山一角。赖小民实际收受的涉案财物,构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现金,还包括大量房产、股权、名贵字画、高档汽车、黄金制品、名表、珠宝首饰等。“手表几十块……宾利车、奔驰车、阿尔法车,地下车库那几个车都是他的,都是百万的豪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陈清浦说。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李艳茹介绍,审查组已扣押了大量本外币现金、金银制品、字画、汽车、购物卡等物品,冻结了银行、证券、基金账户,查封了赖小民位于北京、珠海、海南等地房产多套、车位多个。截至目前,赖小民案涉案财物近17亿元已追缴到位,剩余款项因涉其他在办案件正在追缴中。“如果我们办一个案件只查清了事实,而没能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件,老百姓也会不满意,还可能导致腐败分子产生‘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侥幸心理。”李艳茹说。   赖小民违法所得金额巨大,除了本人的极大贪婪,也反映出金融腐败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作为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赖小民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价”。他说:“金融行业天天跟钱打交道,而且接触的老板都是动不动几个亿、几十个亿、上百亿的,给你点钱对他来说小菜一碟;对自己来说,觉得我支持他这么大,都帮他发展起来了,我觉得(收钱)很正常的了。有的时候老板跟你说,我最近买了好多房子,在哪个地方,地段很好,张口就说了,他都无所谓,反正这么多房子给你一套,你跟他要一套。或者车子这个不错,我喜欢开这种车,留在我这吧。当时就非常麻木了。”
2020年8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一案。

  媒体上关于赖小民的说法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3个100”:100多套房、100多个关系人、100多个情妇。在婚姻存续期间,赖小民在香港确有情妇,而且该情妇一次就收受了上亿元贿赂。这些年,赖小民与情妇在香港育有一对双胞胎幼子。他与原配离婚,但并未向组织汇报,其前妻曾在光大银行总行任职,两人育有一女,还有了外孙。以上情节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情类似,赖小民堪称现实版高育良。
  在中纪委的通报中,还提到赖小民“与多名女性搞权色交易”。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这其中既包括欲求职于华融公司的普通女性,也包括“大牌女明星”,“有女性求职者,会将自己大尺度的写真照附在简历中,递交给赖小民,彼此心照不宣。”
  对于赖小民的种种罪行,陈清浦在专题片中感叹道:“我们也曾经查办过许多件金融领域的案件,但是都不像赖小民事后查清的违纪违法的这种数额、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犯罪手段。(这些)都是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

“在10條道上跑的老鼠”


  华融成立于1999年,和中国信达、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并列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当时正值亚洲金融风暴,国家给这四家公司10年时间,专门接收、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他们肩负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任务,其中华融对口中国工商银行,接手其4007亿元不良贷款。
  2009年,赖小民出任华融党委副书记、总裁。此时华融账面总资产只有326亿,盈利差、拨备不足,32家分公司有25家已连亏9年,还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2017年,《环球人物》记者曾在金融街采访过赖小民,当时赖小民有个著名的说法在媒体圈广为流传,他说自己当初是“在银监会干得蒸蒸日上的办公厅主任”,不愿被“空降”到华融这个落魄、边缘化的企业去。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和分管副主席找他谈了4次话,他才走马上任。
  2012年9月,赖小民升任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此后,华融开始了大跨步的商业转型。资产、负债、利润都大幅上升,并集齐银行、证券、租赁、信托、期货、消费金融等全牌照,发展为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一个“万能的金融企业”。2015年10月30日,中国华融在香港上市。2017年,华融以1.87万亿元的资产规模位列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首,旗下设有华融证券、华融金融租赁、华融信托、华融期货等31家子公司。
  在公开场合,赖小民常常强调自己对华融的引领作用。他曾说:“我给自己定位为华融首席市场营销官、首席义务宣传员、首席品牌推销员。我到哪里都推销华融,宣传华融,营销华融。我把全国30多个省都跑遍了……”
  2017年3月,在华融的业绩发布会上,赖小民笑称:“我来到公司8年瘦了20斤,公司养肥了,我却瘦了。”“天地良心,这8年多,我们赚了11个华融,国家当时没有增加资本金,全靠资本运作,全靠利润去赚钱、增加资本,真正实现了国有资产最大限度保值增值,国有资本不断地做强、做优、做大。”
  在2017年的那次采访中,《环球人物》记者见识了赖小民的意气风发、侃侃而谈。提到上述业绩时,他骄傲地认为,是自己大刀阔斧地改革,才让华融不断加快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完成了“改制—引战—上市”三部曲。华融全面实现市场化后,国有资产也得到了保值增值,成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实现利润最多、资本回报最好、总市值最高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用一句流行语说,真是‘厉害了,我的华融’。”当时赖小民踌躇满志地对《环球人物》记者笑道。
  然而,如此亮眼的业绩全是用风险换来的。那几年间,华融资产负债率节节攀升,2017 年总负债额达到1.69 万亿元,负债率高达90.2%。同时,华融资产减值损失也与日剧增,五年累积578.6亿元,相当于同期净利润的六成。一位金融业内人士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华融最风光的那几年,业界和学界对赖小民不是没有议论,只不过没人敢点名道姓、公开质疑一个央企的做法。专业人一看就知道,很明显他是在违规经营,加大风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祁敬宇对华融做过研究,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那些大书特书的盈利数据只是一层掩盖。“赖小民创造盈利主要靠什么?靠一些与赌博、酒店、别墅、房地产相关的非实体经济。习总书记说金融回归实体经济,但华融在赖小民执掌下,没有一点为国家实体经济服务的愿望,什么盈利快,就做什么,这种盈利是以巨大风险为代价的。这是一个警示,考核金融企业不能单纯拿是否盈利、是否赚钱做标准,而是要关注这些资金如何运作,到了哪些部门,是不是真正扶持了实体经济,以防让赖小民们钻了漏洞。”
2017年,北京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华融展台播放赖小民讲话视频。
  华融国际原总经理白天辉在专题片《国家监察》中,也提到了赖小民的激进和疯狂。“他(赖小民)往上升的话肯定需要业绩,他不会考虑长期的风险会怎么样,只要你第一时间把规模给我做出来,把短期利润给我实现出来,至于这个项目三年、五年之后出现风险,他不管的。他要追求短期业绩的话,那我们只能去投一些相对高风险的项目,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股票。”
  另一位金融业内人士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赖小民在华融的故事“并不新奇,也并不高级”。“赖小民时代的华融就是一个廉价资金提供方。凭借大型央企身份和金融全牌照的优势,将国有金融资源廉价输送给民企老板,通过投资、有限合伙等方式赚取利差,然后给国有金融机构制造一堆坏账。”
  据《财新》周刊报道,早些年赖小民频繁往返香港,与一些内地在港的私企老板过往甚密。在这个圈子里,赖小民被称作香港“财神爷”。在中环出没的私企老板们大多数都是来“找钱的”,他们囿于自身抵押物问题,难以从合规甚严的外资银行获得融资,而找到赖小民,无论审核还是放款速度,都相对宽松。“有很多项目都是赖小民直接交代的,都是他的朋友,有时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把一些需要从市场角度考察的因素,要么是忽略了、要么是美化了。”白天辉说。
  对于赖小民指定的合作项目,审批程序倒置,但下属知道这是董事长的意思,于是评估把关、风险防控也就流于形式。“华融的风控部门,可以说就是个摆设。”前述业内人士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在赖小民的直接干预下,华融向与他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的私营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赖小民落马后,其错综复杂的“朋友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据媒体报道,宁夏天元锰业集团董事长贾天将、中国港桥董事会主席刘延安曾被带走配合调查。
  除了开展上述境内业务,华融还持续涉足境外资本市场。从2014年起,华融逐渐偏离资产管理的主业,激进地活跃在二级市场,且集中在港股的“垃圾股”,其中不少是毫股(股价低于1港元)、仙股(股价低于0.1港元)。这是一种相当简单原始的业务操作模式。据金融界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香港有很多空壳公司,股价只有几分钱。操作者低价购入这些公司,随便注入些资产,包装一下抬高股价,再由华融出面高价收购。操作者在股市套现后,分利润给赖小民作回扣。”结果就是华融以高价买入了一堆垃圾资产,且严重坑害了广大股民。“这是一种纯吸血的操作,毫无技术含量,甚至吴小晖的安邦都没有这么做过。”
  但赖小民做起这些相当心安理得、得心应手,并且资金来源很容易就能解决。凭借金融央企的资信,华融在境外发行的美元债和欧元债,平均成本仅4.3%。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华融在海外大量发债,至赖小民案发前,海外发债余额达200多亿美元。
2015年10月30日,中国华融在港交所上市,图为赖小民敲钟。

  对于赖小民在华融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宋伟还是祁敬宇,都提到了“更立体、更交叉、更隐蔽”的特点。华融成立之初的业务范围是由银监会监管,后来当它发展成金融全牌照公司后,不同业务分别归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多家机构监管。中间的交叉地带被赖小民所利用,哪个板块业务要接受检查了,就把其他板块的资金先挪过来,拆东墙补西墙,不断闪转腾挪,掩盖窟窿。
  对此,白天辉在专题片中举了例子:“就像一个城市只有一条道,这个猫抓老鼠,老鼠只能在这条道上跑。如果有10条道,那老鼠就多了9条道出来。在这种有漏洞可钻、治理结构又不完全的情况下,直到中纪委发现了,这个事情才露出来。”

华融的“36局”江西老乡帮


  网络社区知乎上有一则提问:在华融工作是种什么体验?有人自称“赖时代员工”,作了匿名回答:“一言堂,完全个人崇拜。”
  按规定,央企的“三重一大”事项必须上党委会集体决策,但赖小民既是党委书记又是董事长,经常自己直接拍板,即使上会也是独断专行,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如同“皇帝”。华融国际原董事长汪平华曾说:“基本上都是老赖说啥就做啥。我们个人的官帽子、每年拿多少绩效、想在内部如何发展、想获取多大资金支持,都是老赖一支笔说了算。你要是说在某个事情上顶他一次,再顶两次、顶三次,我估计你工作岗位就要调整了,因为我们也有活生生的例子。”
  前述金融业内人士告诉《环球人物》記者:“据我所知,华融内部哪怕是一个局级干部,如果和赖小民有分歧,都会被边缘化、穿小鞋。这个人级别并不低,还能遭到打击报复,一般员工更可想而知了。”
  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赖小民是江西瑞金人,他治下的华融,“江西帮”等老乡圈文化盛行,素有“36局”之称,因江西省身份证号以36开头而得名。中央纪委的专题片披露,赖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权,排挤异己、任人唯亲,将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从管理层到食堂大厨,很多岗位他都安排了老乡圈的人。如果“江西帮”要外出聚会,当天食堂座位会空一半。“他也不掩饰自己这种独断专横,很享受这种被人捧着、被人推崇的感觉。”白天辉说。
左图:2017年,赖小民出版《我的企业管理之道》。中图:赖小民与员工分享学习心得。右图:2013年,赖小民曾手书勉励员工“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对内独断专行,对外热衷美化宣传。多年来,赖小民把自己包装成“最愿意与员工分享我的人生经验和治企心得”的领导,先后出版了《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后危机时代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选择研究》《战略大转型——中国华融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画龙点睛扬帆起航——中国华融H股上市纪实》《我的企业管理之道》等多部专著。在《我的企业管理之道》附录中,光是“中国华融理念与信条”一项就达221条。此外,网上还曾流传186条赖小民语录。
  赖小民的胆大妄为还体现在要求华融的纪委“藏事儿、掖事儿、抹事儿”,不认真查处收集到的问题线索。他还干预案件的查处,甚至把“不发一案、不倒一人”作为口号,在大会上公然宣讲。
  2015年以后,银监会多次通过监管通报、监管会谈等方式对华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等问题予以警示,要求华融公司控制债务规模、回归主业,但赖小民依然我行我素,与党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曹春霞表示,面对监管机构的提醒,赖小民不以为然,甚至斥责监管人员不专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他还对属下说:“如果出了风险,我华融就是干不良资产的,我也能给它解决掉。”但是他所说的“解决”不是依靠技术和运营,而是靠砸更多的钱、填更大的窟窿来解决,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如此毫无顾忌、不知敬畏的赖小民,却很会“做官样、做表面文章”。“他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方针和政策,十八大以后的反腐行动对他内心没有丝毫触动。”前述金融业内人士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比如2013年,赖小民曾手书与员工共勉:“努力做一名干净的华融人,大力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清正廉洁、奋发有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17年,赖小民还撰文讲政治:党建是根和魂,是第一要求,央企姓党……必须做“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政府支持、适应市场、有竞争力、有影响力、有品牌价值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2018年4月9日,就在落马前7天,赖小民还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与媒体大谈“强监管、治乱象、做主业、防风险、追责任、保安全”。
  祁敬宇研究华融的轨迹,有一个很深刻的感触:“赖小民案集中暴露了金融监管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怎么用人选拔,怎么管理队伍,怎么评价业绩,怎么在‘一委一行两会’监管基础上形成全社会对金融领域的监管,这的确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手莫伸,伸手必被抓。”赖小民案极具警示意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欣然表示:“当前金融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任重道远。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该案,释放出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不论涉及什么人、不论涉及金额有多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其他文献
高校毕业季来临,很多高校校长的毕业致辞开启了刷屏模式。诙谐的段子,温情的回忆,恳切的教诲,令人捧腹,惹人泪目,引人深思,这是大学生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课”。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大学校长的一次集体亮相。  不做枯燥的报告,不用艰深的术语,校长当起了“段子手”,这或许是毕业致辞每每带起流量的重要原因。在今年的“网红”演讲中,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说“漫漫人生路,并不是都能这般‘大吉大利,今晚吃雞’”;苏州
经过一段时间,我不仅能迅速地分好所有生活垃圾,也喜欢上了扔垃圾这件事。  如今,垃圾分类在国内各大城市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初来日本时学习垃圾分类的经历。  外国人到日本后,第一件事是到市政府登记,将自己在日本的住址、单位、联系电话等填在表格里。当我填完表格打算离开时,一位公务员突然递给我《××市垃圾分类指南》,共有323页,像本小字典。这是我到日本后得到的第一件免费物品,虽
2017年,潘向黎在上海思南书局概念店任驻店作家。她穿着店长围裙和读者交流。  1966年生于福建泉州,后移居上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得主,著有小说《白水青菜》《穿心莲》,散文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万念》《如一》等。2018年8月,新书《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出版。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出版后不久,作家毕飞宇在上海的一家咖啡厅听到周边有人闲聊“没编消息”,还以为是
露易丝·格丽克  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独自生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接到瑞典学院打来的电话时正值凌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第一反应是有些蒙,“感到惊讶和高兴”。  很多人都感到惊讶。“这可能是近年来最为冷门的诺奖得主了。”消息刚一发布,一位作家在微信群里感叹道。群里的其他作家和媒体记者紧随其后,发出一个个惊讶的表情,很多人在问:她是谁?露易丝·格丽克,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77岁的
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出发攀登珠峰。  2019年9月28日,电影《攀登者》首映礼。67岁的桑珠从大银幕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1975年,他穿着蓝色羽绒服,戴着护目镜,在珠峰顶上展开了五星红旗。125分钟的影片结束后,1960年、1975年登顶珠峰的真实影像被投放在银幕上,这一刻,观众无人离场,动容观看。  类似的情感同样击中了夏伯渝。他也在1975年攀登珠峰的队伍里,到达的最高海拔是
2019年1月7日是俄羅斯东正教的圣诞节。当天,总统普京来到家乡圣彼得堡,在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罗要塞,他化身一名炮手,按下了一门122毫米口径榴弹炮的开关,“打响”了新年第一炮。当天寒风刺骨,普京没有戴帽子。顶着开炮的后座力,他的身体也几乎没有晃动,定力十足。普京似乎用实际行动,为俄罗斯的2019年定下强硬的基调:“俄罗斯过去不曾有过帮手,未来也不会有。”
凯瑟琳·阿诺德  疫情期间,“1918年大流感幸存者的提醒”上了微博热搜。面对当下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一位105岁的流感亲历者在采访中说:“我不想看到悲剧重演,人人都要当心。”  100多年前,一场可怕的流感席卷全球,至少5000万人倒在它的魔爪之下。在《1918年之疫》中,英国学者凯瑟琳·阿诺德在充分研究原始档案的基础上,为我们勾勒出一场“从欧洲到非洲,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世界级流感。  阿
星云大师  对于书法我并不擅长,过去也没有机会练毛笔字,然而为了弘法上的需要,我还是尽量提笔勉力为之。  记得在1996年,农历春节将近时,有一位信徒要我为他写一副春联,我自觉字写得不好,只有拒绝。但是在信徒一再要求下,为了满其所愿,我还是写了一张“平安吉祥”。后来弟子将其印行了几十万份,与大众结缘,数日后,竟然索取一空。  又有一回年关将近时,为信徒的需要,我再度至诚地写下“春到人间,欢喜祥和”
2019年冬,肖复兴在天坛写生。  写《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时,肖复兴在美国布鲁明顿住了半年。那是芝加哥南部的一个小镇,印第安纳大学在那里,儿子肖铁在东亚系任教。白天,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里清静,最适合写作。  2017年12月,他带着写好的部分稿子来到这里。异国他乡,距离催化了乡愁的生成。北京的一花一树、庙宇老街,胡同的色声香味,季节的流转变迁,隔着太平洋的海水想起,别有一番滋味
张玮 笔名“馒头大师”,197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2016年创立微信公众号“馒头说”,2017年出版《历史的温度》。近日,《历史的温度》第四部上市,受到关注。  2017年,在一场新书活动上,张玮坐在台下,忽然听到主持人用“作家”头衔介绍自己,一下子没缓过神来,“这是第一次有人叫我‘作家’,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身为“作家”,张玮的作品是他的微信公众号“馒头说”。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