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工区幼儿美术创造力的指导策略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工区作为美术活动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以其独特的个性化学习特点为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自主选材、自我表达和表现提供了空间环境。然而,我们发现,教师对于美工区的三个活动环节——前置活动、创作活动和展评活动的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足。除了创设丰富、适宜的美工区环境和投放丰富、适宜的多种材料外,教师在美工区的角色如何定位?介入的时机如何把握?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幼儿的美术创造力?下面,笔者浅谈一下美工区幼儿美术创造力的指导策略。
  一、前置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力和计划力发展
  前置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活动前的体验,特别强调在生活、自然和多种艺术形态中感受和体验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前置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幼儿与环境对话了解幼儿的想法,及时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工具和资料,让幼儿有计划地在操作活动中高效地进行创作。因此,在前置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提供者。
  1.发现行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力。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使幼儿通过置身环境、亲身体验、交流提升,主动发现、感受其中美的特征,丰富其关键的艺术经验,为幼儿的艺术表达和表现提供可能。如,春暖花开时,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寻找社区里的美”,发现小区内园林式的山水、走廊、亭子、曲径通幽的鹅卵石路、高低不同的花草树木、用诗与画妆点的墙壁等美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再如,利用晨间活动开展“我与大师说说心里话”活动,草间弥生的波点画、蒙德里安的格子画、米罗的点线画都可以成为幼儿与大师对话的重点。在“发现行动”中,有时可能只是个别幼儿敏锐地抓住了美的事物,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有意识地加以引导,给予他们进行表达的机会。
  2.预约行动——培养幼儿的创作欲和计划力。区域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根据主题的变化、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适宜地调整。教师要鼓励幼儿利用晨间活动时间,自由进入美工区,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感兴趣的工具、材料、艺术品等。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同伴之间的交流等,尽可能准确地作出判断。要引导幼儿说一说想用什么材料和工具进行什么样的创作,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及时、多途径地提供幼儿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或利用网络等便捷的路径与幼儿一起查找所需的资料等,引导幼儿创作前作好计划,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创作。
  二、操作活动中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应为幼儿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因此,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做幼儿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仔细观察幼儿的动作和语言,以适宜的方式和时机介入幼儿的创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1.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幼儿敢于创作。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不要做过多要求或干预。教师应支持幼儿自主选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肢体语言等回应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教师应注重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情绪感受。这样,幼儿才敢于表达表现,才有可能呈现出创造性的作品。
  2.游戏精神让幼儿乐于创作。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状态下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造。幼儿的创作就像是玩一场游戏,他们异想天开的作品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是以幼儿的视角看到、感悟到的反映,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以游戏精神支持幼儿异想天开的行为,开展各种适宜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喜欢并享受创作的过程。在游戏精神倡导下,幼儿在自发的游戏和教师预设的情境化、主体化游戏中自由、自主地创作,幼儿把创作当成了游戏,把游戏当成了创作。
  3.求异思维让幼儿的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求异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善于变通、追求与众不同的表达和表现,才能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真正发展。教师要抓住求异思维这一重要基石,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给予幼儿个性化表达的机会,让幼儿的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在“我的小手”主题画创作中,有的幼儿用小手点画小花,有的用小手掌印小动物,有的画下自己的小手轮廓进行线描画,有的把小手画下来再剪下来当作大树……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想象,作品也是五彩缤纷的。班中一位小朋友的“魔法手”让我眼前一亮:他让自己的小手和一条绳子做“魔法”游戏,想象着自己的手上拿着一根魔法绳。他的手能让这条绳子发挥魔力,绳子扫过的地方就会变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形。
  4.有效观察与介入助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尽管没有教师的介入,幼儿也能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发展,但是,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效果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应细心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和情绪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幼儿的情况,判断是否应该介入。如,当幼儿的创作因遇到瓶颈而无法解决时,需要教师的参与或点拨使其重拾信心、顺利完成作品;当幼儿对多元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加工和组合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想象受到抑制时,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使幼儿的创作意向明确,茅塞顿开、创意无限;当幼儿的创作一直处于简单技能或单一材料的重复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来映衬;当幼儿的画面混杂或是表现不出事物特征时,教师可巧妙地设疑、质疑,了解原因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教师只有在观察、分析的前提下适时介入指导,才能真正推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展评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绪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拙而单纯的作品往往渗透着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立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儿童的视角去看幼儿的作品,要用儿童的情怀去倾听幼儿的心声,要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有效地展评幼儿的作品。
  1.认真倾听读懂幼儿个性化的创作。绘画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内心情感的特殊語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解读幼儿心灵、了解幼儿个性化创作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遵循“多求其意,少求其形”的原则,多听幼儿的心声,不用“像与不像”“好与不好”评价幼儿的作品。
  2.感悟性评价提升幼儿的审美体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作品的优点,采用感悟性的语言自评自己的作品、互评同伴的作品。如“我最喜欢……”“我感觉他的画像是……”在运用感悟性的语言进行自我欣赏和相互交流中,不仅能激发创作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使评价者的审美感得到提升。特别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赏析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可以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从而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3.多元展示中提升幼儿创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幼儿的美术作品不应局限于美工区的展示,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的共享空间,让幼儿的作品为幼儿园的环境服务;要善于利用社区楼道及电梯空间,让幼儿的作品为社区楼道文化服务;要善于利用家庭空间,让幼儿的作品为家庭环境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总之,充分利用多元空间,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作品是有价值的,从而产生自信和成就感,引发进一步创作的激情。
  (责任编辑 徐德明)
其他文献
灰班古毒蛾在滩坊市一年发生2代,危害沙棘,雌雄异型,成虫不能传播扩散,幼虫是传播扩散的主要虫态,据试验,7月份当南风3级(5m/sec)时,初孵幼虫在“盛行风”的作用下,水平扩散距离可达60
通过对立选择回采工艺方式的层交分析模型及构造判断矩阵和计算特征值,得到了选择回采工艺方式所需考虑因素的排序权值,最后,应用本模对资兴矿务局周源山矿1412工作面的回采工艺方式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用讨论辩论的方式、通过
我国学者庞维国在其《自主学习》一书中指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自我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和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学效果的好坏更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即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否合理地、创造性地为学生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我们选取了所执教的两个班
[摘要]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要体现“职业化”的教育特点,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一要树立基础课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新理念;二要优化整合以“知识、能力与素质”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加强公共基础知识的应用性;三要改革教学内容,增强专业服务效能;四要改革教学方法,适应以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职业化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 服务    一、高职院校
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品德教育,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小班幼儿刚经历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幼儿的必修课。在新入园的小班阶段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对幼儿升入中、大班后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班阶段幼儿的品德发展会影响幼儿终身的品德素質。从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三阶段论可以看出,小班阶段的幼儿处于“道德他律阶段”,因此,教师要运用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专题教学新模式,提升师生双方的获得感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需要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加强与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基于天津理工大学的实际,创新运用“专题化设计 问题链导向 参与式互动”的“三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式专题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灵魂触动灵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放大学生的
本文根据松扁叶蜂生物学特性,依照模糊数学原理,对松扁叶蜂进行了成虫烟雾剂及三种农药对1、2龄幼虫不同浓度梯度的涂环防治试验。并对三种农药的防治效益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生命源泉,是国家兴旺、民族强盛的基石。立足现实,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飞跃,逐渐成为当前学者、专家探究的新课题。  中心庄小学建校于1943年,是一所底蕴深厚的农村小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秉承“正德、笃学、健体、共进”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
化学治疗法是指药剂通过各种手段进入树体,然后经运转后在整个树体内或在病原存在的特定部位均匀分布,从而抑制,杀死病原或提高寄主的抗病性来达到防治病害,避免或减少经济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