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材编写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为例

来源 :外国语言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在外语教学中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元素,这是目前学界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为例,重点讨论教材所采用的多元大纲;该大纲由作为核心成分的元素大纲和基于技能大纲、基于任务大纲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大纲共同构成。本文通过对该教程第一册第1单元的分析,阐述多元大纲是怎样在教材中得到体现的。本文潜在的研究问题是"教材编写如何体现其采用的多元大纲"和"教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本文的研究试图表明这样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和低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是成功教学的保证。
其他文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学校本应正常开学的秩序,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并要求做到"停课不停学"。老师们纷纷登上直播平台,当起了"主播",却忽略了网络教学本身的特点和此阶段开展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过度的关注技术的使用、没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做好相关的设计活动、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不到位,出现学生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育人功能。基于"三教改革"要求,结合茶艺师岗位职业要求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依托工作手册活页式教材,高职茶艺课程要深入挖掘并发挥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章从挖掘茶文化思政元素入手,结合茶艺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特点和体例,探讨将思政元素融入活页式教材的呈现途径。
一、线上教学现状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疫情之下,在线教育闯入大众视野。这场突如其来的教学模式之变,在初期引发了一些"翻车"现象。这说明教师对于教学形式从线下为主到线上为主的突变,尚需适应和准备。这也表明在现今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终端快速发展之下,线上教学虽然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灵活便利的优点,却依然处
期刊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涵盖四大体系: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教材是一课之本,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占有较大的体量,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专业课程教材的思政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至关重要。一、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推进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力措施
期刊
线上教学有利于科教兴国,有利于教育现代化,为函授学生和自考学生提供学习的有效平台,为全日制学生提供教学方式的补充,为职工培训提供重要的渠道,是传统课堂的重要辅助教学办法。线上教学须要改良和完善。我们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提倡线上教学和线下指导的相结合,重视线上教学系统保障,促进线上教学设备建设,加强线上教学课堂管理,完善作业与考试的组织。
目前,在"大思政"背景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之基。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各学科教学需要进行"协同育人"。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发挥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英语教材改革在"大思政"背景下势在必行。
目前,线上教学虽得到大范围推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家庭物质条件保障不到位导致家长对于学生线上学习支持不够;家校互动不默契导致家长对在线学习不重视;家校共育体系不健全导致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不够;教师对在线学习规律掌握不透导致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在线学习的多维策略,即学校要提前谋划好线上教学;家校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交流沟通;科任教师有效开展线上教学尝试。
评估降水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程度及特征、分析降水要素的时空变化对保障未来水资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N05.1实测格点降水数据,评估了CMIP5多模式集合的降水预测能力,确定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特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流域未来(2021~2100年)相对于基准期(1961~2005年)三种情景模式(RCP2.6、RCP4.5、RCP8.5)下,年尺度降水要素波动幅度整体随情景
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1961年-2016年鲁中地区18个站点极端降水指数,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降水强度有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非显著性下降趋势;鲁中东部、西南部降水强度呈现减少趋势,其他区域则均呈现增加趋势;鲁中北部的强降雨日数、日最大与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超过95%、99%阈值的次数均呈增加趋势,而鲁中西部则呈现减少趋势;日最大降水量与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一般在夏秋两季,且在冬、春
主持人说题春,周而复始。多少个春之始,我们曾重拾心情、踌躇满志;多少个万物复苏时,我们曾整装待发、跃跃欲试,目标、计划、筹措、行动……似乎春的到来,复苏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带着梦想扬帆起航!然而,我们是否记得,这样的情形在自己的生命中重复了多少次?有多少次是春有播种夏有耘锄秋有收获?有多少次是春播夏耘秋却颗粒未收?与成功者相比,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是思路、方法抑或行动?当我们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