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韩传统建筑中屋脊文化比较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长久的文化交流中,中韩两国的文化发展相互影响,并形成本国特有的模式形态,本文比较两国传统建筑中屋顶装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思索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现代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建筑 屋脊 文化 差异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16-02
  中国、韩国作为邻国,其地理环境有着诸多相似点,以此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圈,此文化也投射到两国的建筑物当中,体现了两国固有的文化特点。但是为了阐明两国各自所具有的认同性,需要探讨超越两国共同要素的‘不同点’,因此欲在本文中试论中韩两国的建筑文化中的屋脊文化,并浅谈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文化对韩国的建筑文化产生了影响,但韩国并未原封不动地接受吸纳此影响,而是与本国固有的原始文化和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结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即虽同属于相同的东亚文化圈,但在建筑方面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尹章燮(1996)提出在建筑文化整体特点上,中国具有大陆性,韩国具有半岛性;在建筑的外形上,中国具有庄重性,韩国具有流丽性;在色彩方面,中国具有繁华性,韩国具有清丽性。以广袤的国土与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中国的建筑文化具有巨大的规模和多样的表现装饰,并给人以压倒性的气魄,传达着饱满感,与此形成对比的韩国建筑文化较少使用技巧,具有淳朴、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特点,体现了大巧若拙的魅力。
  一、中韩两国屋脊特点
  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作为合理的、为多数人所推崇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浑然一体;追求达到一种天(即自然)和人合二为一的境界。在屋脊装饰构件中巧妙地将多种动物形象引进并融入建筑屋顶,使得建筑屋顶有了大自然的朝气和活力,达到了天、人、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影响下,人们的造物思想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物、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观念设计影响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使得人们在艺术创作上强调“道法自然”“师法自然”“外师造化”等创作理念,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精神状态。豫园屋顶动物脊饰的出现既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物鸟兽虫鱼的崇拜,又是对“法自然”“师造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中国紫禁城屋顶上有许多装饰构件,如驱邪兽头、神话及历史人物等,它们各具形态,或衔脊,或衔柱。其中,紫禁城脊饰多以龙纹为主,彰显出皇家的秩序性、对称性、威严感、豪华感。这些脊饰的出现多取其吉祥寓意,如寿桃的驱鬼辟邪、延年益寿,石榴的多子多孙,狮子的镇邪吉祥,麒麟的仁德多趾(子),龙凤的福祥,松鹤的长寿,鱼的跳龙门、仕途通畅等。因此在屋顶多使用杂像、龙头、龙、凤凰、如意等纹样,在斗拱方面多使用龙、如意、涡状花等。
  韩国昌德宫特点是突出整个线条的连接性和灵活性。它的特点在屋脊方面尤为突出。韩国传统建筑的屋檐曲线的下垂幅度是受檐板的性质和屋脊重量影响的。此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流丽、飞跃性的屋檐形态。以此种流利的线条为基础构成的屋檐曲线美可称作为韩国建筑及造型艺术的传统美。
  此外,在昌德宫屋脊上多用动物表达着祈福观念。在屋顶多使用李花纹、凤凰、龙、鬼面、杂像等,在屋檐多使用莲花、栀子花、宝相花、牡丹、睡莲、云朵、菱形、几何等纹样,在斗拱部位多使用菊花、莲花、太平花、栀子花、宝相花、腾云、几何等。
  二、中韩建筑中屋脊文化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中韩两国作为同一个文化圈内交流频繁的国家,相互有着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因此在建筑特点中也体现了较多的共同性,本文的屋脊文化也是其中之一。首先,两国建筑物整体都是使用动物作为人类祈福意识的投射物,单纯以装饰为目的的纹样较少,都是代表着长寿、辟邪等概念,从自然中取材,象征着吉福,两国共同的纹样是凤凰纹、杂像、龙纹等。这表明两国对佛教文化的吸纳和发展延续,佛教文化已渗透到建筑文化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中。
  (2)屋檐的抬头角度也有着相似性。两国同属于相似纬度,因此为保护木质建筑主体,其屋檐都是抬高角度,以充分接受阳光,使木柱不受风雨的侵蚀。越是往南的建筑,此特征越是明显。这与两国所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二)不同点
  (1)中国紫禁城在平面采取着相同的组织形式,而且在立面结构上也采取着不断重复的方式,以此形成和谐与强烈的节奏感。采用了此体系的中国建筑物在形态方面最具特点的是屋脊,屋脊之美是中国建筑的特点。在屋脊形态上中国紫荆城形成了直角四边形或者是正四角形的单纯的平面建筑。因此在各个单位的建筑物上建造了各个独立的屋脊。中国式屋脊的特点是屋檐随着飞檐往上翘起弯曲的幅度大,装饰性构件的使用也在屋檐上。此种中国建筑的屋檐并不是想体现余白之美,而是完成了充满性。
  (2)两国在纹样表现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即中国的纹样注重写实,并在量感方面给人以丰满的感觉,其色彩也是强烈多样的。与之对比,韩国的纹样特点是使用了饱满的线条、给人以柔和之感。
  (3)另外在屋顶线条上紫禁城的飞檐脊和屋檐在末端显示曲线,但屋脊线却使用了直线,这是与韩国昌德宫的屋顶线条形成对比的。减少视觉性负荷,表现一飞冲天的流畅性的思想根源在哪里?对此金永基(1991)提出,这是成为韩国人精神支柱的敬天思想和“民心即天意”的思想投射到建筑物的表现。还指出,韩国的屋檐长度较中国长是因为在韩国建筑整体性而言,它起到了翅膀的作用。即除了方向性的要素外,长屋檐起到翅膀作用,突出了建筑物的轻快性,此种形象给人以动态概念。并在飞檐和椽子、屋檐等部位体现出的韩国建筑的造型性虽具有几何性,又不尽然是几何性,而是通过自然的某种象征使人感到隐喻性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对两国代表性的建筑物屋脊的对比,简单分析了形成其异同点的背景及各国的思想差异。这与两国对待自然的方式也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中国的自然观体现了以人为主的观念,另外在技巧上,意图完美地再现自然景物,这就需要细腻的表现手法和华丽的色彩。与之对比,韩国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共同存在,人类顺应着自然而生活,追求着通过人类完成的自然,因此使用柔和线条和朴素纹样。
  传统文化应该以何种形式在现代社会传承并体现?在这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望本文能为此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金永基.韩国人的造型意识[M]. 首尔:changjisa,1991.
  [2]尹章燮.韩国的建筑[M].首尔:首尔大学校出版部,1996.
  [3]赵恩淑.韩中日宫廷建筑形象特性比较研究[D].2003.
  [4]朴英顺,李贤静,李京美,黄静娥.韩中日传统宫廷建筑纹样比较研究[D]. 设计学研究 韩国设计学会,2003.
  [5]易锐.豫园屋顶脊饰形象设计解析[J].艺术百家,2013.
  [6]王其钧.中国建筑装修语言[M].北京:機械工业出版社,2008.
  [7]刘淑婷.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朦胧诗派的奠基者之一,北岛用其极富怀疑精神和象征意味的诗句,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诗人的诗歌风格发生转变,早期诗歌中强烈的理性批判笔调逐渐转向晦涩冷峻,为文本解读带来难度,而贯穿北岛创作始终的,是深刻的思想性,这也是一代人思想觉悟的声音。  关键词:北岛 当代诗歌 意象 漂泊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大一师范生处于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期,新背景下其专业认同的现状引起研究者关注。采用专业认同问卷对广西某高校291名大一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一师范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自主选择专业的大一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高于非自主选择的。(3)大一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男生高于女生。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专业认同 大一师范生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
摘要:随着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上台,引发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规定的变化,作为两岸青年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选取杭州师范大学赴台学生为调查样本,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运用推拉理论等分析陆生选择赴台学习的原因、学习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赴台学习 调查分析 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必要环节,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是当前大势所趋。新时代背景下,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深挖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与党性教育融合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 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80-02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党
[摘要]电影源于生活的同时也“高”于生活,在电影多产量化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佳作少之又少。电影高于生活之处,在笔者看来它是对现在的生活夸张化了,它的情节为大众服务,它的模式成了一种按部就班,虽然它依旧以现实为基础,但却少了那份“纯真”。《野鹅敢死队》以大见小,从大立场出发,《包氏父子》以小见大,从一个国家的一类人群出发。两者在思想上、欣赏审美上、艺术表达上均为佳作。像这类电影,应该被提倡。在电影浩
摘要:进入新时代,受到互联网、智能化、清洁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提高就业竞争力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调研分析,工科毕业生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欠缺上,同时缺乏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发挥个人特长。学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 就业 能力提升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马克·吐温与查尔斯·沃纳合著的《镀金时代》使得一部小说的名字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时期的名称,甚至到今天“镀金时代” 已经穿越了国界和时代,成为一个代名词。对美国来讲,镀金时代指的是美国在内战后的飞速发展时期,人们醉心于一夜成名和暴富。镀金时代的美国梦和人性都遭到扭曲,这是时代和人性的悲剧。  关键词:《镀金时代》 代名词 美国梦 人性 扭曲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择业、就业时会产生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各高校的逐步扩大招生,我国大学生人数开始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逐年突出。解决好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发挥大学生人才资源的社会作用与社会价值,提高对大学生人力资源的整合效率,缓解当前的就
摘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塑造了各类“疯癫”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具有“疯癫”和“觉醒”并存的特质。这类人物不仅是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传达着某些观念和思想。解读这类人物需结合戏剧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戏剧情节和语言,探索“疯癫”和“觉醒”存在的内在关系和深层意蕴。  关键词:莎士比亚 《李尔王》 疯癫 形象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
摘要:笔者结合JX学院2014—2017年的师资流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影响学校教师无序流动的主要原因以及改善民办高校师资流动性大的相关对策,从而提升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维护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师资流动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44-02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国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