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我的精神导师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江苏教育》结缘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1992年,我调到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工作。当时,江苏教育报刊社十分关注吴江,报刊社的领导、专家每年都会数次莅临吴江,调研、指导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便有机会与《江苏教育》的领导、专家结识。也因此,在我的科研、教育行政管理生涯中,《江苏教育》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给了我专业的指导、观念的引领和思想的洗礼。
  1992年3月,省教委在吴江召开第二次素质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与1991年1月在江阴召开的会议合称为“两江会议”。吴江以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现盛泽实验小学)、梅堰实验小学为素质教育实验点,开展小学素质教育探索,形成了带动多所小学齐上的良好局面。1993年,《江苏教育》决定对吴江的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专题报道。当年6月,我与教科室的其他三位同志前往南京修改稿子。马以钊、许元新等老师与我们一起再三推敲、斟酌,确定行文思路和角度,逐字逐句,一改再改。该组文章于当年11月在《江苏教育》刊发。对我来说,那不仅仅是一次文章的修改活动,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洗礼,是一场头脑风暴,对我日后形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2012年我们提出“让学生快乐地学,让教师幸福地教”作为吴江教育的远景,其滥觞就在于此!
  我于1980年參加工作,做过语文老师,担任过科研员、副校长,2003年任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副局长。而一直以来让我引以为傲的第一身份,是语文老师。在对语文教学学科观的认知上,我把“人”摆在首位。20世纪80年代,我在课堂上就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举手,可以坐着回答问题,可以插嘴,可以质疑。2000年,我被任命为吴江高级中学副校长。重拾语文教学,我以学生为特殊生命体的意识更加强烈。在2019年我出版的《沈正元教育文丛》中,关于语文教学的书名就叫《生命视野的语文教学》。
  助推我坚定教育的生命观,把学生视为独特生命体的是《江苏教育》。2002年,张俊平老师和姚亮老师在我工作的吴江高级中学组织一次主题沙龙。沙龙以“小鱼在乎”的故事引出话题,参与的教师从朴素的理解出发,谈了各自对学生这一独特生命体的认识:“人是最重要的”“关注生命,最根本的是敬畏生命”“你的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宽容,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需要不同的尺子”……这些观点,即使在现在看来也还是那么地振聋发聩!正是这一次沙龙活动,更加坚定了我的生命教育理念。
  从20世纪末以来,吴江区一直重视学校的特色建设。21世纪初,我们加大特色学校建设力度,实践并提炼了“预构于策划、落实于整合、体现于文化、提升于科研”建设策略。吴江区的特色学校建设经历了“特色项目—特色学校—文化特色”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关键节点上,《江苏教育》编辑部的专家团队都给予了及时雨般的指导和支持。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次关于特色与文化的专题策划。
  第一次是2004年5月12日至14日,吴江区鲈乡实验学校举办了“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专题研讨。这次关于学校特色是什么、特色学校是什么、特色学校怎么建等的研讨,《江苏教育》的专家团队全程参与,明晰“特色”的内涵,提出创建“特色”的策略。这次研讨使我茅塞顿开,形成了“风貌独特、理念先进、文化先进、质量较高”的特色学校认识,我撰写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的名片》一文刊发在2004年《江苏教育》第7期。
  第二次是2013年10月10日至11日,吴江区汾湖实验小学再次组织有关特色学校建设的论坛,围绕“老校新建学校”“新建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展开讨论。此时,正是吴江特色学校建设转型阶段,我们正在苦苦思索特色学校如何由项目走向文化,《江苏教育》的这次策划无疑是雪中送炭,促使我形成了特色走向文化的基本思路:要从文化的视角定位学校特色,变关注学校为关注学生,要建设体现特色的校园文化。由此,我撰写了《文化至上是特色发展的“根”》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同时,我们开始进行全面转型,督促指导辖区内每所中小学建立特色建设单、课程改革单和文化展示单,并以这三张单子为抓手,着力打造吴江成为“乐学之土”。
  2008年起,《江苏教育》试行“栏目主持人”制度,参与者都是在教育科研、学校管理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特级教师,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组稿中,我得到全方位的历练——组稿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反思提炼的过程。
  每年岁末年初,编辑部都要召开选题策划会,通报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专家们对相关主题做出高屋建瓴的阐释,让我享受到了精神大餐。更为重要的是,在发现选题、组织稿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问题导向、系统思维、深度研究,而这正是一位区域教育行政管理者必备的专业品质。
  围绕课程建设,我以栏目主持人的身份,就课程领导力、课程整合策略、课程评价等主题组了多组稿子,约请吴江区薛法根、杨勇诚、张菊荣等校长撰稿,总结吴江经验。这几组稿子得到了编辑部老师的首肯,这无疑是对吴江教育改革举措的认可和褒扬,而彭钢、张晓东等专家的点评,更为吴江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不仅为《江苏教育》组稿,还坚持写稿。从1993年到2017年,我在《江苏教育》上发表文章34篇,年均近1.5篇。研究不辍助我评为苏州市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等称号。
  《江苏教育》张俊平主编曾经指出:“一个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本期刊没有灵魂,就是一盘散沙。”办杂志就要“办有灵魂的期刊”!《江苏教育》就是“有灵魂的期刊”!《江苏教育》就是我的精神导师!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学会会长、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原副局长)
其他文献
《熙琄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一书讲述了吴熙琄老师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的成长经历。她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对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渴望,从初接个案的焦虑、害怕到不断
本文利用来自湖北襄阳和江西九江的1714个农户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围绕征地对失地农户劳动力的就业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失地程度、征地用途、征地补偿款等征地相关因
7月初,在原料上涨及出口支撑下,国内一铵价格普遍上扬,企业报价较上月初涨幅50~100元/吨,实际成交价也有50元左右的涨幅。短线来看,秋季复合肥原料储备即将启动,由于今年淡季颗粒一铵
乔新,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教师,泰州市名教师,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一、“快递”的“邀请”  记得一天清早,女儿突然打来一个电话,她兴奋地说:“爸爸,好消息!”“这么高兴,什么事呀?”我迫不及待地反问。“我昨晚收到一个快递邮件,打开一看,是一份《邀请函》。您投的‘教海探航’论文获奖啦!”“真的呀?”“女儿还会骗你吗!《邀请函》请你参加颁奖大会,这还不是好消息呀?”  听到这个消息,真有点喜出望外!探航论文申报已好几个月了,获奖了,当然高兴!但颁奖大会地址在宝应,怎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转变,基于这种背景之下,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对分工进行系统性研究从亚当.斯密(1776)开始。在亚当.斯密之后,先后阿伦.扬格(Allyn Young,1928)、斯蒂格勒(1951)和杨小凯(1999)对分工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福州教育学院前身是福州市教师进修学校,1959年建校,"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恢复并易名为福州市教师进修学院。1985年1月经福建省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改为现名。我院建立了
<正> 我们认为,要使高师函授教育圆满完成教育体制改革所提出的任务,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除合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外,还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教
为了研究煎炸油中极性化合物含量的电导率法快速检测技术,对不同煎炸油极性化合物含量与其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电导率法的重复性及准确度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煎炸油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