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误服毒物家长及时送医很关键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岁宝宝误服老鼠药,孩子发病了才送医,命虽救回来了,却出现了大脑损伤;兄妹误服剧毒百草枯……2个月内,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接连收治3例儿童误服毒物病例,家长不同的应急处理,对孩子的抢救帮助作用也不一样。孩子误食毒物,无论剂量大小、是否不适,家长都应尽快将孩子送医检查,并带上误服的毒物。
  1岁患儿误服老鼠药家长送医太迟导致脑损伤
  一岁多的云云在家中玩耍时误将灭鼠药当做零食吃进肚子里。爷爷发现后马上将毒药拿开,用清水给孩子漱口。见孩子没有任何异常,爷爷以为没事了,并未送医。然而两小时后,云云开始呕吐、频繁抽搐并进入昏迷状态。家长立即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洗胃抢救,但云云的病情没有改善,随即转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抢救。到达PICU已是凌晨1时,此时距离云云吃下毒药已过去8小时。
  据家长反映,云云误服的老鼠药包装写的是“溴敌隆”,然而针对性治疗后见效不大。直到隔天上午,云云的血液样本化验结果显示,中毒物为氟乙酸,是国家明令禁用的毒药。PICU主治医师陈娟说,给云云使用针对性特效解毒药治疗后,他抽搐停止并苏醒过来。
  出院前,云云的血液化验证实体内的毒物已清除,心、肝、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恢复正常,但由于未能在中毒后第一时间到医院救治,在确定毒药成分过程中花费了时间,毒药对患儿大脑造成了一定损伤。
  兄妹误服剧毒百草枯 及时送医幸运存活
  陆丰的一对兄妹在家玩耍时,两人不慎误服除草剂,当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立即带他们到家附近医院接受了洗胃等紧急处理。次日凌晨,转到了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医生为他们进行血液滤过以及血液灌流治疗,把血液中的毒物“清洗”出去,减少毒物吸收。
  “要找有针对的解毒方法,就必须先知道两兄妹误服的到底是哪种除草剂。”,家属提供的照片瓶上显示是名为“敌草快”的除草剂,但血和尿标本检测显示的却是“百草枯”。
  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大,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口服中毒死亡率极高。由于百草枯沒有特效解药,医生们当时都为兄妹俩捏一把汗。“幸好,这两兄妹在误服后家长及时送医,当地医院洗胃也减少了毒物的吸收。因此他们最终有机会存活下来。”陈娟介绍。
  【提示板】
  洗涤剂、慢性药也要小心孩子误服
  陈娟表示,不仅是毒药,孩子误服用饮料瓶子装着的洁厕净、洗洁精,老人家的降压药、降糖药等情况也很常见。她表示,家长发现后应马上给孩子漱口,接着送医院就医进行消化道毒物清洗,吸收到血液里面的东西,则需要采用更高级的手段排出来,“不建议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家长进行催吐、洗胃等操作,以免孩子误吸使毒物反流到体内其他器官。”
其他文献
自西方文化研究理论传入中国二十年以来,这一理论经过中国化的转换和建构,从当初的边缘性理论成为当代显学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文化研究的泛化或泛文化研究也随之兴起,
期刊
昨夜春雷声声入耳,今日春雨停息。行进在申城的人行道上,眼前花枝绽放,地上的绿草与花朵上的水珠儿,在渐渐放晴的天色里一点点蒸发。童年时,如遇这样久雨初晴的日子,被闷坏的
孩子频繁哭闹,并且一哭就停不下来,这恐怕是多数父母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去商场购物,孩子很想要某个东西时,一看家长不同意,先是央求,如果家长仍不同意,就开始大哭大闹。起初,不少家长还会耐心地哄劝、给孩子讲道理,最后实在说不通,要么自己妥协,要么直接用“揍”来解决。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当然不是!  孩子身体不舒服 家长要及时安抚  孩子生病了,哭闹不止;孩子摔倒了,身体被磕碰得很疼,不停哭闹。这些都
期刊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契丹民族具有巨大的文化创造力。在中国北方广阔的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其中雕塑艺术涉及契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
学位
现在人们都知道开窗通风是最好的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但是,如果在天气比较冷、室内温度比较低时,比如秋末冬初,“排污”效果往往不太明显。因为温度低,有害气体“乖乖”呆在家具、地板、墙壁里,只有当室温变高,达到20℃以上时,有害气体才会释放出来。这时候,将窗户打开通风,有害气体才会被彻底清除出屋。那么,在秋冬季如何给新家“排污”呢?  如果您家新房现在刚刚装修完毕,可以利用暖气来抓紧解決室内空气污染
期刊
编者按  二十五年过去了,阎雷的上世纪80年代除了美好的回忆甚至一无所有,但他对此无怨无悔。他也绝对想象不到当初那个青年的决定给他带来了那么巨大的改变,甚至远远超越了他自己的生活。近日,阎雷由于在中国出版图书而走进了国内摄影人的视野,我们也借此与阎雷展开了关于他的上世纪80年代的对话。  对中国的向往  1979年,当中国一夜之间突然向世界敞开了它的大门,批准第—批旅游签证时,我自己仿佛体验了一把
筷子的选择很多,竹筷、漆筷、木筷、金属筷……由于材料不同,在使用时可能会造成一些风险。哪一种有致癌风险?哪一种会伤肝?而哪一种材料的筷子最安全?听听医生怎么说。  原木筷  大多数家庭最常选择的筷子品种,但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孙锋副主任医师介绍,黄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物——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毒性、致癌性最强的天然致癌物。  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未清洗干净的筷子
期刊
研究目的:控制词频、语义透明度、复合词内部构成等因素,以词组为对照来研究汉语双音节复合词的词汇通达及心理表征方式;并探讨复合词中心性(headedness)、构词规则能产性在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