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时间疏散模型在建筑出口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z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城市的各个公共场所来说,出口的疏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如果出口的疏散能力小,在人员密集时人群就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疏散,很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如果这种堵塞现象没有及时消除,就会引起人员的恐慌,甚至引发踩踏事件,因此,设计人员在公共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疏散口的疏散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设计适中的疏散口。本文主要探究离散时间疏散模型在建筑物出口设计中的应用。
  离散时间疏散模型;建筑物;出口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对于城市的各个公共场所来说,出口的疏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如果出口的疏散能力小,在人员密集时人群就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疏散,很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如果这种堵塞现象没有及时消除,就会引起人员的恐慌,甚至引发踩踏事件,因此,设计人员在公共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疏散口的疏散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设计适中的疏散口。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出口的疏散能力不仅与出口宽度有一定的关系,还与出口人流通过率有关,在传统意义上影响建筑物疏散能力的相关研究中,一般会把建筑物出口人流通过率作为一个固定数值进行研究,但是出口的人流通过率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人流的情况会由于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一些变化,除此之外,人流的速度和人群密度也对人流通过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疏散时间的计算在建筑物出口的设计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针对不同建筑物的疏散时间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泛,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前的疏散时间计算公式难以真实的反映出人员实际的疏散情况,尤其是在人群密度较高时的疏散情况。虽然人群在建筑物中的疏散数据可以通过电脑来模拟,但是电脑模拟软件主要是针对人群的特性来模拟,难以全面的反应出建筑物人群疏散时间,因此,必须要运用离散时间疏散模型来详细的计算出建筑物中人群的实际疏散时间,为建筑物出口的设计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1離散时间疏散模型简介
  1.1群集理论模型
  1.1.1群集理论概念
  群集理论最早是由日本著名学者Togawa提出,群集理论认为,要计算出建筑物中实际的人群疏散时间,可以在人群的疏散方向中取一个断面,标识为p,向该断面前进的人群则称之为流入群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的影响,例如台阶、通道宽度变化以及楼梯灯因素的影响,使得通道的特性得以改变,这种情况下断面处出现的滞留人群就称之为滞留群集,滞留人群中通过该断面继续前进的则称之为流出群集,通过这三个群集数据来得出建筑物中人群的离散时间。可以看到,群集理论中主要强调了三个概念,即流入群集、滞留群集以及流出群集。
  1.2群集模型的实际应用
  通过群集理论可以得出断面P点出的集结群集、疏散群集以及滞留群集。
  1.2.1集结群集的计算方法
  1.3疏散群集人数的计算方法
  2离散时间疏散模型在建筑出口设计中的应用
  人群的流动系数是离散时间疏散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该参数主要表达了人群的密度以及人群的移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人群的密度和人群的移动速度呈对数关系,同时也可以说两者是呈线性关系,人群的移动速度跟人群的密度呈反比,如果人群的移动速度大,那么人群的密度就小,如果人群的移动速度小,那么人群难以疏散,其相对密度的数值就会偏大,在实际的建筑出口中,人群密度越大,那么越容易发生人群的聚集。
  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表面,疏散人数随出口宽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时间t=20~30s时,时间与人数的线性曲线呈现出弯曲的形态,这种弯曲形态出现的原因就是由于在这一时间段内,出口处人群密度不断变大从而导致人流通过率下降的原因,据实际的调查活动表明,当建筑物中出口的宽度由2.1米增加至4.1米时,疏散时间就大幅减少,减少的时间接近50秒,当建筑物出口的宽度继续增加至6.1m时,实际疏散时间只减少10秒左右,这种情况的对比说明,在建筑物的出口宽度到达一定的数值后,单纯的增加建筑物的出口宽度并不能从本质上缩短疏散时间,因为当建筑物的宽度到达一定的程度后,人群的聚集数值也有所不同,在这个时候,决定建筑物中人群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就转变为人群的聚集状态参数了,人群的聚集度越高,疏散时间就越慢,人群的聚集度越低,那么相应的疏散时间也就越快了。除此之外,当建筑物的出口宽度从6.1m减小至2.1m时,不同疏散模型的人群疏散时间之间的差异就会减小,数值参数慢慢的接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当建筑物的出口宽度设计为6.1m时,那么这种宽度数值下决定不同疏散方式的人群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群的运动距离了,人群的运动距离越大,那么疏散时间就越快,人群的运动距离越小,那么就可以判断出相应的疏散时间就越慢了。随着建筑物出口宽度的下降,那么这时人群在出口处的聚集状态就成为影响出口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在建筑物的出口宽度下降至2.1m时,不同疏散方式的人群具体状态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几乎保持同步,由于这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疏散方式之间疏散时间的差别也很小,甚至接近为零。同时,在考虑建筑物出口的疏散时间时,除了要考虑到人群的聚集参数、人群的运动距离等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到人群的滞留对疏散速度和疏散时间的影响,在建筑物出口宽度比较窄的情况下,人群的滞留对人群疏散速度和疏散时间的影响就很大了,在宽度到达4.1米和6.1米的情况时,这个时候人群的滞留对疏散速度和疏散时间的影响就很小了。
  离散时间模型应用的关键问题是人群流动系数的数值,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对人群流通系数不应该按照常规的常数进行取值,应该根据人群聚集度、聚集时间的变化将人群流通系统作为一个变量来研究,传统的数值计算工具只是一个简化的计算工具,不会考虑到人群流动系数对实际疏散时间的影响,离散时间疏散模型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人群流动系数作为变量来计算出实际的疏散时间,因此,离散时间疏散模型富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为建筑物的出口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国敏、倪照鹏、张青松: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离散时间模型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J},2010(4)
  [2]王振、刘茂:离散时间疏散模型在建筑出口设计中的应用,天津大学学报{J},2010(4)
  [3]刘强、杨浩、陆化普:运动场馆人流疏散及其模型探讨,土木工程学报{J},2004(37)
其他文献
人类在工程中应用混凝土,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城市的占地面积有混凝土建筑物占据了90%以上,河滩、河谷、绿化地等只占10%的面积。混凝土多用在道路、桥梁、民用建筑物、港口、码头、水闸、水库、堤防等工程中。在工程建筑物所实用的材料大致上是一致的,是混凝土。称人工造的石头,简称,砼(tóng)。字创造时间1953年,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基本上看字就知道用途,就是混合成功的水泥.也
期刊
【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5-02  图书馆是人员密集而且流动性较大的文化场所,它以环境优雅、安静卫生、资料全面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然而图书馆并不是无菌区,一直被人们认为环境雅洁、安静的图书馆,其实隐藏着许多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直接威胁着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  1图书馆环境的主要污染  目前图书馆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纸质文
期刊
目前,泥石流灾害在我国频频发生,导致我国社会、经济、物质以及环境等都受到了和很大的影响。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泥石流灾害做出了易损性评价,但这些评价主要针对的内容并不全面,尚未出现关于工程基础设施易损性的程度评价,从而导致我国隧道工程的承灾能力较低,受泥石流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根据泥石流的致灾特征和隧道工程的承灾特点来对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各个因素对工程易损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隧道工程的易损性评价
期刊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条件下,我们要加大对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应该有所提升,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15-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加深,建筑工程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期刊
文章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其中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规划应该注意的典型问题。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8-01  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确保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有条件地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是政策所允许的。一则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
期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建筑朝向多功能化、外形复杂化的目标不断发展,但是在建筑施工中由于难度较大、結构复杂,所以要不断提升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相比,高层有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等明显的不同。就要对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使建筑事业得到更迅速地发展。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
期刊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30-01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水资源还处于一个有待开发的阶段,因此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然而在水力工程建设与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同其他工程相比,这一工程的环境影响更加广泛,对社会环境、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水文情势
期刊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崭新的课题。  低碳农业全球变暖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識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31-01  全球变暖导致全球温度
期刊
随着建筑钢结构行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结构的需求,焊接节点构造也越來越复杂,焊接节点制作时的可达性也愈见突出,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复杂焊接节点可达性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几点焊接节点可达性的解决思路予以借鉴。  建筑钢结构;焊接节点;可达性;  【中图分类号】P75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16-03  一、前言  随着建筑钢结构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艺术造型、
期刊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31-02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