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中滦县MS7.1地震形成的NW向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上.为进一步研究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拟基于前人资料,对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展开调查,并实施探槽开挖和钻孔探测.探槽揭示出小型砂脉和宽1.0—1.2m的大型砂脉分别为1976年唐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二期)”多个GPS连续观测站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与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进行比较
基于自贡西山公园山体地形影响台阵和唐山响堂土层场地台阵的地震动记录,采用互相关分析、相干系数分析、傅里叶谱比法和考虑相干系数的傅里叶谱比法,对比研究了山体地形和土
本文采用喜马拉雅科学探测台阵四川省境内10个台站,计算了所有地震信号0.5—15Hz的H/V谱比,分析了震级、震源距对H/V谱比的影响,并与各台站场地地脉动H/V谱比进行了比较.结果
针对我国即将发射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观测物理量和观测频段,结合我国现有地基观测基础和对比观测需求,本文提出了地面对比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包括观测对象、观测频段和观测区
基于频率-波数域算法的理论地震波形图方法,可以数值模拟频率达到10 Hz、震中距达1000 km 的区域理论地震波形图。该算法适用于计算大量分层地壳结构中激发的导波Lg 波。本文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和纤维素法对鸭跖草叶点霉Phyllosticta commelimecola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dsRNA进行测定,分析遗传多样性和dsRNA与菌株的致病力的关系. 结果表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64种,隶属于30科59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菊科(7种)、豆科(5种).全部定居植
根据家鸡催乳素受体基因胞外域序列(GenBank号:D13154)设计并合成1对覆盖编码区58~1249位核苷酸的引物,以家鸡垂体总RNA为模板,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了特异性片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