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卫的藕汤罐头很赚钱

来源 :生意经·经营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37岁的王红卫和妻子从蔡甸黄陵油厂下岗了。两人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东借西凑,开了一家鲜鱼加工厂,收购鲢鱼,加工成半成品后运往西北。
  搞鲜鱼加工,源于王红卫到西北跑业务的见闻。2002年,油厂的菜子原料不够,王红卫到西北采购大豆,凑巧当地朋友过生日,吃饭时满满一桌菜肴中竟然有一条木制的鱼。朋友解释,当地缺雨少鱼,宴会上用木鱼代替。这让来自鱼米之乡的王红卫大为震撼:如果将家乡的鱼加工后销往这个城市,肯定有赚头。
  找准了市场,产品自然大受欢迎,王红卫的生意没费劲就打开了局面。2004年上半年发生禽流感,鱼更畅销了,王红卫一年赚了300多万元。
  好景不长。淡水鱼加工门槛不高,看到王红卫赚钱,很多人纷纷效仿,东西湖一次性开了5家,蔡甸、汉南各新增2家,“市场饱和了,竞争也加剧。”生意陡转急下,销售额锐减8成。
  
  捕捉消费习惯商机 罐头上市就旺销
  王红卫意识到该转向了。
  厂房边上就是高庙农科所——蔡甸区有名的莲藕新特品种培育基地,周边有几十亩的莲藕试验田。王红卫眼前一亮,为何不做莲藕文章呢?
  蔡甸的莲藕名声远扬。在蔡甸,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煨排骨藕汤。湖北人有个风俗:女婿上门,丈母娘都会炖莲藕排骨汤来招待。有亲朋好友来访,主人也会端出一大碗排骨藕汤。但是,排骨藕汤好喝,煨制却很麻烦,买原料、清洗、调配、煨制,大半天才能喝上。而且,排骨藕汤离开湖北也变了味。王红卫在上海出差时,喝到的就是“怪味汤”。
  2006年时,蔡甸莲藕种植面积有15万亩,“加工企业也只有3家,”王红卫琢磨,蔡甸种植莲藕历史悠久,相关加工品不少,如盐渍藕、藕粉、藕面条等。自己进入晚,不可能再与其他同行竞争,而且,那些产品附加值低,也卖不出好价钱。自己得主攻高附加值的品种,要做就做加工。藕一般11月到来年4月才有得吃,“何不直接把藕汤加工后做罐头,反季节销售?”
  王红卫开始考察市场。只要有时间,他就去户部巷走走,这条小巷是武汉地区远近闻名的小吃一条街。王红卫随便找了一家坐下,要碗汤,然后就和老板开聊,“你这生意不错啊,一天能卖几锅?”老板说:“每天煨4-5锅,10块钱一碗,再少也能卖1500元钱。”户部巷里莲藕排骨汤随处可见,按照老板说的来算,莲藕排骨汤每天营业额有几十万元。
  煨汤技术在蔡甸很容易找,王红卫先后向小蓝鲸、艳阳天等大型餐饮企业的特级厨师请教。藕汤用炭火煨制,“只有这样,才能将藕和排骨的原料味道完全释放出来。”但是,如何延长保质期和杀菌,才是做排骨藕汤罐头的最大难题。王红卫专门找到华农的专家开始反复试验、比较、观察。前后总投入近50万元,排骨藕汤罐头终于“出炉”了,保质期能达到2年。“这钱花得值。没有保鲜技术,排骨藕汤罐头就不存在了”。
  2006年6月,王红卫引进2条罐装生产线,注册了银莲湖商标,开始生产。排骨藕汤罐头每罐定价24元,和人们自己花钱买材料炖汤的成本差不多,因此一上市就大受欢迎,到年底一统计,共销售藕汤罐头75000罐。2007年,王红卫将罐头进了中百仓储,定价仍然是24元一罐,销量一路上扬。
  有的消费者说:“自己在家煨藕汤挺麻烦的,又要洗、要切,有时候工作忙了,小孩子要吃就直接买一罐,味道都是一模一样的。”还有的消费者是因为有亲戚在外地,在当地买了罐头,给亲戚邮过去。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根本没有新鲜的莲藕,想要吃藕汤了,就买一些。越来越多的武汉人选择把藕汤罐头作为礼品带给外地的亲朋,为此,王红卫专门设计了礼盒包装,不少外地客户也打来求购电话。
  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也纷纷前来合作。2007年,罐头产值就达到了300万。
  
  捕捉农博会商机 打开北方市场
  占据了本地市场以后,王红卫开始计划打开北方市场。北方地区天气寒冷,莲藕不多见,自己的罐头香甜浓郁,养胃驱寒,肯定会有市场。
  王红卫给西安、哈尔滨市场发数十箱货,本以为订货电话会随即而来,结果却是迟迟没有下文。一再催问,得到的答复是——除了湖北人,本地人几乎不买。
  作为一个新产品,人们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消费了。王红卫开始跑北方市场,在商场和大型超市展开免费试吃的活动,慢慢地,销售额有些提升。
  自己这样打市场不是办法,还是得通过招商来建立销售渠道。王红卫盯上了一年一度的农博会。农博会名气大、定位鲜明,都是农口生意,厂家和经销商云集,这里面肯定有自己的经销商。王红卫将藕汤罐头带到展场,打出“排骨藕汤还能直接买回家喝”的标语,免费品尝,展台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不出王红卫所料,展会当天,就有经销商签约,新世界超市的买手也让他把藕汤罐头送进超市。如今,王红卫的藕汤罐头已经在全国近十个城市打开了销路,同时,他又开发了鸡汤和鱼丸两个新产品,也逐渐成为了公司的主打产品。北至黑龙江,中部的京津、西安地区,都有王红卫的经销商。
其他文献
每天早上公司的晨会上,曾勇和他的员工都会唱《感恩的心》这首歌。刚过完30岁生日的曾勇如今已经是三家珠宝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了。站在15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望着窗外高楼林立的城市,他对我说:“我的水晶坊事业就是帮助大家成功创业的事业。”“一个人的成功算不了什么,只有实现中国珠宝的平民化、大众化、百姓化;实现每一个中国人怀石拥玉的梦想;帮助更多人创业成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因为我
期刊
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和努力的强度,而在于观念、性格、能力和视野的综合因素。  她曾经是大上海最低层的一位洗碗妹,老板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不许到大厅,免得吓跑客人”;21年后,嘉兴市副市长周阳评价她说:“她的财富,在我们嘉兴绝对是前三名。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确实,这位叫孙雅囡的女士发生的变化几乎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她发家的不过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粽子!    寻寻觅觅
期刊
大中小今年零售领域的经营模式出现一个重要变化,有近30个行业推出了自助售卖模式,如女性用品、酒店用品、街边饮品、汽车服务……  80后最佳创业项目之最实用:  ——自助售卖模式赚钱更简单  今年零售领域的经营模式出现一个重要变化,有近30个行业推出了自助售卖模式,如女性用品、酒店用品、街边饮品、汽车服务……其优势有两点,一是与传统零售模式相比,自助售卖模式可以大幅降低房租、人工成本,通过节流方式,
期刊
目前投资10万元规模的藤艺店,一般一年的经营收入在150万元左右,扣除各项开支,纯利在13万元以上。藤艺店卖得最好的是小工艺品、饰品和家居用品。诸如,CD架、拎包、草鞋、藤艺画、置物箱和书架等。藤制沙发前景看好,有条件可以考虑。  如今人们注重生活质量,讲个性、讲情调、讲品位。一成不变的家居装潢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复古浪潮的兴起,古色古香、沉寂多年的藤艺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期刊
中国台湾地区有一个菜农,每天去市场卖菜,一天大概能够赚200元钱:可是有一天他发现,因为当地人在初二和十六这两天必须敬拜土地爷,所以许多企业都要派采购员到菜市场买敬拜用品。  他灵机一动,去了一栋16层的大楼,这大楼内有160家企业,他对老板说:“您没有必要让您公司的采购员每个月这两天去市场,我可以送货上门。我的产品分为三个等级,A类价格1500元,有鸡鸭鱼肉,水果、饼干和烧拜用品;B类1000元
期刊
2万元能干什么?在今天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背景下,如果你想创业,2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然而,人生总会邂逅一些惊喜。江苏洋河绵柔经典酒业公司近年就推出一项“2万元成就大事业,无店铺销售方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投资门槛,帮助广大有创业激情,却没有多少资金的老百姓,在短时间内成就一番大事业。  饭局结束,蒋君晖看了一下手表,已是夜里十一点多,他内心的喜悦全都写在脸上。  略带醉意的蒋君晖在酒店
期刊
当绿色调味品逐渐被演奏成行业主旋律时,隐忍十余年的于连富以一根骨头为武器,挟一派行业大佬之气势,掀起了一场继味精、鸡精之后的第三次行业革命。  作为独凤轩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于连富常说自己是一个游走在食品行业之外做食品的人。  在这个行业里浮沉多年,他执拗地固守着那条产业空隙,即便是被同行及亲友所不理解,甚至险些荣登“先烈”神坛。  直至绿色调味品逐渐被演奏成行业的主旋律,隐忍十余年的他已然成为
期刊
据估计,目前中国已有200多家国内户外用品生产商,七八十家全球著名的户外产品制造商以及俱乐部,户外运动用品以及装备的年销售额已达7亿元。而2002年这个数字还不到3亿,2000年这个数字是6千万元,市场潜力非常可观。2004年冬季,国内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次已超越1亿人次。  但据业内人士估计,就目前为止,户外行业的市场份额仍很保守。  在六月份结束的第16届中国体博会中,近几年刚刚在中国兴起的“户外
期刊
霉豆腐味道绝美食客尝过就买   在湖南一个古老的土家族村落——洗车河,当地有吃霉豆腐的习惯。到了冬天,家家都会做一些。制作霉豆腐工艺复杂,把泡一晚的黄豆磨成浆,用柴火煮开,然后点卤做豆腐。这个豆腐韧度大,摔不碎。豆腐做好后,切成小块,放置10-15天,自然发酵,在豆腐的表层长出一层霉,再通过腌制,就变成霉豆腐了。霉豆腐富含氨基酸,口味微辣咸香,只要吃上一口,就有欲罢不能之感,越嚼越香。   做霉豆
期刊
对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将多年的兴趣转化为热爱的事业,在小有成就后回头望去,绝对感到是人生一大幸事。  不过“梦寐以求”与“美梦成真”之间终归有差距。以叶文超为例,1987年出生的他创业时间不长,但做的事情一直围绕着他的挚爱——车。他的祖父做过轮船机械工程师,父亲研究飞机,到他这里,从小对汽车感兴趣,在法定驾驶年龄前他就迫不及待悄悄学开车,大学选择学习的也是简单的汽车制造。  他现在的生意是改装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