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四动”,指的是“外在压力的推动,情感体验的触动,价值认同的助动和自我超越的驱动”,而这四动之间的关系既层层递进,又多维互动。
作者简介:
周秀英,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英语教师。从教15载,做班主任工作10年有余。秉行的教育理念为“我教,我思,我快乐”。近两年来,已累计发表随笔10万多字,有多篇文章获奖。
背景篇
走进初三(5)班
用一组数据来直观描述一下我班的轨迹:
3年前,我班的入学英语成绩为全班平均35.5分,比同年级其他班级中平均分成绩最低的还要低32分,比平均分最高的则低了50分。除了英语,其他成绩怎么样呢?我只要给出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分班时我们班级的第一名叫周亮,他在当时选班摸底考试中排在年级的224名,年级一共349人,在接近倒数一百名之内。这就是说,这些英语基础很差的孩子,语文和数学成绩总体也很薄弱。
之所以班级间会出现这种显著的差异,源于学校因“类”施教的办学理念。学校设“自主班、非常自主班、情态提高班、英语强化班”等几类,然后让家长和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我班的学生正是由那些英语基础特别薄弱的孩子组成的“英语强化班”。前面说过,不止英语,这些孩子其他两门科目也很薄弱。我想这可能与英语这门课特别强调勤奋和自主有关,英语不好的学生,多数学习习惯和态度上也有一些问题。
这里是全年级三年前和最近的一次统考中,各班级的英语平均分一览表:
由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我班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提高。除英语外,大部分学生的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进步。可以说,我们对于选班时因“类”施教的初衷已得以体现。
各方评价:
任课老师是这样评价我们班的:三(5)班的班集体建设可以说是我们蠡园中学建设积极情态的一个代表。基础薄弱的一(5)班能有今天三(5)班这样的成绩,不能不归功于成功的班集体建设。三(5)班的孩子,虽然学习基础较其他班有一定差距,但在班集体力量的感召下,他们不言放弃的学习精神也同样激发着任课老师的教育热情。他们3年的收获不仅是成绩的提高,更有人格与思想的成长。
家长又是怎么看的呢?初一下半年,来自遥远甘肃的雒嘉欣同学家长的一封信或许能反映多数家长的心声:“雒嘉欣在这一年中变化真的很大,无论是态度还是学习,包括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方面都表现出了以往任何时候没有过的状况。我很清楚这都是得益于蠡中的教学模式,得益于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而这一切又都在无形中触动和感动着我,我与学校和老师的自主互动意识更强烈了。”
学生的看法当然是最不能忽视的。不久前我在班级做了一个调查,内容是:“如果让你用一些词形容一下自己在班级内的学习和生活,你会用什么词?为什么?”结果,有52%的人用到了“快乐”这个词,37%的人用到了“充实”这个词,还有近20%的孩子不约而同用到了“幸福”这个词。我将这看作是对我这个班主任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我想,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自己在管理过程中一套个性化的做法,我将其简称为“四动”体系。
操作篇
我的“四动”班级操作系统
所谓“四动”,指的是“外在压力的推动,情感体验的触动,价值认同的助动和自我超越的驱动”,而这“四动”之间的关系既层层递进,又多维互动,但在现实中,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
1.外在压力的推动
外在压力的推动指的是在一定制度或指令下,推动班级形成良好的规范,或曰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但这种推动和约束必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适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二是正向,不能总是以惩罚来约束规范的实施;三是垂范,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情感体验的触动
这是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首先我想以两个班级故事来阐述和佐证自己的观点。
班级故事:奄奄一息的吊兰度过了危险期,乌龟能经常晒太阳。
相信很多班主任都在班级搞过绿化活动。我也不例外。以前每逢开学,我就发动学生捐花草,或是用班费买一点花草。但不管是捐的花草还是买的花草,结局都只有一个:很快被养死了。尽管班级也有专职的花草管理员,有的还是自告奋勇的,但往往都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于是本学期我决定改变这个现状。思考的结果是不发动,不鼓励,也不买,但花草还是要养,怎么办?自己想办法!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家里废弃的花盆带来,这样花盆的问题就解决了。其次是花苗从哪来?答案是“淘”!学校吊兰很多,见到大的掐两棵,很快累计了十几株,这样苗的问题就解决了。
接下来,全班一起养,具体是由各小组认养。我也和他们一起认养了两盆。为树立榜样,我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吊兰,浇浇水,搬出去晒晒太阳。
这样一来,情况马上有了改变。明显的是那些男孩子,以前从不会关心花草的,但现在一有空就去看看自己组的花草,再评评其他组的花草。因为要评比,别的小组养得好,他们也得想办法,谁也不甘落后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这么一个小组,他们小组的吊兰直到一个月时还是叶子发白发灰,耷拉在泥土上,谁都以为这盆吊兰是肯定要死的了。可这个小组的孩子没有放弃,一直在积极想办法,上网查资料,向家长求助,带来鸡蛋壳、淘米水来挽救自己组的花草。
也许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某个周一到校,我们突然发现这盆濒死的吊兰活了,叶子全部舒展开来,显得生机勃勃。
全班孩子都很激动,不禁鼓起了掌,既为这盆吊兰,也为这个小组,更为班级的目标实现而高兴。因为将十盆吊兰全部养活,是我们班级的目标之一。
当天下午,我们就开了一个班会,题目是“一盆吊兰的启示”。讨论的结果,我们一致认定:吊兰如人,人如吊兰,也许起点不同,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则后来者未必不居上……
从这个故事中,我总结出:一个班主任要有创造教育契机及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吊兰全部养活后,我们决定迎接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养小动物,讨论的结果,觉得养乌龟最合适。
乌龟买来了。只要一出太阳,负责的同学就将乌龟捧出来晒太阳。吃饭时,负责的同学一边自己吃,一边将乌龟放在面前的桌上,自己吃一点,再喂小乌龟吃一点!
可以说,区区五块钱买的小乌龟,养的过程代表的不仅是全班孩子的期盼,更是孩子们爱心、细心、耐心及责任感的体现。
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培养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比老师个人充满爱重要得多。确实如此。但爱心、责任感从何而来?仅靠班主任的说教恐怕是难以达到的,得让其具体化和实在化。
归纳总结一下,关于“情感体验的触动”可以概括为三个实践途径:
一是德育无痕,贵在有恒。操作的关键词是“发现”。班级管理都是由一些琐碎而细微的小事构成。但往往正是这些小事,能够考验一个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洞察能力。
二是精致设计,智慧生成。操作的关键词是“演绎”。班主任不能被动地等待事情的发生,而是要主动演绎一些故事,主动去设计一些教育的事件。
三是“集体教育,教育集体”。在养花草和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人际关系得到加强,爱心、责任感得到提升,整个集体都得到了教育和发展。
3.价值认同的助动
实践途径:确立价值理想,创设共同愿景。
操作原则:自我完善,合力共赢。
“确立价值理想”简言之就是“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完善的意识,我们开展了“德育成长树”活动,在教室后墙上设置了树状的示意图,学生针对自己急需完善和改进的性格弱点,提出目标和实施措施。比如有孩子认为自己不够坚强,于是就在“德育成长树”上写“成为一个意志坚忍的人”,措施则是“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微笑着对自己反复说几遍‘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尽管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但起码,孩子们已经初步具有了自我完善的需求和意识。
“创设共同愿景”指的是师生合力下,共同建设班集体。
为此我们师生合力做了两件事,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班级任课老师QQ群,一有问题就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二是创立班级任课教师沙龙,就班级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研讨。可以说,通过这两项举措,不仅增进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而且还碰撞出了许多思维和灵感的火花。通过这些活动,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
4.自我超越的驱动
实践途径:自我提升,自主发展。
班主任从“老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管理”到“自我管理”,由“学会学习”到“学会做人”,由“被动关注现在”到“主动着眼未来”,由“目光短浅”变为“志存高远”……
自我超越是途径,是方法,也是追求和理想。
总结与反思
最后再回顾一下我的“四动”班级操作系统:外在压力的推动,情感体验的触动,价值认同的助动,自我超越的驱动。
我个人认为班级教育操作系统特点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富于个性化的。共性为前提,个性为平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要求班主任分析自身工作特色,发扬优点,加强自身学习。
(责 编 涵 冰)
作者简介:
周秀英,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英语教师。从教15载,做班主任工作10年有余。秉行的教育理念为“我教,我思,我快乐”。近两年来,已累计发表随笔10万多字,有多篇文章获奖。
背景篇
走进初三(5)班
用一组数据来直观描述一下我班的轨迹:
3年前,我班的入学英语成绩为全班平均35.5分,比同年级其他班级中平均分成绩最低的还要低32分,比平均分最高的则低了50分。除了英语,其他成绩怎么样呢?我只要给出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分班时我们班级的第一名叫周亮,他在当时选班摸底考试中排在年级的224名,年级一共349人,在接近倒数一百名之内。这就是说,这些英语基础很差的孩子,语文和数学成绩总体也很薄弱。
之所以班级间会出现这种显著的差异,源于学校因“类”施教的办学理念。学校设“自主班、非常自主班、情态提高班、英语强化班”等几类,然后让家长和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我班的学生正是由那些英语基础特别薄弱的孩子组成的“英语强化班”。前面说过,不止英语,这些孩子其他两门科目也很薄弱。我想这可能与英语这门课特别强调勤奋和自主有关,英语不好的学生,多数学习习惯和态度上也有一些问题。
这里是全年级三年前和最近的一次统考中,各班级的英语平均分一览表:
由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我班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提高。除英语外,大部分学生的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进步。可以说,我们对于选班时因“类”施教的初衷已得以体现。
各方评价:
任课老师是这样评价我们班的:三(5)班的班集体建设可以说是我们蠡园中学建设积极情态的一个代表。基础薄弱的一(5)班能有今天三(5)班这样的成绩,不能不归功于成功的班集体建设。三(5)班的孩子,虽然学习基础较其他班有一定差距,但在班集体力量的感召下,他们不言放弃的学习精神也同样激发着任课老师的教育热情。他们3年的收获不仅是成绩的提高,更有人格与思想的成长。
家长又是怎么看的呢?初一下半年,来自遥远甘肃的雒嘉欣同学家长的一封信或许能反映多数家长的心声:“雒嘉欣在这一年中变化真的很大,无论是态度还是学习,包括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方面都表现出了以往任何时候没有过的状况。我很清楚这都是得益于蠡中的教学模式,得益于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而这一切又都在无形中触动和感动着我,我与学校和老师的自主互动意识更强烈了。”
学生的看法当然是最不能忽视的。不久前我在班级做了一个调查,内容是:“如果让你用一些词形容一下自己在班级内的学习和生活,你会用什么词?为什么?”结果,有52%的人用到了“快乐”这个词,37%的人用到了“充实”这个词,还有近20%的孩子不约而同用到了“幸福”这个词。我将这看作是对我这个班主任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我想,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自己在管理过程中一套个性化的做法,我将其简称为“四动”体系。
操作篇
我的“四动”班级操作系统
所谓“四动”,指的是“外在压力的推动,情感体验的触动,价值认同的助动和自我超越的驱动”,而这“四动”之间的关系既层层递进,又多维互动,但在现实中,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
1.外在压力的推动
外在压力的推动指的是在一定制度或指令下,推动班级形成良好的规范,或曰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但这种推动和约束必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适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二是正向,不能总是以惩罚来约束规范的实施;三是垂范,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情感体验的触动
这是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首先我想以两个班级故事来阐述和佐证自己的观点。
班级故事:奄奄一息的吊兰度过了危险期,乌龟能经常晒太阳。
相信很多班主任都在班级搞过绿化活动。我也不例外。以前每逢开学,我就发动学生捐花草,或是用班费买一点花草。但不管是捐的花草还是买的花草,结局都只有一个:很快被养死了。尽管班级也有专职的花草管理员,有的还是自告奋勇的,但往往都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于是本学期我决定改变这个现状。思考的结果是不发动,不鼓励,也不买,但花草还是要养,怎么办?自己想办法!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家里废弃的花盆带来,这样花盆的问题就解决了。其次是花苗从哪来?答案是“淘”!学校吊兰很多,见到大的掐两棵,很快累计了十几株,这样苗的问题就解决了。
接下来,全班一起养,具体是由各小组认养。我也和他们一起认养了两盆。为树立榜样,我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吊兰,浇浇水,搬出去晒晒太阳。
这样一来,情况马上有了改变。明显的是那些男孩子,以前从不会关心花草的,但现在一有空就去看看自己组的花草,再评评其他组的花草。因为要评比,别的小组养得好,他们也得想办法,谁也不甘落后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这么一个小组,他们小组的吊兰直到一个月时还是叶子发白发灰,耷拉在泥土上,谁都以为这盆吊兰是肯定要死的了。可这个小组的孩子没有放弃,一直在积极想办法,上网查资料,向家长求助,带来鸡蛋壳、淘米水来挽救自己组的花草。
也许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某个周一到校,我们突然发现这盆濒死的吊兰活了,叶子全部舒展开来,显得生机勃勃。
全班孩子都很激动,不禁鼓起了掌,既为这盆吊兰,也为这个小组,更为班级的目标实现而高兴。因为将十盆吊兰全部养活,是我们班级的目标之一。
当天下午,我们就开了一个班会,题目是“一盆吊兰的启示”。讨论的结果,我们一致认定:吊兰如人,人如吊兰,也许起点不同,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则后来者未必不居上……
从这个故事中,我总结出:一个班主任要有创造教育契机及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吊兰全部养活后,我们决定迎接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养小动物,讨论的结果,觉得养乌龟最合适。
乌龟买来了。只要一出太阳,负责的同学就将乌龟捧出来晒太阳。吃饭时,负责的同学一边自己吃,一边将乌龟放在面前的桌上,自己吃一点,再喂小乌龟吃一点!
可以说,区区五块钱买的小乌龟,养的过程代表的不仅是全班孩子的期盼,更是孩子们爱心、细心、耐心及责任感的体现。
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培养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比老师个人充满爱重要得多。确实如此。但爱心、责任感从何而来?仅靠班主任的说教恐怕是难以达到的,得让其具体化和实在化。
归纳总结一下,关于“情感体验的触动”可以概括为三个实践途径:
一是德育无痕,贵在有恒。操作的关键词是“发现”。班级管理都是由一些琐碎而细微的小事构成。但往往正是这些小事,能够考验一个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洞察能力。
二是精致设计,智慧生成。操作的关键词是“演绎”。班主任不能被动地等待事情的发生,而是要主动演绎一些故事,主动去设计一些教育的事件。
三是“集体教育,教育集体”。在养花草和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人际关系得到加强,爱心、责任感得到提升,整个集体都得到了教育和发展。
3.价值认同的助动
实践途径:确立价值理想,创设共同愿景。
操作原则:自我完善,合力共赢。
“确立价值理想”简言之就是“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完善的意识,我们开展了“德育成长树”活动,在教室后墙上设置了树状的示意图,学生针对自己急需完善和改进的性格弱点,提出目标和实施措施。比如有孩子认为自己不够坚强,于是就在“德育成长树”上写“成为一个意志坚忍的人”,措施则是“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微笑着对自己反复说几遍‘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尽管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但起码,孩子们已经初步具有了自我完善的需求和意识。
“创设共同愿景”指的是师生合力下,共同建设班集体。
为此我们师生合力做了两件事,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班级任课老师QQ群,一有问题就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二是创立班级任课教师沙龙,就班级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研讨。可以说,通过这两项举措,不仅增进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而且还碰撞出了许多思维和灵感的火花。通过这些活动,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
4.自我超越的驱动
实践途径:自我提升,自主发展。
班主任从“老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管理”到“自我管理”,由“学会学习”到“学会做人”,由“被动关注现在”到“主动着眼未来”,由“目光短浅”变为“志存高远”……
自我超越是途径,是方法,也是追求和理想。
总结与反思
最后再回顾一下我的“四动”班级操作系统:外在压力的推动,情感体验的触动,价值认同的助动,自我超越的驱动。
我个人认为班级教育操作系统特点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富于个性化的。共性为前提,个性为平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要求班主任分析自身工作特色,发扬优点,加强自身学习。
(责 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