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潜能和智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追求教育创新的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研究的方式,主动去研读课内课外的文学现象,发现并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获取文学知识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展潜能和智力,培养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的品格,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交往动机 注意品质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鲜明的个性特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创新能力,突出的实践能力,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能力。为了赢得这场竞争,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都在进行着教育改革。我国也对现有课程进行重组整合,改变学习方式,进行主题探求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代呼唤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语文学科面临的义不容辞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下面就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心理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
  1.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要适应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语文学生必须要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本质、特点、开设意义、学习目标、内容确定、实施原则、实施形式、评价方案、管理办法,等等。这无疑会刺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需要。学生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有利于平衡心理,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2.增强学生的交往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需要的心理倾向。“学会分享与合作”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创意以及成果,学生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创意和成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学生交往动机的心理傾向。交往动机的增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心理健康发展和适应当代社会是十分有利的。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生就会不断地钻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探索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兴趣将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
  4.形成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又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5.提高学生感知觉的敏锐性。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和知觉参与。
  6.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实施和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学生在组织和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7.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创造性想像的参与,这是由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想像力:会使学生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学生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8.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培养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必定要进行思维的心智操作,必须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从事和指导学生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9.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在亲身参与及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进一步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学到一些人际沟通技能,注意关心他人,越来越乐意并善于与人合作。这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成功的学生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学生。
  10.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理智感——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会使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外,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汤阴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
林其勉的工作室不大,布置很随性。他喜欢一个人呆在这里,关上门就拥有了一小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看看书,构思一个有意思的镜头,给作品找一个漂亮的名字。有时候什么也不做,
目的:探讨脊髓代谢型谷氨酸5 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receptor subtype 5,mGluR5)参与鞘内吗啡耐受的机制,评价脊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意识的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都对科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概括和创新性研究,只有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当前,学校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成份,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也欣喜地看到我国正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实施素质教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数学课堂
典型宣传的创新从何做起?我们的尝试是,从抓问题增强思想性和针对性入手,并以选题策划带动报道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让典型报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保持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对英语词汇知识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为了扩大高中生的词汇量及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提出了五点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 词汇教学策略  在语言教学中词汇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词汇就是语言的生命。在高中的外语教学中,学生对于篇章的理解程度是建立在认识大量词汇的基础上的。而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也是需要以掌握很多高级词汇为基础的。但目前高中
大学经营中有许多概念与管理有关,如管理活动的环节中的计划、组织、引导、调控,管理人员的能力中的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领导者的领导技巧和态度等.探讨大学管理活动中管
摘要:对于走入物理课堂的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台阶客观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方法  一、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
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以来,我国对已收集到的6300份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分别进行了抗旱、耐盐和耐湿性的统一生物学鉴定和分级,系统研究了棉花抗逆性的形态及生化机制,初步揭示了棉花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