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影响因素与治疗进展

来源 :中国医药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殊亚型,通常呈惰性进展,而少部分PTMC患者早期即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不良.临床实践中,外科手术、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是目前PTMC治疗的主要策略.特别是对于低风险PTMC,AS、超声引导下热消融已逐渐成为替代手术的一线管理策略.然而对于PTMC患者临床上如何进行有效风险分层、完善预后风险评估以及确立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鉴于此,本研究梳理了近5年有关PTMC的文献,基于PTMC患者临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等特征总结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病灶位置、病灶数量、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亚型、分子标记物、促甲状腺素水平、甲状腺钙化、妊娠等,针对PTMC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决策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PTMC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国内上市不同企业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质量状况及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家生产企业115批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依据法定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同时开展了不良反应影响因素(IgA残留量、促凝血物质残留)、病毒残留风险及Fc段生物学活性等3个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对检验及探索性研究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质量现状.结果 115批样品合格率为100.0%.IgA含量分布为(1~571) μg· mL\",活化的人凝血因子Ⅺ(FⅪa)活性分布为(0.
目的 采用平行人工膜渗透试验(PAMPA)对氨酚羟考酮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羟考酮的有效渗透性进行研究,结合溶解性测定的结果,分析2种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BCS),为氨酚羟考酮片制剂的处方筛选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μFluxTM型渗透测试系统测定2种药物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在pH5.0饱腹小肠模拟液(FeSSIF)和pH6.5空腹小肠模拟液(FaSSIF)中的有效渗透性,结合2种药物在pH 1.0~8.0缓冲溶液中的溶解度,分析BCS分类.结果 在FeSSIF和FaSSIF中测定的有效渗透性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受到国家取消药品和卫生材 料加成、政府财政补助不足、城市大型医院虹吸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中小型医院出现了医疗服务性收入未能按政策预期转化、可支配 医疗收入降低、救治能力逐年下降、管理现念落后等种种困境.
期刊
目的 探讨羧甲淀粉钠中残留的氯乙酸对马来酸氯苯那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存放条件下羧甲淀粉钠中氯乙酸残留量,以及以此制备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制剂中主成分、最大杂质、总杂质含量,考察羧甲淀粉钠中氯乙酸残留与马来酸氯苯那敏降解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批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氯乙酸残留,近20%的样品氯乙酸残留超过0.2%,最高达1.68%.马来酸氯苯那敏对照品在20℃与40℃条件下存放均稳定,无明显杂质产生;相同存放条件下,马来酸氯苯那敏的降解速率随羧甲淀粉钠中氯乙酸含量的增大而提高;氯乙酸含量相同的羧甲淀粉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