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昊的诗歌(组 诗)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遇该怎么表达
  有时候,因为怕衰老。我会难过。
  偶遇扫麦场的老年人被撞飞,
  路边的废瓶被重重弹起了一厘米,
  一厘米是阴阳两隔。
  虚构并不能解答我的困惑,
  我给母亲的微信中,
  “不要在马路上晾麦子。”我留言,
  我冲了一个冷水澡,凡事要冷静,
  尽管我想这么一直善良下去,
  对死去的蚯蚓,深表同情,
  对渐渐冷的天气,深表敬意。
  母亲回了一句:“知道了。”
  此刻我的手机可以不被比喻,
  稍微洋溢了一点祥和的气氛。
  可是,别人的难过,对亡妻思念。
  总是把照片替换成黑白,
  不知哪一天,也会被时间给撕掉,
  毕竟,这一段
  现实主义不可重来,我也得理性。
  并不垂直的鱼
  一开始捕捉到的不是鱼,
  是密密麻麻的田螺,
  想起了神话中的仙女。
  在三月,好像并不适合谈神话,
  羞羞答答地找你来谈修辞。
  你从一开始就跟我说谈几何,
  最后谈到了野鹿荡里的鱼,
  鱼是不规则的圆柱体。
  醒来篇
  我在老北洋醒来,
  羡慕那些醒不来的人。
  写完这一句,我已注意到,
  我的表达已不需要太大的震动。
  瓷器学入门
  终于谈到了瓷器,我要彻底亢奋
  动如脱兔,
  把表意主义发挥极致。
  就在柴窑口呼吸,
  呼吸空气。
  你可知晓其中有怎么樣的秘密?
  星期五下午,到盐城老虎桥,
  我悄悄给你讲来。
  【新声力】
  78
  鹿鸣
  游轮
  太阳走后,留下了黯淡的宝石
  镶嵌在水手的夜空
  礁石谨慎地匍匐在海上
  一艘新船,从许多旧船的上面轻轻驶过
  它不可以惊扰沉睡的白银
  醒来
  船死在岸边,鲶鱼游过来
  天空的皮肤淤青。离天亮还早
  你坐在诗里煮饭,米有些干
  我不饿。我也不给你水
  恩赐
  流星敲响鼓面,鸟在岩洞舞蹈
  野鸭竖起了尾毛。天空埋向雪山
  我带来羊肉,妻子分给了众人
  八月不缺少酒席。这黎明又与我何干?
  凌晨
  我没带给你惊喜。饥饿的苍鹰走下高原
  在赤裸的白昼,眼泪是最好的祖产
  我也不会试图接近你,在灵魂行走的地图上
  你的沉默不语是终点。羊群也倒在沉默中
其他文献
所谓下地  立在田埂,我不觉低下头来  那些倒伏的油菜花拖拽着我的目光  一同倒伏下来  左肩一片乌云,右臂一片白云  两片云簇拥着我——  一小片倒置的天空,一大团发酵的浓云  我轻轻挪动周身的黄昏,尽量不发出  电闪雷鸣  只静静落雨好了,一如落泪  顺便把我这些年体内积存的大雪  一片片拿出来  它们都是我写给你的信啊  脚下托举着我的大地,我的亲人  土豆地里念起土豆经  与月亮一起受孕 
期刊
驻村扶贫一年来,我天天奔跑在乡间小路上,走进一个个村庄,进入一户户院落,我看到了一张张笑脸,一双双祈求的眼神,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庄稼汉子。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渐渐地读懂了他们的心,他们对脱贫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是随着我的脚步走进他们,阅读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吧!  晚秋的一场雪  霜降的前夜,一场雪悄悄地来临。  下午时分,天空就布满了乌云,清风徐来,看样子霜降的天气要变。  风不停地
期刊
1  秋意渲染着大地 阳光  山地和即将成熟的稼禾  色彩和色差都是分明的  黄的橙黄的黄绿色的  争先恐后看着我 看得  我眼睛充满疑惑 固阳的  秋色 如此多彩而固执  她在改变曾经的错觉  贫瘠是过去时了 眼前  是多彩的稼禾富饶的山坡  时不时就看见一眼淖尔  在车窗晃过 那么多的  淖尔在大地的怀抱里  晃着人眼 好像在說  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2  这片我曾魂牵梦绕的土地  无数次地
期刊
奔向小康  群山巍峨  江河奔涌  神州大地  中华儿女守望相助  脱贫路上砥砺前行  奔向小康 奔向小康  这是初心  这是使命  幸福的花儿开满了城市乡村  富裕的日子荡漾着百姓的笑声  东风浩荡  春雷滚动  华夏大地  炎黃子孙龙腾虎跃  强国路上开启新程  奔向小康 奔向小康  这是心声  这是责任  快乐的歌儿震撼着大地天空  美好的日子洋溢着中国的笑容  奔向小康 奔向小康  幸福的
期刊
1  与固阳结缘,是在我四十岁之后了。  一道山的屏障,目光从来没能穿越。山,就像大地的画笔,将人分隔成一片一片的区域,将一片又一片的区域调整成不同的的特性,包括植物动物。固阳的莜面土豆,早有耳闻。但这里没有与我交集的亲属,所以我从来没有去过山那边。山,就像是一幅画,固阳就像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但固阳的土豆,早已是城区餐桌上的美味。特殊的地理结构,让土豆生长得异常繁茂。早些时候,父亲单位一到秋末
期刊
初秋的固阳县银号镇银号村,远山还一片碧绿,风从北面吹来,长在河沟里的柳树纷纷向南弯下腰。这是银号最美的季节,一人多高的玉米即将收割。从玉米播种到发芽,从抽穗到收割,时间在这个山沟里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年轻人都往外走,留下的鳏寡老弱者,一年年在这里消磨着人生中最后的光阴。  万物都在向阳开,阳光给予大地不同于雨水的滋润。人心何尝不是,没有阳光的滋润和照耀,内心那些沟沟壑壑里阴郁如何才能驱散。  站在玉
期刊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包头晚报》《鹿鸣》《内蒙古旅游报》《内蒙古风采》等报刊杂志,作品入选《包头文学作品选》《阴山下》《西口实录》等书籍,出版个人散文集《乡愁百味》《萨拉齐老故事》。  故乡写意  土默川,因蒙古族土默特部驻牧而得名,这里曾经水草肥美,牛羊遍地,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歌唱的地方。它北靠阴山,南向黄河,在山水之间近千里的狭长地带上形成平原,加之灌溉
期刊
可惜我只记得这么多,不能完整地给你把故事讲完。  ——题记  麻子  麻子懒懒地踱到滴水岩口,俯视升腾的炊烟和错落的青瓦房。  从滴水岩往下看,也里古(地名)像个大木盆,盆中间是大楸树,树下是敞口水井,晒场就在水井前。房子牛粪般围着晒场向四周扩散,东面是村口,西面是陡如斧劈的祖山。高耸入云的祖山树缠藤绕,老人仙游后,安放他们肉身的棺材会被请到祖山山腰上的洞穴里,那里停着无数的祖先亡灵。南边是罴老大
期刊
谈到“妙手老李”,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这样的形象:留着几缕胡须、戴着一副蛤蟆镜、身穿灰色大袍,有着一双与粗犷外表不符、极其纤细柔长的手,活脱脱一副高人模样。  据说,在北平沦陷前,妙手老李可是远近闻名的二胡艺人,和京师班子拉过台、对过招式,自打日本鬼子占了东北,老李便带着他唯一的家当——宝贝二胡,逃来了我们镇子,他那副蛤蟆镜底下,传闻躲着一双被烙瞎了的眼,初到镇上,他便寻着一处破落的旧宅安下脚来。
期刊
正是初秋,汽车驶过,四面无边的田野,或草地或庄稼,满眼的绿色,偶尔一片整齐的金黄色,是向日葵,苍白色的花,是荞麦。  “你们来的晚了,荞麦、莜麦都开过花了。如果早半个月,满山金黄的油菜花。今年雨水好,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开车的人说。  并不晚。我心里说。 这满眼的绿色,眼睛里好像都放不下,无边无际地伸出去。抬头望去,天蓝得耀眼,没有一丝杂质似的,大团大团的云朵簇拥着挤在一起,白色挤成灰色,灰色堆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