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同学会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意是民政局优抚科科长,这天接到高中同学大罗的电话,说周六在新世纪大酒店举办一个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让他务必参加。
  杨意嘴上答应,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婆上次的同学聚会:那也是她纪念毕业二十年的聚会,回来没几天就听说出事了,两个同学借酒去开了房,谁知让男方老婆发现了,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好端端的两个家庭以离婚收场。于是,杨意就把同学聚会的事跟老婆说了,没想到话刚出口便遭到强烈反对,说啥也不同意他去。
  转眼间,聚会的时间就到了。大罗又打来电话催,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还说如果嫂子不放心可以一起来。
  “你说咋办,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杨意讨好老婆说。老婆狠狠白了杨意一眼,说:“你是打心眼儿里想去,我还不知道你。不过,你给我记住了,少喝酒,少跟女同学套近乎!”
  杨意嬉皮笑脸道:“放心,你老公没这么大的魅力!”说着,人就蹿出了家门。
  整个聚会并未发生不愉快的事,大家在融洽的氛围中感慨岁月的流逝,相互送上了美好祝福,临走时不但合影留念,每人还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留言簿上签了个“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的签名。
  回家后,杨意调侃老婆:“你看我们同学的友情多纯洁,哪跟你那帮同学一样,确实不是一个档次。”
  老婆反驳道:“那是因为你们男同学中没有成功人士,难以得到女同学的青睐!”
  杨意连声说:“也是也是!”接着感叹起来,“时间是把刀,刀刀催人老……遥想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转眼间都成了中年大叔。”
  老婆乐了:“一次同学会,就沾上多愁善感的毛病……哎,不是签名留联系方式了吗,我瞅瞅到底谁最有出息。”
  “俗,太俗了!”杨意嗤之以鼻道,“不过,在这次聚会上还真有收获,我为自己将来退休后的生活找到一个消遣方式———练书法,都这些年了,个个写字还那么不入眼,倒是都夸我字写得好。”
  老婆嗔笑道:“说你胖,你就喘了!”杨意不理老婆,自顾无限神往起来:“我现在就开始练,等退休后就有了个爱好,说不准还能练个大器晚成呢!”
  说干就干,杨意从网上买来一本行书字帖和美工笔,一有空闲就写上几帖。
  这天,杨意手又痒了,刚拿出字帖写了几个字,办公室的门开了,从门外走进两个人。这两个人杨意很熟,是检察院预审室主任周永和科员小黄。
  杨意主动打招呼道:“周主任,前些日子送你们那儿的几个评残材料认定了没,急着上报呢。”周永挥了挥手中的文件袋,说:“今天就是来跟你们核对情况的。”
  “没啥问题吧?”杨意轻描淡写地问道。
  周永低头看了下杨意桌上墨迹未干的字,若有所思地说:“杨科长,今天还真是来跟你核实个情况的。”说着从一个档案袋里抽出一份材料放在桌上,表情立马严肃起来,“这份伤残材料你看过吗?”
  杨意随便瞥了一眼,信誓旦旦地说:“看过,从我们科走的材料,我都亲自把关后才送到你们那儿会审。”
  周永定定地盯了会儿杨意,压低声音说:“杨科长,前车之鉴你咋就不吸取教训呢?你看这份材料,明明有造假痕迹,你却在上面签上了字……”
  杨意被周永的话惊出一身冷汗,急忙拿起材料仔细看:“还真是我的字,你看这‘意’字下面的心,几乎是一笔下来的,不像行书却像草书。咦,咋是我同学大罗的材料?”
  “这么说你认识这个罗伟?”周永紧盯着杨意问。
  “这个罗伟是我高中同学,毕业后当过十几年兵,退役后我们有过几次联系,但仅限于同学之情。至于材料上的签字,又是何时送来的,我也纳闷!”说到这儿,杨意忽然红起脸来:“周主任,实话告诉你吧,这些材料我都没看过,以往当事人把材料送上来后,我们都攒到一定数量再统一审核,因为有检察方作最后防线,一般情况下都是科里小马帮我审,没问题了盖上专用章再送你们那儿去……我问一下小马咋回事。”
  小马接过材料看了一眼,支支吾吾道:“我见杨科长都签字啦,没细看就给盖了章。”
  杨意怒道:“你几时看见我签过字,不都是盖专用章吗?最后签字同意上报的是领导,这规矩我不懂吗?”
  “可,可那字就是你签的呀!”小马委屈道。
  周永看两个人的对话不像演戏,于是收回了材料,冷冷地说:“杨科长,你再好好回忆一下,不过我劝你以后要尽责啊,这么严肃的事咋不亲自审核呢?”杨意红着脸说:“周主任,等我核对清楚再跟你们汇报。”
  杨意训斥了小马几句就闷闷不乐地回了家。老婆看出他情绪不对,忙问原因。杨意就把今天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末了还自叹道:“那字的确是我寫的,但我根本记不起啥时签的了!”
  老婆埋怨道:“平时劝你少喝酒你就不听,肯定是喝断片了,干了什么都不知道。”
  杨意叹了半天气,然后掏出手机给大罗打了过去。谁知,大罗一听说这事就不高兴了,抢白杨意道:“杨意,咱们都是同学,我会冤枉你吗?那天大家互相签完字后,我就顺便跟你说了自己评残这事,当时你把胸脯拍得嘭嘭响,说自己签个字就行,还说自己的签名比审核章管用,我就把材料递给了你,还提醒你一定看仔细了。”
  大罗的话不像说谎,杨意更迷惑了:“我是这么说的吗?我咋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呢?”
  “你以前不是挺能喝吗,咋现在喝这点儿就开始断片了?”大罗的语气里尽是不满。
  杨意挠挠头皮努力想了会儿,大脑库存中确实没有这个情节,忽又疑问道:“你的材料咋随身携带呢,是不是早就蓄谋好了?”
  “你怎么往我身上泼脏水呢,这材料在我背包里,这包我天天背着就怕把材料丢了,你们这些衙门的人不知道准备评残材料有多麻烦!”“可是我以前咋没听你说过评残的事呢?”“评残是件光彩事吗?以前没结婚怕影响找对象,后来听说待遇连年提高,老婆就怂恿我办办看……你要不相信可以去我原部队查一下,我还会咒自己?何况档案里也有记载。”
  杨意这回是蔫了,周永是检察部门出了名的黑脸包公,挨个处分肯定少不了,最主要的是有可能自己的仕途就此画上句号。
  夫妻俩长吁短叹了半宿,第二天刚上班,杨意就拿着昨晚在家写好的辞职报告准备找领导说这件事,争取来个坦白从宽。手还没碰到门把,周永走进来了,他乐呵呵地问:“杨科长,干什么呢这么慌张?”杨意低着头说:“找领导辞职。”说着就往门外挤。周永一把拽住他说:“结果还没出来就想甩手不干了,太沉不住气了吧!”
  杨意叹了口气,说:“虽然这事我记不起来了,但做人得敢于承担责任。”
  周永收敛了笑容,一脸严肃地说:“昨天见你的表情不像说假话,回去我们专门找到了当事人,刚开始他也死不承认,后来我们请权威专家对笔迹进行了鉴定,他一害怕就全说了。”“可那字真是我写的,特别是那个‘心’字是一笔下来的。”“是呀,现在有些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过也幸亏这个‘心’写得三不靠体,就跟领导签名写同意二字一样,这才鉴定出假来……”
  杨意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心里却在想:看来这酒得戒了,书法也得改练草书了!
其他文献
朱阿根有個女儿叫未小云,是金村上的村花,方圆百里的小伙子都托媒人来说亲,她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可朱小云就是没有一个对得上眼的。  那天,镇上的张家前来提亲。张家家底殷实,老张是做生意的,他有个儿子叫张林峰,小伙子不仅人长得帅气,而且聪明能干,想嫁给他的姑娘不计其数,可没一个他中意的。  那天,巧嘴金阿嫂见了老张,问他儿子有没有对象,老张摇摇头,说小家伙看了不少姑娘,就是看不中。金阿嫂人称巧嘴,老
期刊
小张喜欢写故事,经过多年勤学苦练,终于有一个中篇故事在杂志上发表了。收到稿费后,小张的老婆非常高兴,一改往日吝啬的作风,奖励给小张四张百元大钞,任由他支配。小张接过钱,将钞票塞进了他那只干瘪了多年的钱包。之后,他便高高兴兴地来到超市,打算买点礼物送给双方父母。  超市很大,顾客也很多。小张边转边看,心想,这回要多写几篇故事拿去投稿,稿费多了,也就不用伸手向老婆要零花钱了。想着想着,小张便开始构思起
期刊
一  陈芳是省越剧团的当家花旦,唱戏十几年,没少获奖,一直受众人称赞,在戏迷当中,那就是“角儿”。陈芳一直随单位住在城里,由于母亲死得早,只有老父亲一个人住在乡下。她经常下乡演出,吃饭冷一顿热一顿的,就害起了胃病,只好请假休养。  陈芳想回老家越乡县养病,她给父亲打了电话。老陈一听女儿生了病,先是一惊,又听说只是胃病,就乐呵呵地说:“那你早该回来了,咱们这里山清水秀的,还是越剧发源地,你可以来采风
期刊
老马大名马原,是局里的普通干部,很是默默无闻。原先就有传言说他特别能写,是局里有名的秀才,但没谁真正看过他的作品。终于有一天,市晚报的文化副刊连续三天登出了他的作品专版,就在局里引起了轰动,原来传言不假。  这天一早,基建处的冯征在大门口遇到了老马,他先打了招呼,然后竖起了大拇指:“老马,你那三个专版我都看了。文笔可真好,故事也好,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感触很深啊。我把它当成范文,让我家大宝认真拜读呢
期刊
冬州有个老板叫修要庭,人送外号“修半城”。因为他的企业在冬州首屈一指,无人能相比。修半城当年靠捡破烂儿起家,经过几十年摸爬滚打,苦心经营,挣的全是血汗钱,最终为冬州首富。  冬州还有一位著名书法家,大名修敬贤,现任冬州市文联主席,人称“修五千”,修五千凭一支狼毫,稳坐冬城书法界第一把交椅。其书法作品每平方尺标价五千,故有“修五千”之名。更让冬州人津津乐道的是,修要庭、修敬贤乃是父子。  修敬贤的书
期刊
颜强是公司职员,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烟瘾太大,人送绰号“烟枪”。为了那口烟,他出差宁愿坐火车、汽车,也不坐飞机、动车。只要他在,办公室里整天云遮雾罩,女同事们受不了,经常找吴经理投诉。  这天,吴经理找到颜强,说同事对他意见很大,希望他能戒烟。颜强挠挠头说,因为抽烟的事,老婆闹同事怨,他自己也想戒,就是抽了二十年了,戒不了。  吴经理说:“只要你有决心,办法还是有的。”颜强问有什么办法。  吴经理
期刊
王庄镇朱家有一女,名叫玉芬,年方二八,出落得十分标致。到了这个年纪,来说媒的快把她家的门槛都踏坏了,真所谓家有美女也是有喜有愁。  王庄镇上的沈家有钱有势,公子沈财元早就听说有位叫朱玉芬的姑娘似天仙般美丽,就让管家请了媒婆去说媒。管家找了王媒婆,交代她说,事情办好了,酬谢自然不会少。  王媒婆就进了村打听朱家。村里人问是不是朱小金家,王媒婆就说他家有一女叫玉芬。村里人点头说就是他家,过了前面那棵树
期刊
一、诡事临头  陈松任临唐知县时,遇到了一件十分诡异的事。  这日午后,陈松正带着一众手下沿着唐河察看堤防,衙役班头胡峰急急火火地骑着毛驴赶过来,他禀告陈松,说是有个十分诡异的人来到县城,已被他拿下,现在就等着陈松回去审问呢。  陈松奇怪,便问道:“此人如何诡异?”  胡峰道:“他一进城就嚷嚷,说是来找大人你打赌的,就看你敢不敢赌了。”  陈松心里暗暗吃了一惊,不知来者究竟是何人,又要与他打什么赌
期刊
正是五一长假,列车上人头攒动,声音嘈杂。  列车长方玉慧正在车厢里巡视,忽然听到前面传来声音,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正哭丧着脸大发牢骚,“这个千刀万剐的小偷,我挣点儿钱容易吗……”  方玉慧心里一紧,这个老头看起来像一个民工,该不会把辛苦钱揣在怀里,被小偷一扫而光吧?她微笑着说:“大爷,您先别急,先跟我到乘务室去,了解一下情况。”  到了乘务室,方玉慧和蔼地问:“大爷,您能回忆一下,这钱是什么时
期刊
去年,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评为“中国好故事作家”。在好多人眼里,故事要比纯文学低一个档次,我不想拿故事去跟纯文学比较,我只想讲讲故事的社会作用,大家都知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和者甚众”。我们故事作家就是为大众创作的,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故事,通过故事宣扬社会正能量,因为读者众多,所以涵盖面广,影响力大,比起单纯说教来,其作用不言而喻。繁荣故事创作是我们每一个故事作家的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