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必要如此强硬吗?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素来稳定的中德关系忽然平地起风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不久前表示,德国领导人会见达赖,严重损害了中德关系,也损害了中德双方的共同利益,希望德方能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德国领导人的错误做法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与此同时,包括人权对话、法治对话和副外长级战略对话在内的一系列中德对话被取消,德国财长原定的访华也被取消。
  而在德国方面,总理默克尔则强硬表示,作为联邦总理,她自己可以决定“见谁,在哪里见”,德国外长应支持其决定。今年9月,刚刚结束北京之行的默克尔在事前没有知会中方的情况下,在联邦总理府会见了达赖。10月下旬,默克尔出访印度,在新德里期间大力推广其“价值观外交”,给人明显的拉印制华的印象。稍早之前,由默克尔担任主席的执政党一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其党代会上通过一份纲领文件,明确将中国指为未来潜在的竞争对手。
  凡此种种,不但受到北京指责,也受到其执政伙伴——德国社民党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严厉批评,由此也导致德国“大联合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严重分歧;而恰好11月是德国“大联合政府”成立两周年,这一本身就裂痕重重的政府是否会因对华政策分歧将加速其摇摇欲坠的进程,一度十分令人关注。
  但从几天来最新的发展看,社民党外长施泰因迈尔已做出让步,表示他作为新近上任的政府副总理,将全力维护“大联合政府”的对外一致。因此可以预计,在可预期的未来,默克尔的对华强硬姿态将不会有根本改变,中德关系将进入一段至少是暂时的冷却期。
  
  默克尔亲美疏华的背景
  
  默克尔政府上台两年,其亲美疏华倾向日益明显,其问原因主要有:一、中国崛起大背景。中国近年的迅速崛起,给整体西方世界的民间和政府造成压力,德国作为欧洲主要大国,在市场、能源、高技术和人才方面最早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主要表现在民间对华情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欧美接近背景。美国布什政府第二任期,改变原先的单边主义外交策略,欧美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加强协调,而这又适逢欧美同时感受到中国崛起的压力,因此双方在对华政策上也更加强协调;三、默克尔个人背景。她出身原东德,20世纪80年代末期曾经是东德民主运动积极分子,因此在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上较西方实用主义政治家更为激进。
  但默克尔政府上台后,无论在内部还是在对华政策上都经历了一个微妙的磨合与调整阶段。在内部,出身基民盟的总理默克尔和出身社民党的外长施泰因迈尔,在“到底谁主导德国外交政策”的问题上,经历了一段磨合期,最后是施泰因迈尔败下阵来,默克尔完全掌握了包括对华政策在内的外交主导权。在对华策略方面,去年5月默克尔首次访华,在堆积如山的内政难题之下,专程抽出两天专飞中国。显示她当时还将中国作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但到了今年8月第二次访华时,默克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讲,则明显折射了其对华战略思路的转变,也成为两个月后基民盟外交文件中对华部分充满敌意的基础。其间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美欧最近一年继续强化的因素,也有默克尔本人在基本处理完内政难题后,腾出精力对全球战略格局的把握。
  
  中德关系恶化对双方不利
  
  中欧关系的紧张对双方都具有负面影响。对欧洲来说。中国是其最大的市场,以德国为例,虽然此次中德关系是由于默克尔个人风格原因而起的风波,但一定会影响到德国在华的经济利益。更何况,法国总统萨科齐已经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经贸访问”,因此,德国企业界已有担忧,中国可能将原先给德国的订单和其他经济利益,分摊一部分给法国。若中国实行这一策略,料可收到一箭双雕之效,亦即既让德国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后果,同时也对萨科齐潜在的疏华倾向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对中国来说。必须认识到,欧洲对华情绪的逆转是一个现实,甚至是一种趋势,德国只是开端而已;而中欧关系作为平衡中美关系的杠杆,其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如何研判和化解欧洲对华情绪和政策的逆转,成为中国外交的重大课题。
  在这方面,中国外交须注意欧洲的几个有别于美日的特点:一、具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包括在西藏问题上),尤其是直接经历东西方冷战之后,这种色彩就更为浓重;二、务实和实用主义兼而有之,前者使它能摆脱情绪的纷扰,后者则使它重视经济利益:三、不具备全球战略野心,这一点与美国形成截然反差。因此,与欧洲打交道,人们往往会发现有时较美国更困难,有时却又较美国更容易:更困难源于其理想主义的执着,更容易则来源于其务实和实用兼有的特质,尤其是它较少用政治和战略的眼光来对待中国。这在中美和中欧贸易战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当然,近年欧洲部分政治人物也逐渐染上以政治和战略眼光看待中国的恶习,但与美国还是存在一些差别。这首先表现在数量和规模上:就欧洲内部而言,默克尔式的对华思维虽已具主导性,但尚未形成多数意见;其次,如果说美国是希望阻止中国崛起,那么欧洲则更多是希望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改变中国。了解欧洲的特点以及欧美之间的细微差异,将有助于中国展开适当、有效的国际公关工作。
  
  责任编辑:覃福贵
其他文献
在油价飞飚的今天,开车族绝对不能不知道,只要花点小力气,注意改变开车的一些小习惯,就能帮你降低近10%的油耗。本文特地从购车、养车、开车三大方面,全面解析各种省油秘诀,为你节省荷包。    买车    第一招:柴油环保又省钱  柴油车等于乌贼车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柴油车,在欧美几乎等同于环保与省油的代名词,特别是在休旅车上,节能效果更是惊人。  许多车商在相同车型下,推出排气量接近的汽油引擎与柴
“吊丝”这个并不雅驯的新词近几年迅速窜红网络,让成人社会大惊失色。“吊丝”是指那些农村或城镇草根出身的年轻人,在城市的繁华中找到一份卑微的工作,缺乏开拓新生活的机会和勇气,自嘲或称呼同伴“穷挫矮”。在他们的另一极,是家庭背景不凡的“高富帅”,特别有女孩缘,而让“吊丝”成为流水般感情际遇的“备胎”。“吊丝”现象体现的是当代社会的普遍存在的无力感和失范感。  必须承认,咱们国家的政治越来越透明,民众的
沈芯菱,一个来自台湾云林县的16岁女孩,却做到了许多人这辈子都无法做到的事。    小时候,她搬过无数次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6岁时,由于没钱念幼儿园,便跟着父母到处摆设流动摊点,沿街帮忙叫卖。  11岁,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开始自学。  12岁,成立个人网站工作室,并帮助了30多个公司企业架设工商网站。  14岁,赚进人生第一个100万(新台币,下同),并将所得捐出,全数投入知识公益活动
好莱坞是一个新人辈出之地。2005年,身价最高的女星是茱莉娅·罗伯茨,最会赚钱的是妮可·基曼,人气一飞冲天的则是安吉利娜·裘莉。除了美国本土演员外,来自欧、亚、非洲的外籍演员们也朝思暮想,希望有一天能在这个世界电影中心闯出一片天空。好莱坞的美女比路边的花还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求生存的智慧非常重要。    身价令标房狂飚    茱莉娅·罗伯茨  “大嘴美女”的演艺生涯是好莱坞的一页传
近日,一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纪实小说《村党支部书记》由北京开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这部小说的作者叫张治宇,今年54岁,山西省河曲县人,多年从事农村基层工作,2009年~2014年期间担任过河曲县刘家塔村的党支部书记。热爱文学,酷爱写作的他利用闲暇之余耗时30个月创作了这部纪实小说。  《村党支部书记》一书共计42.5万字,是以真实的农村历史事件为依托,以农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内如何执行国家政策、
拥有台湾“校园LV”称号的HIRES帆布包,其创办人是个一度负债上千万元的年轻女生;但靠着专业眼光与不服输的个性,她让HIRES红遍全台,年营业额高达60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    17岁赚得300万    利落的短发、格子衬衫,加上宽松的牛仔裤,黄大凡一向做这样的中性打扮,来自台湾南部的她,自小个性外向独立。  黄大凡高中没毕业就到高雄打天下开设小店,店里专卖海外的水货。当货源无法满足需
延川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延川縣最早的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60多年来,这所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国家一级作家路遥先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美好的中学时代。  现在,当人们走进延川中学,迎面看到的便是刻有“路遥母校”的石雕,旁边屹立着路遥先生的雕铸铜像,使人们感受到延川中学传承学习路遥精神的浓厚氛围。  甄贵清老师,是延川中学一位平凡的体育老师,从他对工作的尽心与
自从普京总统在“统一俄罗斯”党代会上宣布将领衔该党议会大选竞选团名单、有意出任下届、总理、领导政府工作以来,俄罗斯政坛对普京总统下一步的执政计划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京总统历来行事低调含蓄,高深莫测,这次所作的重要政治宣言更是激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千重浪。  日前俄罗斯社会政治杂志《权力》撰文,称普京总统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的宣言留给人一个印象,就是他谋求成为俄罗斯“永久”的领导人。对此,杂志
屡屡大放厥词    作为外相,麻生太郎让中国人熟知的是他那张“嘴”——自去年10月上任以来,麻生就因“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崭露头角”。且看他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的疯狂言语吧:  “邻国有10亿人口,拥有原子弹,军费开支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而具体内容的透明度却极低,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从战死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当时高呼的是天皇万岁,没有一个呼喊首相万岁,因此,天皇参拜靖国神社是最好不过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摄像手机、互联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你想过吗,当这两种科技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究竟可以产生多大的威力?    韩国一妙龄女子原本只是名默默无闻的大学生,拜摄像手机与互联网络所赐,让她摇身一变成为“名扬天下”的“狗屎女郞”(Dog poopgirl)。事件不仅在韩国上下引起激烈争论,还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成为美国博客的热门话题。    “狗屎女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