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o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志愿服务是每个人自愿奉献时间和精力,在不求回报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活动。当今,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着组织协调性缺乏、计划性缺失、经费保障不足、长期服务热情欠缺等问题,结合高校志愿服务的实际,在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建立有效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关 键 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246-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志愿者服务精神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各种方式的志愿者服务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服务群体在志愿者活动中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和必要,目前已成为众多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项目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志愿者服务活动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和平台,成为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一个有力手段。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
  当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成为众多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精神动力。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相对来说都比较单纯
  大学生由于受到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上一直待在学校,没有受到社会上负面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较为积极向上,因此,他们大多数是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他人,基本不考虑物质报酬。
  (二)大学生作为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他们的志愿服务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参加的志愿服务一般也与自己的专业能力有较大的联系,因此,他们通常能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志愿服务中。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常会进入社区帮助群众免费维修电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多的是去关注未成年儿童等。
  (三)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一般较为集中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论是学校的规章制度还是辅导员老师的敦敦教导,都是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知识、提高本领上,因此,在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大学生志愿者才能进行志愿服务。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志愿服务的数量和范围逐年提高,但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缺乏组织协调性
  当前各地各学院之间大学生志愿者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领导,也缺乏相互沟通的平台。志愿服务受到当前社会关注焦点影响较大,对关注度高的,众多志愿者一窝蜂似得去服务;对关注度低的则无人问津。同时,对一些需要长期关注帮助的服务对象,也会因为社会关注度的转移而转移。
  (二)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服务时缺乏计划性
  大学生热血、冲动,志愿服务有很多是出于一时激情,在投入到志愿服务前缺乏计划,在服务过程中对突发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大部分志愿服务团体往往过多关注单一式、短期型的志愿活动,极少考虑长期志愿服务项目。
  (三)志愿服务所需经费保障不足
  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且学校的补助资金有限,在外筹措资金来源也不稳定,因此,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面临较为突出的经费保障不足问题。志愿者在参加社会服务期间的交通、伙食、住宿等必备的物质保障都难以满足,只能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长此以往,志愿者参加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就将慢慢降低。
  (四)部分志愿服务缺乏长期热情
  大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步入成熟的阶段,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定,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较为不足,因此,他们在志愿服务较易受外在因素影响,缺乏长期热情。在志愿服务初期,可能由于一时的激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但是在服务过程中,由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很多学生产生消极懈怠心理,导致服务热情降低,缺乏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引导,建立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沟通交流渠道
  建立统一权威的志愿者服务平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记录和公示,充分利用“到梦空间”这一助力大学生梦想实现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从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资金保障体系
  政府部门和学校应拿出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扶持;企业和社会人士也应发挥社会责任感,鼓励其建立以投资者命名的志愿服务基金;大学生志愿者也应当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申报相关服务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三)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对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
  正如美国心理学专家弗洛姆倡导的“期待理论”所指出的,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为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目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对志愿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道德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学会奉献、学会感恩。另一方面,在校内评选评优、发展党员的时候,要将参加志愿服务一并納入考核内容;在校外积极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渠道争取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在就业创业时给予相关扶持和帮助。
  (四)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专业知识及社会实践相结合
  由学院老师牵头,联系协调与本院学生专业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将志愿服务信息进行汇总公开,让大学生能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从而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0(3).
  [2]林蔚华.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