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干燥过程中叶绿素与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性

来源 :中国草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测定不同收获期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及营养指标等,研究苜蓿叶绿素含量与营养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以苜蓿干草色泽鉴定其干草品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茬次不同花期的苜蓿干燥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以及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相对饲用价值(RFV)等养分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干燥0~12h快速变化,12h后变化幅度逐渐降低,叶绿素、粗蛋白、RFV值均随干燥时间延长而降低,NDF和ADF含量则与之相反;叶绿素a含量下降速度均快于叶绿素b且不同收获期损失率均大于叶绿素b;干燥过程中出现低温潮湿天气,会加速叶绿素和营养物质的流失;干燥过程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与CP、NDF、ADF及RFV等营养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叶绿素含量可作为衡量苜蓿干草营养品质的指标.
其他文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rn近年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县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却较为缺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是我国经济国民的基本单元,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县域贡献了超过40%的国民生产总值.县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以及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
期刊
县域科技创新工作是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的强基工程,自2018年广东台山、廉江和四会三县(市)入选科技部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单位以来,三个县(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方面实现大幅度增长,成为广东省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截至2020年,台山、四会、廉江三市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48家、103家、45家,比2019年增长26家、12家、12家,其中台山、四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62.29%、45.00%.
期刊
概述了国审棉湘X1251的选育过程,主要从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几方面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根据主要植棉县(市)植保系统调查数据,概述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0年度棉花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及2021年上半年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越冬基数、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促进当地棉花生产安全、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毛泽东主席1965年在井冈山写下慷慨激昂的词句形容今日的井冈山恰到好处.
期刊
为探索适合黄河流域的棉花种植模式,设常规种植模式(4.5万株·hm-2、常规整枝)和轻简化种植模式(9.0万株·hm-2、简化整枝)2种种植模式,以20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棉花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对棉花株高、单株果枝数、衣分、铃重、单株结铃数、单位面积铃数、籽棉产量和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和长度整齐度指数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常规种植模式可以提高棉花的籽棉产量,轻简化种植模式下棉纤维马克隆值较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rn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如何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代全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多年来,浙江新昌在创新实践中破题解难.11年间,从浙江省次贫县、污染监管重点县蝶变为全国百强县、国家级生态县……虽地处山区、资源有限、区位不显,浙江新昌以科技创新为犁,将百里岩疆开垦成了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超30万元的生态良田.
期刊
以猫尾草(Phleum pratense)新品系(T)为试验材料,川西猫尾草(Phleum pratense\'Chuanxi\')和岷山猫尾草(Phleum pretense\'Minshan\')为对照,采用人工控制干旱胁迫鉴定法,研究不同胁迫天数(7、14、21、35、49和63 d)猫尾草新品系可溶性糖、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和猫尾草新品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以评价猫尾草新品系(T)的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天数间,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健康差异存在不同群体、不同人口或不同地域,表现为健康不平等,国内外学者对健康不平等现象产生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索,认为健康不平等因素有区域健康风险、社会因素导致行为习惯影响、先天因素影响等,除先天因素外,其余均获得大量实证研究.
期刊
为探索适于鲁西南气候条件的、效益最佳的短季棉种植模式,为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短季棉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鲁西南棉花的种植效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以单价转抗虫基因常规夏棉品种鲁棉532为研究对象,以蒜套棉(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德棉998)作对照,设置蒜后直播和麦后直播2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当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势方面,蒜套棉处理比短季棉直播处理略好;9月10日,短季棉直播处理的单株果枝数、结铃数、吐絮铃数均少于蒜套棉处理;蒜后直播、麦后直播模式的籽棉产量均低于蒜套棉模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