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君: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化为现代公益的力量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开发不仅是盖房子,而是为老百姓建设一个‘家’,这个‘家’需要充满爱心才能‘营造’。‘爱’要贯穿于规划、设计、建造和服务的全过程。”
  ——桃源居集团董事长 李爱君
  在深圳这片慈善的热土上,一批批企业家成长为慈善家,一个个企业将传统慈善的民族文化凝聚到企业社会责任里,融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由于有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为企业精英成长为社会精英创造了软环境,深圳形成了社会化公益的大环境,处处涌现出社会公益的新生力量。深圳的企业家在追求个人成功并带领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社会的善治与进步。
  一、责任与使命
  根据国际标准,深圳早已进入公共服务需求扩张期,社会保障、文化教育、贫富差距、社区养老、青少年教育等社会问题都集中反映在社区,但因公建配套硬件不足,出现了公共服务不健全,公益组织无场地、无资金、无人员等问题。当政府财力有限,以及传统社区服务供应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日间凸显,传统慈善又不能解决大众对现代公益的需求,因此开发商的产品问题、物业服务问题,便成了社区纷争矛盾的焦点,进而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大问题。
  在国际上,房地产企业不仅应履行地产开发的商业契约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社区公建开发的社会责任。然而,以往我国法律还没有区分房地产开发和社区开发的不同责任主体,在社区规划建设期,政府与企业还没有达成共识,如何从围绕土地做开发,上升到围绕人居做规划。桃源居社区开发初期,就曾处于这样的尴尬中。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加之社区规划不合理,开发计划错位,小区曾一度陷入无水、无电、无路、无配套、无公共服务的困境。
  常识和良心都在提醒我们,社区不仅仅是栖身之所,更是心灵的家园,是一个完整的、紧密的,包括了诸多要素的社会生态系统。爱与责任是立业之本,当党和政府及时介入,并正确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桃源居先由政企合作,发展到政社合作,政府通过委托服务、购买服务,来培育社会组织。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三方共同承担起社区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社区居民自下而上自发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草根组织”,在八年里健康成长为社会型企业,民非组织与社团,进而从松散型上升到紧密型管理,社区也逐步从成片开发到大盘建设,由安居到康居,直至成为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的社区,使开发为管理打基础,物管为社管搭平台。现在,桃源居已初步实现了将政府公共服务与企业市场服务及民非公益服务融为一体,形成了服务全覆盖、公益无死角的社区治理格局。
  二、理念与创新
  桃源居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政府鼓励各种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实现了将企业的捐资由传统慈善费用型,转化为社区公益事业的资本投资型。社区公益组织在得到输血后,具备自我造血的功能,再由其发起培育民非组织,在社区组织体制内,完成了创建社区资本、积累公益资产、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并催生出社区公益福利,探索出一条以服务促管理的善治模式。这个永续的公益模式有以下创新:
  第一,将传统慈善与现代公益相结合,构建社区公益服务大格局。促进社区公益服务供给途径的多元化,是保障服务数量与质量的重要方法。传统慈善是一时一事、一对一的扶贫济困的雪中送炭;而现代公益则是在无灾无难时,让人们生活过得更美好的锦上添花,它是一个企业与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化公益力量的持久合作,是一个新型的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1年底,桃源居社区社会型企业与公益中心拥有社区资本金1000多万元,社区公益资产值8000多万元,社区社会企业年营业额6800多万元,年收益68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补充政府社区公共服务,用于就业、养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志愿者服务等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另外三分之一用于滚存社区可发展资金;剩余三分之一中作为社区民非组织经营成本。
  第二,促进社区公益组织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桃源居社区服务的生力军。桃源居在中国首创了用民非组织引导社团的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是专责培育社区公益组织和福利事业的民非组织,其以市场运营社区资本与资产为动力,以拥有可持续发展公益事业的能力为目标,成功地建立了社区组织的捐赠体系、服务体系与福利体系,有效地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补充。
  第三,促成社区成员的主动参与机制。桃源人是社区的主人,他们参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公益服务的绩效及可持续性。本着“自我管理、相互服务、彼此理解、共同关爱”的社区精神,桃源人积极参与到家园共建的社区组织中,2011年,桃源人参与社区组织活动的比例高达48%,义工人员13200人,年义工服务共16.8万小时。在政府义工站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义工积分奖励机制,成功地将公益服务的提供者,转化为社区福利的享有者,营造了社区大公益的良好环境,汇聚成社区公益的新生力量。
  三、合作与和谐
  在探索社区建设之路的过程中,让我们意识到一个社区开发商与一般开发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不同。当投资开发达到一定规模时,社区开发商的产品,就不仅仅是房子,而是百姓的家。它不仅有责任建设好房子,更有责任协助政府帮助百姓过上好生活。企业不仅让居者住得宽,更应让人感受有爱的家园,心更宽!不仅让居者看到社区环境美,更能让人品味到诗意人居心更美!为了营造健康的社会秩序,给社区公益输点血,在开发期企业如能划掉利润的一个小数点,就能协助政府把公益组织扶上马并送一程。这样在开发结束时,我们留给社区的一点公益资本,将会变成以一当十、当百、当千万的公益资源,开发商将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企业家也会成为最受尊敬的人。
  但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也应保持一定的限度和边界,否则不仅不利于企业主业的发展,甚至有时还会对社会公益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房地产开发是集成社区规划建设的一门专业艺术,投资开发是它的主要责任,但企业也需要通过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来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升化。但后者毕竟是因道义而为,企业可依法捐资,但企业不宜再运用捐资做公益。如过多参与社会捐助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可能会干扰其他社会组织的运行,反而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因它毕竟涉及到政府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组织方方面面的专业服务领域,是地产商不擅长的。因此基于政府与企业及社会组织责任的本质与边界不同,应分工合作、各负其职,共同发展公益,所以开发商捐资成立社区基金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佳方式。
  四、良性循环,公益永续。
  为了有效孵化社区公益组织,促进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桃源居捐资一个亿成立了我国首个社区基金会。桃基会的业务是专责培育发展社区公益组织,为社区组织发展承担输血职责。
  首先,桃基会的成立填补了我国非公募社区基金会的空白。为社区组织创建社区资本提供了源头活水。其次,桃基会还在引领开发商大力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提供了平台,桃基会到2010年还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率先将桃源居集团下属的私有物管企业改制成为我国首家社会型企业,成功地促进了物业行业的体制改革,使物管为社管打基础,社管为物管作升华,让公益成为编织社区各方关爱的纽带。最重要的是促进政府公共职能的转换,现宝安区政府已与社区八大公益组织全面建立了政社合作,委托服务、购买服务的法律关系,宝安区政府也因此被住建部授予人居环境范例奖,政社合作不仅仅减少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同时也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丰富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五、升华移植,满怀期待
  如果,深圳桃源居是党和政府有效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才推动了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那么,当深圳的经验向重庆与天津成功移植升华时,政府已开始用法律与政策来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在土地出让时,就与企业紧密合作,关注民生,规划先行,建管统一,把建设服务型社区放在首位。深圳桃源居,已被联合国授予国际花园社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唯一授予的“平安和谐红旗示范社区”,是民政部授予的中国和谐社区。桃源居诞生在深圳,成长成功在深圳,它带着人们千百年来对世外桃源理想人居的追求,从南国鹏城移植到重庆山城,又落户到天津滨海,它是深圳的骄傲,是五万桃源人的丰碑,也是中国和谐社区的典范。由此,为共建美好家园,我们满怀更高的期待,祝愿深圳慈善盛开的社区公益之花,早日开遍祖国大地,装扮锦绣中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