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议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意见》开宗明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极高的评价.“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用在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中,是最切时所需的.
其他文献
社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礼俗,在官方和民间以社祭的主体形式流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节日礼俗,“社”至今被人们用来命名“社会”“社团”“社区”等当代社会组织,且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文化意义.耙梳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人对古代社文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当代社文化研究成果,能为社的文化历史起源、民族融合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及现代社节的节日传承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基于福建742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ISM模型,分析外部性、认知性以及关系性3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外部性社会资本(以“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外出打工经历”指标衡量)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以“是否了解农村产权抵押”和“信贷政策”的指标衡量)对农民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外部性社会资本作为深层次的原因影响着其认知性社会资本水平,进而影响贷款需求和经历,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及边际效应分析,从农村地缘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较高;社会资本中人际联系、人际信任、人际互助、人情往来和社会规范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农民地缘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丰富,其参与村干部选举的意愿越强烈;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和政府影响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政府影响和政治面貌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的提升尤为明显.基于此,建议政府重视和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到中国政府与民间广泛参与,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大事,其实际影响力远远超过预期.
期刊
苏轼极为推崇屈原、贾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青年时期即创作有《屈原塔》《屈原庙赋》等诗赋书写屈原之死的生命主题,赞颂屈原的精神人格,又“好贾谊”之书,撰写《贾谊论》评论贾谊;中晚年更对屈、贾辞赋推崇备至,以为“楚辞前无古,后无今”,“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可以说屈、贾的影响贯穿了苏轼的人生旅程.但他对屈原特立独行、绝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对于贾谊“纡郁愤懑,至于夭绝”的处世方式,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屈原之道独为其难而“不适中”,批评贾谊志大量小而“不善处穷”.而所谓“适中”与“处穷”,正是苏轼所践行的人生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环境规制、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的互动作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贡献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短期抑制作用与长期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规制的作用正负交替,在长期内正向促进作用趋于稳定,对科技创新具有短期抑制作用与长期促进作用,且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均偏低.据此,提出了发挥环境规制正向效应、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强化产业升级质量的对策
屈骚虚实空间中包孕的地理物象、空间思维及精神意蕴,构设了独具魅力的诗性空间.屈骚时代及其之前的地学思想和地学观念,当是其诗性空间艺术生成的重要知识源头之一,而突显属意方位、建构神性场域、勾画江山地景、铺展游观道线,则是其空间艺术生成的主要手段.诗性空间既是屈原对世界充满诗意的一种认知方式,也体现了他独特的精神意义.其中怀念楚国、思慕旧故的地缘情结为其精神内核并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地学意义上的乡土故园,二是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家园.屈骚营造的诗性空间,不仅在文体变革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诗歌地理学史上也具有
新博物馆学诞生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及世界遗产运动勃兴的文化土壤,带有民主化、多元化、地方化特点.新博物馆学提倡以人为本,服务社区与社会发展,强调对社区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关注社区日常生活,保护社区集体记忆和多元文化.这一理念适应了文化遗产地保护的社区化趋势,以人本性的核心旨归、地方性的叙事视角、活态性的保护方式、开放性的运行机制,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丰富社区参与途径,重建社区集体记忆,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守护社区文化根脉,优化社区文化生态,实现社区型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立足外来经营者视角,基于乡村民宿投资实际情境,纳入风险感知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相关研究假说,并对不同投资规模的乡村民宿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态度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投资乡村民宿的行为意图,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透过投资态度的中介作用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2)风险感知对投资态度具有影响作用,而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外来经营者风险感知,且模型存在一条链式中介路径.(3)投资规模对各要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风险感知对不同投资规模
发展县域经济,有助于有效应对区域竞争、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于加快全省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握“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为指引,增强提升县城经济整体实力.论文对比湖北、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结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从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促进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