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与教唆自我伤害行为的现象剖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qiushi9527118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中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对自我伤害行为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并提供咨询方案和相关辅助方案。
  一、 案例介绍
  张某,女,初一级学生,某天午休期间,她突然在教室里自己用小刀割伤了左手手臂,此事一周后又由于同桌被前桌同学碰撞桌子后致左手手臂割伤,随即情绪大变,之后一直未能恢复。
  经咨询,发现这是典型的“90后”现象,除了打扮彰显个性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人际关系紧张。母亲管教甚严,母女俩甚至发生过多次争执。在班级里,张某也经常与班主任对着干,认为班主任思想古板。除同桌外,张某没有其他可以深入交谈的同学。
  2. 思想不成熟。张某认为出众的穿着打扮和敢于实行自我割伤的行为,是一个人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从谨遵父母要求转变为拥有自己的个性的表现,并敢于把内心想做的事情做出来。张某还认为,在中学生中有自我割伤想法的有50%-80%,但敢于真正实行的却不到5%,因而这件事情让张某感到很有成就并引以为豪。
  3. 做事不顾后果。张某第一次自我割伤时,只是出于内心烦闷而冲动地实行了割伤行为,但这种行为除了获得一时的快感外,并未能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总共实行了四次割伤行为。
  而同桌被他人割伤的事件背后却另有隐情。上周,同桌突然表示内心烦燥想效仿张某,张某不仅提供小刀,还教同桌应该如何割伤,不料同桌却真的实行了。幸亏及时被发现,急送医院缝扎伤口。事后她们相互统一编好说词,以被第三者误伤的理由蒙混了老师及家长们。
  二、 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自我伤害及教唆他人自我伤害行为的咨询案例。案例中的自我伤害行为有多方面的因素。
  1. 个人因素。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出于对自我伤害行为的好奇心,一旦遇到情绪突变的时候,就会冲动地实行这种行为,并认为这是勇敢的表现。但当这种行为带来的快感消失后,心里又会感到迷茫甚至失落。
  2. 学校因素。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较主观武断片面,没有认识到青春期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尤其在班级第一次出现自我伤害行为后,没有及时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所以未能遏制这种不良风气。
  3. 同伴因素。在案例中,由于张某多次出现了自我伤害行为,使同桌也对自我伤害行为产生好奇,经教唆后,经不起激将法的刺激,同桌也出现了自我伤害行为。
  4. 家庭因素。本案例中,两位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的学生都与父母关系差。而父母也认为只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就可以,缺少与孩子心灵上的交流。
  三、 咨询方案
  第一次咨询
  1. 同理心的运用。在咨询时,张某多次发泄对老师、家长的不满。我运用同理心原理,以自己当年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作为事例,既取得张某的信任,也使其明白代沟存在于任何年代,消除代沟的关键在于相互之间的沟通。
  2. 重疏导,轻批判。在咨询时,我与张某共同分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如凡事好奇,容易冲动,对后果的不可承担性等,还分析自我割伤行为后带给自己的感受,虽有一时的快感,却有更深层次的失落感,使张某认识到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是冲动错误的。另外,对其人际关系也存在负面影响,同学们认为张某胆大的同时,也认为张某的行为是自虐。
  第二次咨询
  1. 调整认知。在咨询过程中,我试着引导张某换位思考,比如思考若其他同学做了另类的事情时,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家长、班主任的做法是否完全错误,有没有正确、关心自己的做法?自己对待家长、班主任是否完全正确,有没有存在过激的做法?从而引导张某认识到勇敢与个性的真正含义。
  2. 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在咨询过程中,我引导张某用心体会他人用心关爱自己的感受,并且用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还讨论了与他人正常交往的方式。
  第三次咨询
  1. 应对不良情绪。当心情感到烦闷的时候,我引导张某思考除自我伤害行为外的其他发泄方式,既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又不会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不良后果。经思考后,張某认识到听音乐、写日志、找朋友谈心等都是可行的应对方式,既有效又健康。
  2. 合理管理情绪。在咨询过程中,我向张某介绍了情绪ABC理论,通过具体事例共同探讨应如何改变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从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即改变B,从而控制C。
  四、咨询后记
  鉴于这个案例的特殊性,我另外对张某的同桌也进行了心理咨询。之后,对这两位学生进行长达半年时间的跟踪,发现她们未再出现自我伤害行为,各方面人际关系也大为好转,班级内也没有再出现自我伤害行为。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通过文献评阅和现状分析,本文对上海卫生监督机构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定位、目标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予以确定,并阐述了相应的研
一、何谓6S快乐学习法  6S快乐学习法是指运用6大学习策略( 6 strategies,即6S )进行快乐学习。  二、6S快乐学习法实践过程  (一)开设讲座  讲座内容内容如下:  1. 6S快乐学习法  6S快乐学习法包括目标策略、快乐学习策略、营造最佳学习状态的策略、最大限度激发内在潜能策略、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策略、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1)目标策略  ①目标的作用:目标为人指明了行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人格,用肯定与欣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作文的“人文关怀”。  一、鼓励学生回归生活,寻找生活的真实,是作文教学落实人文关怀的核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传授写作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