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耐久跑是中学体育锻炼中一个主要项目,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是长时间单循环运动,比较枯燥乏味畏惧心理,学生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技能差异较大,为此进行了几种尝试性课堂教学探讨,认为采取分层次教学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了积极参与性,有效改变了枯燥感,贯彻了课程的宗旨,做到内容分层、练习分层递进,学生为主体相互评价相结合,达到了娱乐身心目的,让学生全面感受合作、参与、主动、积极的要求。使体育课堂欢快气氛更浓、兴趣更高、自主能力更强、全面自身的素质训练更好。
关键词:耐久跑;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分层
1、前言
耐久跑在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低,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由此,可以把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概括为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给我们的痛苦的练习方法。无痛苦练习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达到全面身体素质的培养。
2、无痛苦练习法与练习三要素及主要措施
结合耐久跑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认识和挖掘调动上,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游戏等相结合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挥个人特长,增强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调整学习效果。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从中感受快乐。在练习前,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加强指导向学生介绍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在实践上加强指导,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方法。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让学生跑好第一次,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自发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好自己的跑伴,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目标分层激发参与的兴趣、训练分层提供参与的机会
根据学生客观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反应,如动作的正确性、快慢节奏等,及心理上的反应,如呼吸节奏、极点出现时的应变能力、坚定信心激发其毅力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目标。第一通过原地慢跑、摆臂、脚的蹬摆、呼吸调节来体会跑进中的各种感受。第二身临其境,通过组织学生在跑道上慢跑进行体会各种动作以及呼吸的方法和节奏来感受身体对该运动的适应能力。第三將心比心,通过体育骨干现场示范表演,展现在跑进中的强壮体魄你追我赶的不甘示弱拼搏精神,全体学生呼喊助威的那个融洽欢快的氛围,考核距离可以短一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素质水准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分解了学生对一听到要跑步就惊慌的恐惧心理难点,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基于不同层次的身体本能因素差异,接受练习能力的强弱之别。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娱乐身心健康。
4、具体做法
对初三的学生共114人,在每周体育课中分5次完成。自己选择跑伴,尽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一周跑600—800米,第二周增加200米,以后每周增加200米。结果:感觉轻松舒畅94%,出现极点的程度较重的2%,出现极点的程度较轻的4%,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耐久跑的恐惧感越来越小,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体会到了以前长跑时从没有过的乐趣。
5、结论
从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无痛苦练习法对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跑的速度的问题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处理上等都需进一步的调整提高。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质和量的保障,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耐久跑;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分层
1、前言
耐久跑在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低,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由此,可以把长跑无痛苦练习法概括为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给我们的痛苦的练习方法。无痛苦练习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达到全面身体素质的培养。
2、无痛苦练习法与练习三要素及主要措施
结合耐久跑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认识和挖掘调动上,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游戏等相结合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挥个人特长,增强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调整学习效果。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从中感受快乐。在练习前,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加强指导向学生介绍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在实践上加强指导,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方法。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让学生跑好第一次,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自发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好自己的跑伴,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目标分层激发参与的兴趣、训练分层提供参与的机会
根据学生客观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反应,如动作的正确性、快慢节奏等,及心理上的反应,如呼吸节奏、极点出现时的应变能力、坚定信心激发其毅力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目标。第一通过原地慢跑、摆臂、脚的蹬摆、呼吸调节来体会跑进中的各种感受。第二身临其境,通过组织学生在跑道上慢跑进行体会各种动作以及呼吸的方法和节奏来感受身体对该运动的适应能力。第三將心比心,通过体育骨干现场示范表演,展现在跑进中的强壮体魄你追我赶的不甘示弱拼搏精神,全体学生呼喊助威的那个融洽欢快的氛围,考核距离可以短一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素质水准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分解了学生对一听到要跑步就惊慌的恐惧心理难点,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基于不同层次的身体本能因素差异,接受练习能力的强弱之别。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娱乐身心健康。
4、具体做法
对初三的学生共114人,在每周体育课中分5次完成。自己选择跑伴,尽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一周跑600—800米,第二周增加200米,以后每周增加200米。结果:感觉轻松舒畅94%,出现极点的程度较重的2%,出现极点的程度较轻的4%,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耐久跑的恐惧感越来越小,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体会到了以前长跑时从没有过的乐趣。
5、结论
从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无痛苦练习法对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跑的速度的问题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处理上等都需进一步的调整提高。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质和量的保障,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