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交叉法应用中的误解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讨论十字交叉法在中学化学解题中易出现的误解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十字交叉法 误解 基准量 比值
  十字交叉法是确定二元混合物组成的重要方法。在二元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特性数值具有可加性。在处理两组分(或相当于两组分)混合物的组成计算十分方便。如果在应用中能注意平均量的设计和判断、交叉相减后的差值之比,则十字交叉法应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能提高答案的准确率,更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十字交叉法中"比值"的化学含义,造成误解。下面就在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几种误解加以分析,找出出现误解的原因。
  例一:把FeO与Fe2O3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铁、氧元素质量比为21 :8,则混合前FeO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二元方程式法正解:设FeO的物质的量为x,Fe2O3的物质的量为y。则:
  x :y = 1 :1
  十字交叉法误解1、铁、氧元素质量比,平均组成中m (Fe)平 :m (O)平 = 21 :8
  FeO中m (Fe) :m (O) = 21 :6 Fe2O3中m (Fe):m (O) = 21 :9
  FeO x
  Fe2O3 y x :y = 1 :3
  十字交叉法误解2:氧、铁元素质量比,平均组成中m (Fe)平:m (O)平 = 8 :21
  FeO中m (O) :m (Fe) = 6 :21 Fe2O3中m (O) :m (Fe) = 9 :21
  FeO x
  Fe2O3 y x :y = 1 :2
  十字交叉法误解3:铁、氧原子个数比,平均组成中n (Fe) :n (O) = 3 :4
  FeO中n (Fe) :n (O) = 1 :1 Fe2O3中n (Fe) :m (O) = 2 :3
  FeO x
  Fe2O3 y x :y = 1 :3
  十字交叉法误解4:氧、铁原子个数比,平均组成中n (O) :n (Fe) = 4 :3
  FeO中n (O) :n (Fe) = 1 :1 Fe2O3中n (O) :n (Fe)= 3 :2
  FeO x
  Fe2O3 y x :y = 1 :2
  以上四种十字交叉法中得到的比值1 :2和1 :3是FeO、Fe2O3的质量之比?还是物质的量之比?其实际含义是什么?错在哪里?
  分析:十字交叉法解题,关键是定好基准量,找出分量和平均量。平均量与分量的差值之比为基准量对应物理量的比值。该题中以1g铁或1mol铁、1g氧或1mol氧为基准量,以FeO 、Fe2O3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或原子个数比为分量。
  误解1中,各比值为铁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基准量为每含1克铁元素时氧元素的质量,比值1 :2含义为FeO 、Fe2O3中含铁元素的质量比为1 :2,也即铁原子个数比为1 :2,则FeO 、Fe2O3物质的量之比n(FeO) :n(Fe2O3) = 1 :1。误解3中,各比值为铁与氧原子个数(物质的量)之比,基准量为每含1个铁原子(物质的量)时氧原子个数(物质的量),比值1 :2含义为FeO 、Fe2O3中含铁原子(物质的量)的比为1 :2,则FeO 、Fe2O3物质的量之比n(FeO) :n(Fe2O3) = 1 :1。误解2,基准量为每含1克氧元素时铁元素的质量;误解4中,基准量为每含1个氧原子(物质的量)时铁原子个数(物质的量),比值1 :3含义为FeO 、Fe2O3中含铁原子个数比为1 :3,则FeO 、Fe2O3物质的量也为之比n(FeO) :n(Fe2O3) = 1 :1。
  从上述两例中可看出,十字交叉法应用若能准确理解各组分量的关系及比值的含义,用起来比较简捷。但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十字交叉法也不例外,若不能准确区分有关量的关系,不仅不能起到简化作用,反而会造成误解。任何能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的,都能用二元一方程式法求解,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采用。
  ( 陕西省洋县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出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语文老师都知道,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和学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是新的成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  一、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多为有意义
期刊
数学在科学、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渗透,决定了数学教育不再是单一的一般教育,而是融科学、技术、社会为一体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如今信息时代,数学不仅继续与其他学科并肩前进,而且与新的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社会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社会。数学对社会有着特殊的贡献,因而也为当今数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必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
期刊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虽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高中学校的很多化学教师在上课时,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近乎死板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童话《小松鼠找花生》、《小稻秧脱险记》《谁的本领大》、《我应该
期刊
线性回归问题是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现实背景和较强的实践性。涉及线性回归问题的试题往往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大亮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相关性和最小二乘估计的考查有加强趋势,主要是以散点图与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应用为主,并借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来考查一些基本的统计思想,在高考中多为选择、填空题,也有解答题出现,这部分题目往往思路
期刊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就是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性理解。  只有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地理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理念、教学过程重新定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地理教学的练习,努力使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期刊
摘要:近年来,艺术学科已从小型学科快速发展成为相当规模的热门学科。但这种局面并不能证明美术教育和美术事业在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中学美术教学仍然是令人担忧。由于传统观念、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的陈旧等造成了中学美术教学一直就是在边缘接受着别人的施舍。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学策略 问题  一、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期刊
几年来,结合我校“小学情知教学模式研究”教改实验课题,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直在探寻具有本 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构建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明理——激情——导行 ”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导入——明理——扩展——导行——总结升华,其中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一堂课有了好的开头,这堂课便成功了一半。利用新颖的导课艺术,教师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