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以后,民族宗教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被喻为当今世界两座政治的活火山,对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的国际局势来看,一些骇人听闻的军事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都有着一定的民族或宗教背景。从国内局势来看,“藏独”分子制造的“3.14事件”、“疆独”分子制造的一系列新疆爆炸等事件更是另4有用心的民族分裂分子打着民族和宗教的幌子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真实写照。所以,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民族和宗教,两个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一)民族,一种生命现象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说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生活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一种生命现象,民族的产生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是人类最初形成民族的规律,在民族形成后,由几个民族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则是民族形成的另一个规律。所以,同源异流是很多民族的一大特点,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几十个民族,追根溯源都和古代的濮人、越人、氐羌人有渊源关系,如贵州的仡佬族。民族形成之后,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只要一个民族还有繁衍生息的能力,这个民族就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占8%。
  
  (二)宗教,一个古老的话题
  宗教,在古代拉丁语中,有“敬神”和“人与神联结”的意思。人类最初的宗教观念产生于旧石器时代,风雨雷电等当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让原始人感到非常神秘,破坏性巨大的自然灾害让他们感到非常惧怕,他们认为身边充满了“鬼神”一样的超自然力量。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也解释不了为什么自己会出现梦境,就因此想象到了“灵魂”的存在,随之产生了“人死以后灵魂会离开躯体”、“灵魂不死”的观念,这与原始宗教的产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原始宗教逐渐发展为古代宗教。神灵逐渐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职能,如战神、爱神、土地、城隍等等。并且在众多的神灵崇拜中出现了一个主神,在主神的统帅下,形成了分等级的神灵系统。随着宗教的日趋完善,出现了超民族、超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即目前盛行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宗教信仰本身是个人的私事,但阶级社会的统治者常常把自己说成是神灵的儿子、臣仆,或是某种神灵在凡间的化身,借以麻痹人民屈从于他们的统治。在统治阶级的利用下,宗教就由个人的信仰变成了人民的精神枷锁。社会主义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问题又逐渐成为了个人的信仰,成为了个人的私事。
  
  (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不可分割
  民族问题,概括说来,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宗教问题,指的是不同宗教之间、宗教徒与非宗教徒之间、宗教与社会其他问题的矛盾。我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关系十分密切,很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是全民信教的,一些宗教,如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历史上就有约20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现在虽然情况有很大的变化,但宗教在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依然不可低估。因此,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是两个不可分开来研究的问题。研究民族问题就势必涉及到宗教问题,研究宗教问题也势必关系到民族问题。
  
  二、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一)信教人数不断上涨,宗教影响力不可低估
  首先,宗教本身有了较大的发展,宗教的社会影响明显扩大。如今。中国宗教信徒己达1亿以上,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中国的穆斯林总人口现已增至1800万人,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约750万,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近200万人。汉地佛教、道教除了正式阪依者增加以外,善男信女的大量增加导致其香火愈来愈盛。天主教的发展也非常可观,信徒已达400多万人。基督教教徒已由建国初期的70余万,猛增至1000万人以上。如此众多的宗教信徒,国家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旦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宗教泛化和强化,不仅影响到落后和偏远的地区,也影响到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不仅影响到文化层次较低人群,也影响到了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社会各界在日益宽裕的社会环境中对宗教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尽管很多人不信宗教,但对宗教抱有好感。一些地方领导抱着“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观念,使得宗教的寺庙曾一度发展失控,出现了内部管理混乱、滥建寺庙、乱收僧尼、私办经文学校的现象。
  此外,邪教、迷信活动及巫术等现象严重干扰着合法宗教的正常活动,一些巫婆、神汉打着宗教的旗号大搞占星、算卦等封建迷信活动,气焰十分嚣张,不少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也对此深信不疑。
  
  (二)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引起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多在比较偏远的山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与汉族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了少数民族的极少数干部、群众心理失衡。更有甚者,宗教界还存在个别的敌视社会主义,反党反共,企图利用宗教蛊惑少数民族善良信教群众的敌对分子,他们鼓吹“藏独”、“疆独”、“蒙独”谬论、灭绝人性的制造流血叛乱事件,一心想利用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以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打着维护民族利益的旗号,从事非法的政治活动,更增加了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乃至民族矛盾密切交织的程度。
  
  (三)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境外敌对势力对华民族宗教渗透力度不断加大。
  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分裂活动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策动的,民族分裂分子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割取我国边疆领土的内应力量。”境外敌对势力不仅策动民族分裂活动,也看准了宗教这片肥沃的土地,以空前的力度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他们在中国周边地区设立广播电台进行空中传教;利用各种渠道向中国境内偷运宗教宣传品;利用来华旅游、探亲、经商、讲学等机会进行传教活动;插手干涉中国宗教事务,培植地下势力,同中国爱国宗教组织争夺信教群众,利用宗教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支持中国的邪教和民族分裂势力,企图颠覆中国政权。
  
  三、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对做好党的民族和宗 教工作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对民族和宗教问题缺乏基本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知之甚少,遇到涉及民族宗教的问题不会处理;有的同志将宗教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或者将民族和宗教工作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容易激化民族宗教矛盾。因此,要加强对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以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认识,使各级党组织将民族和宗教工作视为一项必做的重要工作。
  
  (二)要在全社会加强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
  宗教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各种利益关系和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碰撞,宗教不仅会存在,还会有所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人,对宗教本质的了解和认识也会不断加深。宗教幻想的领域是必然会逐步缩小的,人们的宗教观念总是会逐步趋向淡化的。作为相信科学的共产党人,应顺应这一趋向,在尊重群众的个人宗教信仰的同时,在全社会提倡科学,加强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宣传。
  
  (三)保护合法宗教,打击邪教组织和民族分裂分子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都涌现出了不少宗教界的爱国人士,为中国人民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我们要严格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把合法的宗教活动和非法的、别有用心的封建迷信和邪教区别开来,保护合法的爱国的宗教,坚决取缔邪教、打击麻痹群众的封建迷信。坚决执行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鼓励紧密联系群众、反应最广大人民群众呼声的宗教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坚决打击以宗教为幌子利用信教群众破坏我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民族分裂分子。
  从总体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能够保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政治局面,这和我们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观,高度重视民族宗教问题是分不开的。但也有过失误和教训,现实的民族宗教工作并非尽善尽美,民族宗教矛盾不仅存在,而且依然有着激化的可能。正如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的:“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宗教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和谐。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文化崇尚和谐,育成了和谐精神;西方文化崇尚斗争。孕育了竞争精神。中华文化以和谐精神为基本精神,西方文化以竞争精神为基本精神。尽管如此,和谐精神并非中华文化专有,西方文化亦讲和谐。且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方和谐精神。中华和谐精神与西方和谐精神,既有类的共性和相似之点,又有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之处。  关键词: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和谐精神;和谐;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育成了和谐精神。和谐精
期刊
摘要:《山东文献集成》拓展了山东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和领域,为山东地域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丰富准确的资料依据;展示了地域文化整理与研究方式方法上的新方向和新探索;彰显了齐鲁之邦勇于承担、开拓创新的文化气魄和山东学人孜孜不懈、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是山东地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山东文献集成;山东地域文化研究;编撰意义    齐鲁旧邦,历来贤者辈出,文献浩繁。诸如孔子、孟子
期刊
摘要:日本式自杀具有历史传承性和社会集团性。自古至今,它就一直是勇于承担道德义务的表现,具有“报恩”和保全“名誉”的双重伦理意义。同时。它又基于日本原初意义上的神道教信仰,使个体灵魂超越了肉体生命的有限性,与自然是性融为一体,最终回归到先祖与后辈之间的生命循环中,实现了个体灵魂的重生,亦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蕴。  关键词:日本式自杀;深层意义    当代法国哲学家卡缪指出,只有一个哲学问题是严肃的,那
期刊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呈升值状态,由于我国的内部及外部原因,使得美元兑人民币中问价,节节攀高。从而,人民币升值预期有了充分的市场,导致了国内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就日益凸现。为减少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出口企业应积极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签约管理方法及衍生金融工具的方法;同时,应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采取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升值预期;出口
期刊
聚合物驱是一种相当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工艺方法,“八五”期间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九五”之后,聚合物驱油开采面积及产量不断增加,在保证我国油田原油稳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聚合物驱应用规模的扩大,采出废水的处理难度增加了。与注水驱采油废水的水质条件相比,聚合物驱采油废水中不仅含油量高,而且含有大量的聚合物。聚合物的存在增加了水相的粘度,使水相携油能力增强,同时也增加了油水分离
期刊
摘要: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是可以脱离人的自然语言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思维手段。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词语表达形式。因而,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的观点。本文依据他们的概念隐喻中的本体隐喻的观点,探讨人体,这个人们最为熟悉的实体,的隐喻认知,其中包括人的身体。心脏,脸,头,眼睛等的隐喻概念。  关键词:概念臆喻;本体隐喻;实体隐喻;人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
期刊
多年来,威海地税环翠分局坚持以建立互信、平等、融洽、和谐新型税收征纳关系为出发点,以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为基本思路;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全面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在行风评议活动中连续5年名列前茅,被威海市文明委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服务不只是挂在口头上    近年来,威海市地方税务局环翠分局张村征收局针对税务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在服务中注重
期刊
摘要:素质是个人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和精神风貌等。而领导者素质是领导从事活动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是一种潜在的领导能力。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现代观念和心理素质是我们新时期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也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素质;领导;素质要求;新时期    人的素质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心理活动发展的自然前提。领
期刊
纳税评估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事中监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弥补征管改革过程中管理弱化的不足,强化管理监控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文明思想,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它作为税收监控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纳税上的错漏、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一、当前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纳税评估工作定位不够准确。在纳税人看
期刊
摘要:在建设中国特色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树立“生命第一”的理念;建设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应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公共危机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完善与发展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重要指导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