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为伴,快乐识字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2)24-03-01
  作者:万恒
  鲁迅先生说:汉字“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教学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让学生自觉对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加以体会和感受,就能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从而愉快地成长。
  一、在美的画面中激趣
  现在的课本编排非常精美,网络媒体非常强大,只要我们愿意花点时间,什么样的内容需要都可以找到,图片都得到很好可以展示。每节课上课前,我们都要设置情景,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进入角色。在教学“爸爸、妈妈和我”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图,画面是:春天,阳光明媚,彩蝶纷飞,父母带着女儿在公园里赏花。画面很美,孩子们观察很仔细,很快乐。我问:想不想你爸爸妈妈带你去?孩子们都说想。我说:那你就得让爸爸妈妈开心哟,怎样才能让他们开心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会写这两个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一节课兴趣盎然。在教学“爸爸、妈妈、我”这些词中生字时,让学生串起来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分角色有情味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再现文字美的实际活动中,拓展想象力,丰富领悟内容,完善对美的感受,使获得的美感得到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创造性思维是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字教学应该有天真烂漫的异想天开,应该是美的画面中进行。
  二、在美的情境中感知
  1.细致观察,感知字型美。自然界的事物纵有万千情态,它的美总让人陶醉。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识字教学让他们真正去体会自然界的美。如我在教学“山”时,我围绕“山”这一自然景物,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或出示有关图片,使学生围绕“山”这个字具体到雄伟壮阔的泰山,高大挺拔的黄山,让学生感受到动人心魄的力量;我把它具体到延绵不断地群山,此起彼伏的山陵,让学生感受到山的淋漓畅通、活泼跳宕的情态;我把它具体化为高低不平的丘陵,农家大小不一的土堆,体验到山的清纯活泼。在这样的细致品味中,自然界山的万种情态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山”字。从而来感受到强烈的自然之美,从而掌握“山”字。儿童识字的难度在创设的情境地中减小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形美、意美。汉字外在的形态,使其具备了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抽象意味,即字形美。汉字内在的字义,可以引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即意美。
  2.认真比较,体会书写美。
  针对学生总爱把“休息”写成“体息”,该怎样区别呢“休”与““体”?我突然想到我们班上有一对双胞胎,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休’与体‘’是一对双胞兄弟,你们看它俩长得像不像?”我的话音未落,全班就齐声回答“像!”这时,我趁热打铁地问:“他们哪一点像?”同学们回答:“他们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边都是“单人”旁……”我又接着问:“我们再仔细看一下他们有没有长得不像的地方?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要不然我们怎么能认得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抢着回答:“体’是哥哥,因为它比弟弟‘休’多吃一碗饭,所以哥哥的身体好,而弟弟生病了,今天没到校,在家休息。通过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既激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又达到引导学生找识字规律。
  3.严格训练,感受熟练美。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成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尾大,“提”向上。除此之外,写这些笔画时,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同等。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去熟悉、理解和掌握它。经常看到,老师的字写得漂亮,学生的字就漂亮,反之亦然。可见,学生极具模仿力。要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平时书写规范,一“点”一“横”都做示范。对学生书写也要严格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书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让学生身心愉悦,学生终身受益。
  4.与生活联系,感知真实美。
  识字教学,只做到会读、会写还不算,还要理解它的意思,也就是会用。教学时,一定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学习“总”字后,我让学生先组词,再用所组的词说一句话。有个学生是这样做的:总(总理)我的爸爸是总理。句子内容肯定是不对的。我告诉大家:他的爸爸是了不起的大老板,是公司的老总,不是总理,我们的国家才设总理一职,他现在就知道了“总理”这个词,真不错。写的孩子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大家也增长了知识。在教说话时,有些比较难的字我们可以先示范,也可以让学生以补充的方式完成,让学生多体会成功的喜悦,以提高学习兴趣。
  三、在美的评议中巩固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中肯积极的鼓励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信的重要手段,往往会使人受益一生。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老师上课时,教全班同学都画好了一幅画,他让每个孩子都把眼睛闭上,说:“如果摸到哪个孩子的头,那他就是画得最好的,将来有可能成为画家。”孩子们都很听话,乖乖地闭上眼。多年后,有一个孩子真成了画家。回去看望老师时,提到了这件事。老师笑着说:“他当时摸过每一个孩子的头”。不论是读还是写,都要教学生学会评价。本着激励为主的原则,要戴上放大镜来找学生的优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进步,不要一刀切。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准确,抑扬顿挫,有感情,坚持从正面来评,即使做得不好地使用建议的口吻,对于写字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变得想读、想写,这样,我们的教学也就成功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镇来凤小学614000)
其他文献
编号:G40(2012)24-01-03  作者:苏国涛  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血泪和屈辱的近代史,终于汇入了21世纪的洪流.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眼前一片欣欣向荣,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位养育了我们的母亲,我衷心为母亲献上一曲颂歌.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90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
期刊
编号:G43(2012)1-03-01  作者:崔永梅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课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学习环境 教学模式 教育功能  摘要: 初中信息技术是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操作性上机课占主要地位。上机操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要上好上机课,教师必须在上机课前做好软硬件的准备,课堂上进行有效管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分组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进竞
期刊
编号:O1(2012)1-04-01  作者:张荣华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
期刊
编号:G40(2012)24-02-04  作者:朱万里  对于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一二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开端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让一二年级孩子养成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从长远看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对学生的分析  学生丢三落四,不能单用一个粗心去解释,这牵涉到学生
期刊
编号:H3(2012)1-04-02  作者:栗临梅  一、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我国教育专家的黄甫全和王本陆认为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整套方法论体系,它实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它既可以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通过理论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
期刊
编号:O1(2012)24-01-01  作者:蔡玉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让我们师生共同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数学
期刊
编号:G40(2012)24-01-02  作者:杨麦珠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中华民族自古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美好传统。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一定冲击,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相应的“小皇帝”、 “小公主”也越来越多,长辈对他们有求必应,社会、学校对其关怀备至,致使当前不少初中生养成了“以我为
期刊
编号:G40(2012)24-02-03  作者:王善强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坚持
期刊
编号:G40(2012)24-02-01  作者:王俊成  阅读的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的强制,就能自然而然的去进行阅读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呢?那么作为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读而不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主动积
期刊
编号:G40(2012)24-02-02  作者:凡在宾  中秋假期过后,当班长告诉我学生已经到齐后,我“怒气冲冲”地来到了班中,学生们明显感觉形势不对,班中几个“活跃分子”就赶紧低下头假装看书,还有几个“心怀鬼胎”的学生也埋下了头。其实,我就是奔这几个“心怀鬼胎”的学生来的。这事还得从二十多天前的“教师节”说起……  新学期开始,学校又让我接了一个新毕业班,我对学生,学生对我都需要重新认识,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