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达到1.3亿人。户籍理论问题研究专家刘宏斌说,问题不在于人口流动,而在于外围条件和制度如何适应人口流动的现状,不能用计划经济的观点来考察和预测市场经济下的变化。一句话:户籍制度的改革不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户籍制度改革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知识、智力、智慧创造条件,使人才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意义是划时代的。但要达到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实现迁徙自由尚需时日。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宪法修正案
  
  随着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一项与传统户籍制度相矛盾的“迁徙自由权”的问题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提了出来。广东籍人大代表陈丽妮以发起人身份率先向大会提交了《尽快将公民“迁徙自由权”纳入宪法修正案》的议案。
  陈丽妮在议案中指出,1998年,我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十二条给出了迁徙自由的范围:合法处在一国领土内的每一个人在该领土内享受迁徙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陈丽妮提出,我国1975年宪法开始取消迁徙自由条款,后来的1978年及1982年宪法都没有恢复公民迁徙自由权。
  我国从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来看,它确立了以常住人口为主,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基本准则,公民除就业、升学、工作调动等可以迁徙外,一般没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
  鉴于上述情况,陈丽妮等代表提议案建议:将“公民迁徙自由权”纳入宪法修正案;以与国际接轨为原则,我国应将户口审批制度改为迁徙登记制度;通过司法审查的方式推动制度的变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专家王太元指出,改革并不意味着取消户口,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口迁移方式,将目前的行政调控为主转为经济调控为主,形成国家立法规范、社会经济调控、个人自主选择的迁徙调控新格局。
  
  人口合理流动已成潮流
  
  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是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并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如今,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实行户口二元管理结构,人为分割城市人口和农业人口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此外,户口迁移限制太死,影响了公民的正常合法迁移。
  小小一册户口本,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束缚力呢?户口的作用与它被赋予很多功能的特点有关:195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1955年出台的《市镇粮食供应暂行办法》,以及以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将户口与劳动用工、住房、教育、社会福利等公民的权益挂起了钩。
  现在,市场大潮汹涌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乡土闯荡世界。但已经实行了40多年的户籍制度还是像一条无形的带子,束缚着人们的自由流动。
  在许多大中城市,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就无缘买经济适用房,只能多拿票子买商品房;翻看当地晚报的招聘信息,许多单位都要求求职者要有所在城市的户口,许多青年人因此到处碰壁;分居两地的年轻夫妻要排队等好几年才能团聚;孩子若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上幼儿园、学校都要比当地市民多花不少钱;在酒店从事保安工作的小伙子失业了,一时找不到工作,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他来自农村,没有失业救济……
  自从1979年的农村土地改革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发现:变革旧的户籍制度,迫在眉睫。据公安部和有关专家估算,目前,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1亿,其中5000多万登记为暂住人口。在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人口双向流动是“自由迁徙”的标志
  
  北京市近5年来出现了不少现代化的小城镇,比如昌平小汤山、怀柔杨宋、通州宋庄、房山长沟等。这些地方允许外来私营企业通过投资形式为其本人及亲属等办理北京户口。据北京市公安局人口处提供的数字,到2001年11月底,已有6699户15836人被批准落户。这些小城镇共引进百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313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有105个,安排劳动力就业17735人。他们落户的“手段”是到这些地方投资,同时在当地买房。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户政处透露,目前,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户籍改革,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户口迁移管理限制,全面实行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登记户口的政策。此外,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户籍改革力度也比较大。
  40余年来横亘在中国城乡之间的户口藩篱,有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被打破。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的农民,可能根据新政策而变为“城里人”。
  农村与城市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城市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机制,而农村没有。国家应当在政策、资金上向农村、农民倾斜,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农民获得了保障,农村医疗卫生、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差别得以缩小,也必然会带来城市人口向农村的流动。这种人口的双向流动是“自由迁徙”的标志。
  据了解,各地将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鉴于我国目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还较为悬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差别仍将存在的现状,首先要全面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整个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综合承受能力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人口发展规划,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保持人口的适度机械增长,对其周边地区和卫星城镇,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措施,以吸纳城区人口和本市农村人口为重点,促进其人口规模的形成和逐渐扩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学者伍先江认为,我们不是讨论户籍制度“废止”的问题,而应讨论“户口迁移制度”能不能让人口完全自由地流动。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肯定是实现自由迁移,这个目标是随我们经济发展的大目标确定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达到合理配置。对个人也是公平的。这个大方向什么时候能实现?他说,这是个经济发展、改革政策到位的问题,现在不能马上实现,因为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两个主要条件———固定住所和稳定的职业或收入———是改革的一个方向。最终可能达到:依据居住地来登记户口,而不是现在的迁移审批制;依据职业来进行农业人口还是非农业人口的统计,但仅仅具有统计意义。这是长远目标。
其他文献
一个让特殊儿童心灵靠岸的地方。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辅读学校一批辛勤园丁以至真至美的情操,博大胸襟和饱满情怀,情系一批弱智、残疾儿童,奏出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学校始创于1984年9月,历经18年风雨的洗礼,发展成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及全国第三次特教工作会议精神,遵循特殊教育的办学规律,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科研为先导,
期刊
岁月留痕,在过去的5年中,上实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搭建了企业的舞台,夯实了发展的基石,拉开了创业的序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已经跻身于上海物业管理行业品牌企业的行列。公司成立以来,以“业主至上,服务第一,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为工作宗旨,从“务实进取,追新创优,在现代化管理中不断追求提升和完善,力求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员工素质一流,综合效益一流”为公司的企业精神,并以“专业规范严谨的管理,综合高效
期刊
立足未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确立高起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维中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多年来,无锡市通德桥中心小学以“博学、敬业、爱生、善导”的教风,“好学、多思、创造、守纪”的学风,“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校长们“有理念方有准绳、方有标杆”的教育实践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学校不断成长、发展壮大。  通德桥中心小学创办于1950年,学校占地面积6061平方米,
期刊
南汇区妇幼保健所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历时50个春秋。走进该所,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环境,祥和的氛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翻开该所的年志,赫然入目的是: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五届文明单位、上海市农口级文明单位、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2000年南汇县优秀家长学校等一项项荣誉桂冠,向人们展示了50年来该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业务管理和两个文明建
期刊
这些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增长获得了持续稳步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IT行业来说,一个直接成果就是PC进入普通家庭成为现实。尤其是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PC市场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整个信息产业的重心已经逐步由以PC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技术的延伸与应用,给我国的各个产业带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机会。由因特网及其
期刊
不知何时起,人们把保安公司的保安员称为“黑猫”,或许是取意于耳熟能详的动画片《黑猫警长》吧。这部动画片里,威风凛凛的“黑猫警长”令顽鼠闻风丧胆,尽心尽力地保护着小动物们的安全。而我们的保安员们不也是如此吗?春去秋来,严寒酷暑,他们坚守在每一个执勤点上,站岗巡逻,检查守候,敏锐的目光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尽职尽责的为客户提供安全保护而不辞辛劳。  在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南汇区公司,记者见到了“警长”龚
期刊
世人瞩目的上海,正展示出恢宏的气势;轰轰烈烈建设中的卢湾城区,正演绎着日新月异的神奇;在这神奇中,屹立起一座座楼宇,也集中了将满腔热情倾注于此的房产开发者。  上海申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秉承“以人为本,打造精品住宅,诚信服务,创造申新品牌”的经营理念,以对现代时尚居住理念的深刻理解为崭新起点,精心打造他们杰出的高品质楼盘都市中心的名园——“瑞金花园”、“瑞金新苑”、“卢湾城市花园”。  上海申新房
期刊
在崭新的世纪,创办特色学校,顾儒英校长的理念胜人一筹。  无锡市经济技术专修学校创办于1992年。在社会力量办学体制中,该校勇于探索,与名校结缘;整合人力资源,请名师授课,教学质量堪称一流;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高层紧缺人才;全体员工办学的奉献精神,孕育着奋进与挑战,校长的理念融入管理全过程,全校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目前,学校在校学员800多人,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大专以上课程主要由高校教师授课,
期刊
高桥中学毗邻外高桥保税区,坐落于百年古镇高桥,是一所已有91年历史的老学校。解放前就有以金声穆同志为支部书记的地下党支部,解放后的首任校长是上海宋史研究所所长程应谬教授。20世纪60年代初,学校成为上海首批市重点中学之一。现为浦东新区重点高级中学。学校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占地面积近70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有36个高中班,近1800名学生,210名教职工,其中包括高级教师30人。经过
期刊
无锡市机电工业技工学校位于南门古运河畔,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和教学设施完善的新型学校。  近40年来,该校已创办成为既有鲜明行业特色,又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新专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办机电一体化、复合化等相关专业,满足市场需求,2002年,又招收了4个数控班,根据测算,国家近几年需要数控技术人员70多万人。  该校狠抓校风建设,严格规范管理,硬件设施齐全,发展后劲大。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