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中的“承负”说探微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平经》的“承负论”是道教善恶报应思想的核心,它与佛家的因果报应思想不同,其受报的主体是不完全一致的,前人行善,后人得福,前人行恶,后人受灾,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承负着先人的善恶行径。
  关键词:太平经;承负说;善恶思想
  每种宗教都有其对善恶的论述,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善恶报应思想的核心是《太平经》中提出的“承负”说。“承负”即因果,是说行善事或做恶事的人,此生或他的子孙要承担他所行善事或所做恶事的报应。前人行善,后人得福;前人作恶,后人遭殃。“承负”说中的受报主体并非一致,也就是说报应的好坏与行为的善恶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体而言,不再是囿于此世的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思想的产生,也必定有孕育它的土壤,而“承负”说的发展成熟,是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与土壤呢?
  《太平经》中提出的“承负”概念,是前人未曾提过的,但是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这个概念所蕴含的善恶转相承负的思想却保留下来,在人们对待现实问题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承负说是道教中的善恶报应思想的核心。报应一词,在道教中源于因果。依照宗教的观念,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而“报应也指产生结果的直接行为原因和促成的最后结果”。承负,即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今世的行为负责,也对先祖的善恶行径负责,并且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后代子孙。《太平经·解承负诀》中指出:“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行恶反得善,因自言为贤者非也。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畜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这是说,有些人做善事积善德,却得到不好的结果,是承负了先人的过错。而有的人行为恶毒,却没有受到惩罚,是因为受到了先人善德的荫蔽。先人行善,后人得福;先人作恶,后人遭殃。《周易·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即是此理。“承负”在《太平经·解师策书诀》中得到进一步阐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病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换言之,今人的祸福归结为祖先的行为善恶,同时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使后代得到相应的福祸结果。在这种因果关系下,任何人的行为善恶均会作用于子孙,而今世的祸福在很大程度上亦是先人行为的结果。
  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承负”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从社会全体的角度;另一种是从个人主体(单个家族)的角度。“请问旱冻尽死,民困饥寒烈而死,何杀也?”“此者,皇天太阳之杀也。六阳俱恨,因能为害也。···六方洞极,其中大刚,俱恨人久为乱,恶之故杀也。···但逢其承负之极,天怒发,不道人善与恶也。遭逢者,即大凶矣。子欲知其实,比若人矣。···天之怒发,亦如此矣。故承负之责最剧,故使人死,善恶不复分别也。大咎在此”《太平经》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困苦归咎于全天下的承负之责。当苦难或是福德世代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从而反渗到人们的生活中,那个时候不论你的行为是善还是恶,都会受到影响,个人无法因为自己行为的善恶而逃避整个社会的承负之责,在这种性质中,个人的命运无法逃脱整个系统体系预设的大前提。
  而后一种,《太平经·解承負诀》中说道,“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畜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这是说无论是有不幸遭遇的行善者,还是侥幸得免的作恶者,都是承负了先人善恶行为积聚的结果。《太平经·试文书大信法第四十七》说:“凡人所以有过责者,皆由不能自养,悉失其纲纪,故有承负之责也。比若父母失至道德,有过于邻里,后生其子孙反为邻里所害,是即明承负之责也。”这表明善恶报应论的运行机制不止取决于自身行为的善恶,更是以家族血缘谱系为纽带,是可以向前追溯或往后扩展的。
  道教在中国土生土长,它对善恶的论述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也是构成这一宗教特征的一大特质。佛教的因果轮回说讲求的是自报自受,它将承受者延伸到现实、来世和后世,以此来达到受报主体的统一。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认为个人的祸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善恶行为,即现在所受乃前世自作,今世所作来生必会自受。而《太平经》中的承负说所强调的善恶报应的主体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受报的主体并不是自我承担的独立个体,而是血缘关系谱系中承前启后的链条。善恶行为的造作者有可能通过血缘关系的传承转移到子孙的身上。即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同理,个体不仅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承负着先祖的善恶行径,而自己的行为又会影响到后代子孙。
  参考文献
  [1]王明编,太平经合校[M],中华书局,1997年
  [2]卿希泰、唐大潮著,道教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姜守诚著,《太平经》研究—以生命为中心的综合考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4]李成,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J],安徽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
  王倩堂(1993-),女,院系:西北大学 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的素质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严把入口关。我们党组织每年要发展成千上万的党员。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从部队到
期刊
摘 要:罗斯柯·庞德是美国法学家,社会学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从强调实现法的目的、法的效果这一前提出发,认为法是一种社会工程,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法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调和相互冲突的利益。利益是法律保护的基本因素,权利是法律上被保护的利益。庞德提出了“社会控制说”。这个学说以社会学上的控制理论,以及法律与文明的相关学说为基础,以社会利益说为核心。  关键词:庞德;实用主义;社會控制说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维护自我权利的重要性。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为“五位一体”,也就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互相发展、互相协调,自此,居民共建社区营造概念提出,本文就社区营造的含义、安置社区中儿童朋辈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进行分析,其目的就是建设有利于居民和谐相处、儿童喜欢的社区环境,从而促进人的全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也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决定或影响企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
期刊
一、基层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对党务工作的重视不够:就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中所开展的基层党务工作整体现状来看,基层党务工作表现出操作性差、合理性不佳、缺乏全面性等特点,使得党务工作的实施效果不佳。而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层对基层党务工作的重视不够。领导层将目光都放在政绩工程建设中,严重忽视党务工作这项基础工作,促使此项工作得不到合理的规划、监督与控制,相应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职业教育的总体把握和综合理念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高职毕业生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学生,不断加强职业观教育。  关键词:职业观;高职院校;内涵  在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我们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党对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建设;党建经验  前言  担负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和党和政府的主要机构是各级,而
期刊
摘 要:英国作为宪政国家,在政治分工方面,分权思想一直处于指导地位。光荣革命过后,分权思想的关注点经历了从国体到政体的转变。关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對于英国历史和分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英国;分权思想;国体;政体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中屹立不倒。在朝代更迭之际,流血的革命让英国人深深的恐惧。最终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各阶级必须进行妥协,王权必须得到限制,并且做出更
期刊
摘 要:文章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聚焦老旧小区存在的消防严重问题,抓住要害和重点部位采取精准有效措施,补齐短板,做到消防安全工作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当好居民的消防安全“守护神”。  关键词:消防;老旧小区;一体化联控;守护神  消防安全是物业服务公司创建“五型”社区的灵魂,是居民安心、放心居住的保障,是实现社区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物业服务公司消防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针对
期刊
一、引言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反映了各国烹饪和吃的艺术,是该国古老文明的见证和象征,同时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  二、中式菜肴名称的命名方式与文化特点  (一)普通命名方法与文化特点  中式菜肴选料丰富,技艺精湛,八大菜系各有其代表菜,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即制作精致讲究,菜肴的色、香、味、意、形、养俱全。根据菜肴的不同的质量要求,会使用不同的刀法和技巧,加工后的原料会呈现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