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文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象特征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COVID-19舌象、证候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提取纳入文献中的舌象特征,系统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COVID-19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等舌象情况.[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7篇,外文文献1篇,涉及4750例COVID-19病例,患者舌象以绛红舌(32.11%)、腻苔(54.29%)最为常见,同时黄苔占有一定比例(40.88%),除轻型病例外,腻苔为COVID-19各病程主要苔质特征.在COVID-19不同的病程阶段,患者舌色、舌形、苔质、苔色呈现差异,同时随着病程的进展加重,COVID-19的主要舌象特征从淡红舌转为绛红舌,薄苔转为厚苔,体现了COVID-19不同病程阶段舌象的变化.对比轻型和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两类患者舌象特征,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厚苔、青紫舌比例增加,体现邪气的增长,病邪的深入,也说明了COVID-19病程进展后期容易出现“瘀”“闭”的特性.通过对病例的地域分类统计,发现病例样本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59.83%),不同地域患者的舌象呈现差异,舌色方面,东北地区以青紫舌为主,华北、华南、华东地区以绛红舌为主;腻苔为各地域共同的主要苔质特征.[结论]腻苔为COVID-19的主要舌象特征,因此“湿邪”为本病重要特征,病程进展不同、地域差异使得患者舌象呈现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外经微言》的学术价值,分析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之处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研读《外经微言》及陈士铎的其他医著,分别从“陈士铎与《外经微言》”“理论价值”“临床价值”“不足与展望”等四个方面,探讨《外经微言》的学术价值.[结果]《外经微言》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着诸多创新,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临床价值.《外经微言》中提出了五行关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命门不全属于肾,亦不全离乎肾;命门之火可泻以及河车理论等一系列新观点.根据这些观点,陈士铎在《辨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