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细针穿刺及靶区选择的策略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甲状腺肿瘤简介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为20% ~ 76%[1],其中5%~15%为甲状腺癌[2].2010年来,美国ACS统计数据表明甲状腺癌发病率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5位[3].对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及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检查.目前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0.6%[4],FNA是进一步确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靠方法,其敏感度为83% (65% ~98%),特异度为92% (72% ~ 100%),阳性预测率为75%(50%~96%),假阴性率为5%(1%~11%),假阳性率为5%(0%~7%)[5]。

其他文献
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 tubercle,ZT),是甲状腺外侧缘向外、向后的突起.胚胎学上,它起源于第四咽囊,由第四鳃囊侧基所形成的甲状腺组织组成[1].组织学上,ZT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完全一致.2度及3度的ZT在手术中易于识别,57.9%的腺体中可发现,右侧较左侧常见.Gauger等[2]报道63%的患者可明确ZT,ZT>1 cm的占45%.它与喉返神经、甲状旁腺乃至甲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 cm ×4.3 cm(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总体发病率并不高,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四科收治了10例BPBC,报道与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0例BPBC均为女性,异时性双乳癌4例,同时性双乳癌6例;第一癌中位发病年龄52(30 ~76)岁,两原发癌中位发病间隔为3个月(0~12年
投稿请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同时寄上审稿费100.00元/篇,以及单位学术论文介绍信(无一稿多投)。为更好地了解论文的社会效益及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若有基金资助,请附基金项目证明扫描文件;若有报奖项目也应提供证明材料扫描文件。
期刊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系因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阴性而得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相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其侵袭性
期刊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浸润性癌,占所有乳腺癌的0.8% ~3.5%.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在上皮性肿瘤中将其列为一种新的肿瘤亚型[1].现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外二科1例乳腺混合型ICC,结合文献分析如下.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筛状癌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PT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内分泌肿瘤,自1930年至今全球报道不超过700例[1].发病率极低,一般认为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1%以下,周建平等[2]综合文献780例PHPT中有27例甲状旁腺癌,占3.5%,但日本和意大利报道的比例为5.0%及5.2%[3-6];本文分析2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1].甲状腺髓样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并常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型(MEN2)的一种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降钙素升高,50%的患者可出现CEA升高[2].降钙素阴性的甲状腺神经内分泌
目的 探讨转移粘附基因(metadherin,MTDH)表达下调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乳腺癌SK-BR-3细胞MTDH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TDH表达下调.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检测MTDH下调对SK-BR-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甲状腺微小癌或甲状腺隐匿性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是指肿瘤最大直径≤1.0 cm的甲状腺癌性结节[1].因TMC病灶微小,发病隐袭,常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桥本甲状腺肿等甲状腺良性病变并存,又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漏诊及误诊率较高.本文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9例TMC,探讨如何提高术前、术中诊断率.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微小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