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家系三年随访观察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ai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家系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诊断的1例GCK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GCK-MODY)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对先证者及相关家系成员行GCK基因的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并对GCK-MODY治疗随访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复习。

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亲均检测到GCK基因10号外显子突变c.1348G>T(p.Ala450Thr)。对先证者采用饮食及运动控制,2019年随访,空腹血糖(FPG,6.8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7.4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6.3%)均在目标范围之内,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基线(4.09)有所改下降(2.32),葡萄糖处置指数(DI)较基线(16.22)有所改善(20.05)。对先证者父亲治疗则从胰岛素+阿卡波糖调整为磺脲类单药治疗,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尚可,HbA1c较基线下降0.5%~0.7%,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稳定。

结论

及时对临床表现符合GCK-MODY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家系相关成员进行筛查,可减少GCK-MODY的漏诊、误诊。制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可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获得良好的HbA1c达标率,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恶化。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针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变动。近年来,靶向成熟B细胞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为了便于读者更好理解相关部分内容,现对此进行解读。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炎性腰背痛和关节活动受限。运动康复疗法因在AS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联合制定的治疗指南中亦强调了运动康复疗法是A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各种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和内容在AS临床应用效果方面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就运动康复疗法的干预形式、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非贲门胃癌的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我国属于Hp感染及胃癌高发区,现就临床工作中常见的Hp感染处理、Hp感染状态的内镜下诊断、Hp与胃癌关系、不同胃癌风险等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镜筛查间隔、早期胃癌内镜表现、除菌后胃癌等问题进行阐述。
期刊
目的评估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血液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寻找引起感染的预测因素和分析预后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CRPA提供依据。方法本项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期间住院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成人患者。比较CRPA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病死率。主要观察终点是30 d全因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发生SAP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误吸及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有关,后者是在卒中发生后通过复杂的循环性和神经性通路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而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