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合一的乐都瞿昙福神庙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8ni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福神庙与瞿昙寺的渊源关系
   今乐都瞿昙镇除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外,还有一座明代洪武年间建立的古庙——福神庙。这座福神庙与瞿昙寺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明初在太祖朱元璋应三罗喇嘛之请求敕建瞿昙的过程中,除前来监理工程的御用太监孟继、陈亨、袁琦等和相当数量的工匠外,還有52名护卫旗军。为供养寺院,还迁来了不少移民从事农耕生产,现瞿昙镇河西佃户村就是当时的移民村。这些来自内地的汉族军户、民众以宗教信仰的需求,请准朝廷和瞿昙寺主三罗喇嘛之侄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班丹藏卜的同意,在瞿昙寺东侧建“九天圣母宫”。庙内供奉九天圣母和金山圣母神像。以祈保吉祥,风调雨顺,福泽众生,国泰民安。迄今已有600余年。另据老人的传说,三罗喇嘛曾受九天玄女护佑之恩缘,在瞿昙寺建成之初,寺内供奉有宝贝佛(即宗喀巴大师)、金光菩萨和九天圣母三位尊神。佃户村军户、民众为挡过雨、求丰收供奉金光菩萨。据说因金光菩萨慈悲有余而威力不足,宣德年间在征得梅国师同意后,从寺院换请出九天圣母,在佃户村下山根建九天圣母庙。九天圣母施法布列五方大阵,从此乐都南山地区风调雨顺,很少有暴雨、冰雹的重大灾害。九天圣母不忘瞿昙寺,每年正月十五庙会,都要让信士们抬着尊驾,在瞿昙寺周围转三圈,奉香煨桑后回到福神庙,意为回娘家。
   二、关于福神庙主神九天圣母和金山圣母
   长期以来,福神庙供奉的神一直是九天圣母和金山圣母。信士们为尊神雕像,配置轿子,可以巡游往返于周围各村,在信教群众心目中,两位圣母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扶危镇邪、护国佑民的正神。
   在中国道教中九天玄女是战神。《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文·全上古三代文》卷16辑《黄帝问玄女兵法》中记载,“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九天玄女“授帝以灵宝五符五胜文,遂克蚩尤于中冀。”就是说九天玄女授黄帝以兵书,黄帝才在逐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所谓“九天”,古人想象中天有九重,是说九天玄女这位女天神住在很高很高的天庭,道教类书《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记载九天玄女是“服九色彩翠之衣”的美丽天神。
   金山圣母即西王母,居昆仑仙山,在五行中,西方为金,亦称金母,《古今图书集成》引《鸿苞轩辕黄帝纪》云:“于是有神人西王母者,太阴之精,天帝之女也。”道教中称“西王金母”,又称“西元九灵上真仙母”。《山海经》载:“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就是说她是掌管刑罚的天神,统治着一切妨害正常秩序的邪恶势力,西王母又有着不死之药,是具有救死扶伤,消除瘟疫的善神。老子云:“万民皆付西王母”。所以金山圣母是一位是非分明,惩恶扬善的天神。民间对道教中金山圣母的原型有两种错误的说法,应该纠正。一是说隋炀帝西巡,在经大通金山时,死了一个嫔妃,此嫔妃就是后来的金山圣母。二是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京娘死后被赵匡胤封为金山圣母。这两种说法太牵强,其实在隋炀帝、宋太祖之前,道教中早就有金山圣母的记载了。而且嫔妃、京娘这两个传说人物,不可能受到人们广泛的尊崇和信仰。
   三、两则动人的传说故事
   乐都南山广大信教民众把福神庙的九天圣母和金山圣母奉为保护神,当地流传着九天圣母显灵救沙娃的故事。瞿昙镇脑庄村东有一座摇坡山,此山盛产沙金,由于出金量大,吸引了省内外大批金客前来淘金。在明末清初时,采金规模达到高潮,除了当地人外,还有大量陕西、山西的淘金人。满山坡扎满了帐篷,掘开的一道道井巷纵横交错,大有把整个摇坡山掏空之势。有一天风和日丽,沙娃们和往常一样忙碌的淘金、背沙,几个背沙出洞的沙娃,突然看见对面山平台岭上有一位披长发、戴凤冠的女人,穿着红披风,骑着大白马,来回奔跑,沙娃们惊奇地朝洞内大喊:“快出来看啊!”当地人闻讯都跑出来看热闹,而山、陕金客正挖到沙金多的地方,没有出来。正在这时,只听一声巨响,山摇地动,黑雾蔽日,等到尘埃落定,风静雾散时,人们才知摇坡山坍塌了。没出金洞的沙娃全部葬身于这座大山中。噩耗传出月余,成批的山、陕金客家属陆续前来祭奠亡灵,史称“三千寡妇吊孝”(引自《乐都县志》)。而当时出了洞的当地人幸免于难,人们都认为九天圣母显了灵,纷纷到福神庙磕头拜谢。另外还流传着金山圣母驱匪救民的故事。说是在清同治年间,有成千上万的土匪包围了瞿昙寺外城,滚木雷石,攻城不止,瞿昙三堡百姓都在城内,眼看城破,百姓将要遭殃之际,金山圣母口中吐出一只金鸽子,飞到城外土匪头顶转了一圈,土匪们立时上吐下泻,难以坚持,连夜逃走了。全城百姓向着福神庙跪拜,感念金山圣母显灵救命之恩。这些传说故事,不等于历史,但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福神庙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四、儒、释、道和谐共存
   福神庙是道教庙宇,供奉的一般都称神、仙、天尊等,但当地人却把九天圣母,金山圣母称作“佛”,把九天圣母叫“福神佛爷”,把金山圣母叫“金山佛爷”,“佛”是释教中的称呼,说明福神庙在一定程度上“道”“释”不分。这与瞿昙寺渊源关系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福神庙把每年农历9月15日定为“母仪节”,这是敬天法祖,弘扬孝道的善举。敬仰和祝颂九天圣母、金山圣母及近些年请入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妈祖娘娘母仪天下、护佑众生的崇高品质和功绩,这又充满了儒家传统思想的内容。每年春节各村出社火,首先要到福神庙进香,这已成为定制。福神庙管委会还经常请书画家进庙,为信教群众作书写画,每逢庙会节庆,还请戏班子为群众唱大戏、皮影子。长期以来福神庙在当地的宗教文化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儒”“释”“道”文化结合起来,给广大信教群众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注入了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发挥了正能量的社会教化作用,教育民众施善积德,做好事,尊老扶幼,这样一些做法,对于社会和谐,国家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福神庙的故往和今来
   “九天玄女宫”自洪武年间建成,到宣德元年(公元1431年),进行了一次扩建,并定名“福神庙”。清道光十四到十八年(公元1834——1838年),又重建福神庙,这次建对庭三楹,东西两廊,内外照壁,台阶墙垣,同时在大殿莲台座上新立“玄天上帝”神牌。又请平番(今甘肃永登)画师孙克恭、徐润文、何济汉在左右壁画祖师佛像及十二雷神。文革期间拆毁大殿时,中梁上包有黄绸布一截,上书“道光十八年春”。大殿拆除后,其余廊坊及房舍被生产队用作仓库、马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宗教政策逐步落实,经群众集资,福神庙得以陆续维修和重建。1983年恢复了宗教活动。福神庙由于年久失修已成为破败不堪的危房。为继承和延续宗教文化,保障广大信教群众和游客的生命安全,2016年春,福神庙管理委员会发表倡议和募捐,策划重建。地方开明人士、社会贤达余元成先生,慷慨解囊,斥资200万,首开重建善举。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成“圣母殿”、过庭、廊房、戏楼、山门等,庙堂建筑初具规模。2019年,由县文化旅游局决定,移福神庙至瞿昙寺南里许罗汉山根,庙堂院落比原来宽绰了不少,为当地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文化活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场所。
其他文献
《群文天地》创刊于1991年元月,至今整整30年了。30年来,《群文天地》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秉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党的政治意识形态不动摇,为广大读者奉献出大量优秀的具有特色文化的精神食粮。   30年来,《群文天地》以宣传、弘扬青海优秀文化为己任,做好传播优秀民族民间地方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在上级领导和编委的支持下,经编辑、作者的不懈努力,通过《群文天地》这个平
期刊
"空间转向"的发生有其明显的现实社会背景和时代境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转向"实质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既有空间思想的再发挥和精进,从而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之说.其真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助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力;开辟了资本主义危机化解的思想视角;锻造了 "空间"武器并使其成为颉颃资本主义的新生力量.尽管如此,亦不能效颦新马克思主义将空间从特定社会形态中剥离出来,用"空间逻辑"置换"生产逻辑",最终一厢情愿地扛起"空间本体论"大旗.这样做势必消解而不是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有鉴于此,无论是考察"空间转向
十世班禅是一名将"爱国、爱党和爱教、爱民族"完美地统一起来的"最好的爱国者",他的爱国思想源于其半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形成的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十世班禅爱国思想的精神内核.深刻认知十世班禅爱国思想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特别是涉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民族的文化共性、心灵共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在经略西北的过程中,逐步将海关税纳入协饷供应体系,并使之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清政府通过由户部四成洋税项下调拨和指定各海关由六成洋税项下协解的途径,来保证军费的供应.不仅如此,清政府还命各海关承担伊犁赔款,并多次以海关为担保,进行借款,以应对协饷不足的难题.晚清时期,清政府逐步将海关税纳入协饷来源体系,是清政府基于国家财政收入结构嬗变而做出的调试.研究晚清时期清政府经略西北中的海关协济,以及晚清协饷供应体系的变迁,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晚清时期西北经略中军费问题的研究,还有利于深
中国是丝绸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中国发明丝绸又从陆路和海路传到世界各地,从而出现中国丝绸衣被天下的局面,丝绸被誉为中国之第五大发明.丝绸之路是指中国最早与西方之间
期刊
“气”是理解明代前后七子诗学思想的重要概念。在思想层面,相对明初程朱理学的以“理”压制“气”,明代中期以后则出现了“气”论哲学的复兴,并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前后七子的思想中。从士风层面来说,七子派的文学复古同时也是一场针对卑弱士风的崇尚气节的士风振奋运动。与士风相表里,前后七子也崇尚慷慨尚气的诗风。前后七子以“气”论诗,意义还在于反对宋人的以“意”为诗,这体现在几个方面。与宋诗重立意相反,七子在创作论上提倡自然气感。针对宋诗的辞意刻露之病,七子倡导一种浑然的气格。“凡象皆气”,七子对“气”的重视还表现在对“象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视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变革中的引领作用,是中国民主革命能够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举措.梳理建党百年以来我国农村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历史经验,对于理清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任务,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叶燮是清初著名的论诗家,其《原诗》中的诗法思想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他针对汪琬技法层面上的诗法观,要求在"文""质"的具体关系中论法,强调诗法的具体性;以时代与创作主体"才胆识力"之变,论证了诗法的不确定性,并进一步将诗法视为"虚名",肯定变化无常是诗歌创作独特性的表现.叶燮提出了作诗不为法则牢笼,应当尊重诗人创作自由,坚持诗歌创新的合法性,这一诗歌自由创新的思想及其论证方式的表达都表现出一定的原创性,对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建构的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中,人的发展理论始终占据了一个核心的地位.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此前的西方思想超越的标致,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应该不断丰富的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海西蒙古族丧葬礼仪是蒙古族丧葬文化的地域化现象,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以青海海西蒙古族丧葬文化为研究主线,对海西蒙古族丧葬礼俗、过渡礼仪、丧葬观念、丧葬文化建构和丧葬文化内涵等进行了梳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