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r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入园以后很多孩子在生活习惯上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鸟一样,不会吃饭、不会拿碗、不吃蔬菜、吃饭脱鞋、跷脚、桌上地上洒满饭粒,不会入厕盥洗,不会穿衣穿鞋……我罗列了普遍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并根据自己工作经验罗列了一些扭转这种局面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原因;对策;溺爱;独立;自理能力
  九月,我们又迎来了一批天真可爱的小班孩子。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知识水平。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孩子在生活习惯上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鸟一样,不会吃饭、不会拿碗、不吃蔬菜、吃饭脱鞋、跷脚、桌上地上洒满饭粒,不会入厕盥洗,不会穿衣穿鞋……经过一日活动观察及家庭调查,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 放任不管型
  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孩子生下来以后就一直由老人照管,有的一直在乡下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父母则象探亲一样每隔多长时间去看望一次。隔代亲使老人对孙辈的爱常常会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这种缺乏理智的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让他们吃饱穿暖,管他们吃喝拉撒,但对于该培养孩子什么习惯?该让他们学什么?就无从得知了。所以老人带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特别的任性依恋骄横。这些孩子一般都把爷爷奶奶看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父母则是可有可无的。孩子普通话也不懂,不会与人分享合作,自己和爷爷奶奶的世界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2 包办代替型
  孩子在家,什么事情都由大人包办,多数孩子是衣来手不伸,饭来口不张。甚至认为吃饭穿衣等生活方面都是大人的事情,而不是我自己的事。我班有位家长问能不能在吃饭时间到班内来喂饭,因为孙女在家都是喂了才吃,而且要边追边吃,她担心孙女在这里会饿着。其实那位小女孩吃饭还行,只是碰到自己喜欢吃的菜比谁都快,不喜欢吃的就总也咽不下去。家长在家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下来,他们以为这样就是把孩子照顾的很好,诛不知这样反而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更抑制了他们动手的积极性和兴趣。
  3 重智轻能型
  现代家长都比较注重对孩子知识的培养。在开学第一天,许多家长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会念多少首儿歌、古诗,会唱多少歌曲,会认多少字。第一天,有一位孩子上来朗诵古诗《咏鹅》,在他的带动下我们发现,80%的孩子都能念出来,还有的孩子会唱十多首革命歌曲。不难发现,家长也确实在这方面花了时间。但是好多不良的习惯也同时在这些孩子身上体现,如爬到桌上、地上、橱上,集体活动时尖叫、和同伴抢玩具,不会自己吃饭甚至入厕……。太多的问题,都让我们感觉到现在的家长普遍是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有了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相信他才们会在更好的去求生存求发展。
  4 恋物怪癖型
  怪癖行为的孩子比例越来越多。如从不在外面的公厕小便,在家也只用自己单独的便盆,到了幼儿园她整天拒绝喝水入厕。又如睡觉一定要摸妈妈的奶、吃奶瓶、吃手指……。小便叫“鸭连连、舒爽”,喝水一定要用吸管,不会用杯子等。这些习惯都不可能与生俱来,试想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一些原则,而不是那么依从,那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5 要求不一型
  我班的洋洋开学两天情绪稳定,每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但在游戲时和同伴发生争抢玩具现象,同伴当然也是不依不饶,针对此事我在班内开展了“好玩具大家玩”的情境教育,教育孩子要学会和同伴分享。却不料接下来的几天她一直情绪不快。每天不愿来园,吃饭睡觉哭闹不止,游戏时很开心,但哭的时候是随便你怎么哄都不行,越哄越发脾气,冷处理也不行。我和孩子的父亲进行了交流,他爸爸说在家也这样,脾气很倔,她想做到的事情如达不到目的,就是不罢休。虽然他爸爸坚持原则,但是在妈妈和奶奶都帮助下,到最后他也只能放弃。久而久之,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形成了她万事以她为中心禁不起挫折的不良习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性是因为后天教育的不当而形成的。希望广大的家长能注意到自己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从正面积极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去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人。那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怎样来扭转这一局面,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呢?
  5.1 转变家长观念
  观念是一切行为的先导,好习惯受用一生。孩子是一个社会人,他终究要踏上社会,假如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当他加入到集体生活中时,他就会在同伴中表现突出,因此而助长了他的自信。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和同龄孩子存在的差异,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及时反馈孩子表现,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和家长多沟通,但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切忌埋怨式教训。还可请家长来园参加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来,及时发现孩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5.2 讲究教育方式
  孩子年龄小,学习什么都比较直观,如果光靠老师的说教该怎么做要怎么去做,他们是不能理解的。情景化教学和游戏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孩子将积木到处乱放,我们就和孩子玩积木找家的游戏,先模仿积木的哭声,“是谁在哭啊?”“哦,原来是积木在哭。你为什么哭呀?”“我找不到自己的家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哦,那你的家在哪里呢?我来把你送回家。”积木宝宝回到自己的家,高兴的笑了。在这基础上,让孩子认识每种积木的名称,并多次练习积木找家的游戏,这样原来乱扔积木的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6 实行奖励机制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的表扬和奖励。当孩子在某些行为问题上获得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如我们班的杰杰小朋友,刚来时他总喜欢去招惹别人。为此,我们创设了“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情境游戏,通过游戏对全班幼儿进行了教育。从此,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杰杰的表现,发现他有进步就在集体面前及时表扬。多次奖励,激励了他在集体活动中经常积极发言,招惹别人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但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奖励。
  7 成人以身作则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管你采取哪种教育方式,你们都需要有一个尺度。”因此成人的行为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一日生活中,作为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相信你以身作则的行为,一定比你说上一百遍的效果要好的多。用自己正确的行为教育、影响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品性,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
  作者简介
  张燕(1974-),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探究幼儿园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00
其他文献
【俄新社海参崴2006年9月12日电】一名日本官员9月12日表示,在一个与日本联合开展的项目中,俄罗斯将在2010年之前拆解从太平洋舰队退役的5艘维克托(Victor)级核潜艇。 [Russ